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丹参酚酸抗类风湿性关节炎(RA)致骨质疏松的实验情况。方法成功建立RA模型的大鼠筛选出4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10只、丹参骨宝高剂量组10只、丹参骨宝中剂量组10只、丹参骨宝低剂量组10只。结果丹参骨宝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IgG-RF、IgM-RF、IgA-RF阳性率、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抗CCP抗体)、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β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NAKL)均优于生理盐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酚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致骨质疏松的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探讨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资料.72例中男59例,女13例;年龄38~75岁,平均62岁,其中38~60岁18例,61~70岁47例,71~75岁7例.酒精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2例,股骨颈骨折、髋关节脱位27例,皮质类固醇应用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0例,原因不明3例.双侧股骨头坏死7例,单侧65例.全组合并有心血管疾病者38例,慢性支气管炎者6例.单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20例,人工全髋置换术52例,其中骨水泥型26例,非骨水泥型23例,混合型3例.二期人工关节翻修术4例.结果 72例全部治愈.其中合并人工关节脱位3例,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3例,合并人工假体股骨柄断裂1例,合并应激性溃疡1例.随访时间2年~10年6个月,平均5年6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0.3分增加到术后的91.5分.结论 成人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3月-2013年2月我院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20例,实验组采取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对照组采取前路内固定融合术,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对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以及cobb角等。结果两组患者均取得较好临床疗效,但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cobb角的矫正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对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治疗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运动性膝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运动性膝关节损伤患者98例,依据就诊先后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采取康复治疗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疼痛程度(VAS)评分、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96%,与对照组的95.9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行走能力、下楼能力、屈曲能力、综合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治疗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对运动性膝关节损伤患者疼痛发生程度具有明显缓解作用,可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外侧小切口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06年4月至2009年4月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行常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引流量、输血量以及切口长度;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Harris评分。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引流量、输血量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侧入路小切口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创伤小,术后早期功能恢复快,但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片对大鼠类风湿相关骨质疏松的对抗作用。方法利用皮下注射牛Ⅱ型胶原诱导SD大鼠发病,建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和实验组(复方维生素D组及不同剂量的复方丹参组),分别给予灭菌用水、复方维生素D及不同剂量的复方丹参处理2月后,比较各组大鼠胫骨的干重、湿重、长度、周径以及骨组织形态计量学静态参数。结果实验各组及实验对照组中大鼠胫骨的湿重、干重及骨组织形态计量学静态参数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而实验各组大鼠胫骨的上述参数显著高于实验对照组。结论复方丹参能部分抵抗类风湿疾病引起的骨质破坏和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脂肪与肥胖相关基因(FTO)与原发性膝关节骨关节炎(PKOA)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广东省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PKOA患者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期体检的8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血清炎症水平、FTO蛋白浓度以及淋巴细胞中FTO 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根据...  相似文献   
8.
9.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lateral mini-incision for total hip arthroplasty.Methods 100 cases who needed total hip arthroplasty were selected from April 2006 to April 2009.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Routine operation for total hip arthroplasty was used to control group,lateral mini-incision for total hip arthroplasty was used to observation group. Operative time、preoperative bleeding、drainage flow 、transfusion volume、incisional lengthwere recorded, and postoperative functional recovery in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scores of harris was evaluated i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Results incisional length、preoperative bleeding、drainage flow 、transfusion volume in two groups existed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0.05; after operation, scores of Harris in two groups existed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P > 0.05.Conclusion mini-incision for total hip arthroplasty with lateral approach has advantage of minimal invasion、quickly functional recovery, but the Indication of operation should be mastered.  相似文献   
10.
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89例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89例。治疗组采用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颈椎后路椎板减压术。术后予患者颈围外固定3~4个月。结果优秀率治疗组为68.54%,对照组为43.82%,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总有效率治疗为94.38%,对照组为70.79%,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颈部不适、手部麻木、踩棉花感、颈肩疼痛、上肢放射痛、感觉障碍症状积分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术后固定牢固,并发症少,神经功能恢复得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