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92例眼眶异物的影像诊断价值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比较X线平片、平扫CT及B超对眼眶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择92例经过手术或临床证实的眼眶异物病例,回顾分析异物在3种检查中的表现。结果异物在3种检查中均可显像的有57例,仅是CT和超声显像有6例,仅是CT显像2例,仅是超声显像15例,仅是平片显像6例,全部检查都没有显像的有6例。结论3种检查对异物诊断各有其优点缺点,临床医生应该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X线与B超检查对眼眶内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之间280例经眼科手术的以眼眶内异物就诊病例,同时经X线与B超检查,对比、分析了X线与B超检查诊断价值的优劣。结果X线对异物的发现率约91.5%(238/260),B超对异物的发现率约75.8%(197/260)。玻璃体异物188例,X线发现170例,B超发现178例。玻璃体内密度中等以上异物,X线发现170例,高于B超发现的164例;玻璃体内密度较低的异物14例仅B超检出。前房虹膜根部和球壁异物,X线片(15例)和B超(17例)发现率相差不大。眶内球外异物X线发现44例,B超未能发现。结论X线和B超两种方法各有其特点,二者可相互补充、相互印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X线、B超和CT对眼球壁异物定位的正确性,发现较可靠的球壁异物定位方案。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3年1月间入院治疗的196例眼球壁异物进行结合临床分析。以术中眼球异物的位置来分析B超、X线和CT对眼球壁异物的诊断,以及对异物空间定位方面X线、CT的优越性。结果 X线、B超和CT判断异物与球壁关系的正确性依次为:CT〉B超〉X线。结论当异物位于眼球壁附近,用X线类影像检查分析眼球异物时,应首选CT做确认;CT合并B超诊断眼球壁异物是目前最佳的诊断方法组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CT及MRI对胶质瘤、脑膜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等四种主要眼眶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中山眼科中心1999年1月~2005年6月经手术治疗,具有完整病理资料的眼眶神经源性肿瘤110例,回顾分析超声、CT、MRI检查的结果并与病理作对照,比较定性及定位诊断率.结果 超声均未作出定性诊断,故未能作出比较分析.临床诊断四种疾病的的正确率分别是胶质瘤78.6%、脑膜瘤58.8%、神经鞘瘤42.9%、神经纤维瘤96.3%,CT诊断分别是55.5%、92.9%、71.4%、80.0%,MRI诊断分别是83.3%、100%、100%、100%.定性诊断率临床为65%,CT为77.25%,MRI为95%.定位诊断率超声为70%,CT为77.2 5%,MRI为90%.结论 CT和MRI对肿瘤定位准确,定性诊断准确性优于眼科临床和超声.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890例眼内异物病例进行分析,为眼内异物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05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住院890例眼内异物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5年间眼内异物病例中,2005年1月—2009年12月间例数最多,有477例,占总例数的53.6%;(2)发生眼内异物的患者年龄大部分在20~49岁之间,有716例,占80.44%;(3)眼内异物患者中,男性占大部分,有830例,占93.26%,男:女=14:1,右眼424例,左眼466例,右眼:左眼=1:1.1;(4)金属异物占大多数,约90%;(5)眼内异物的患者以工人最多,占60.5%;(6)眼内异物患者住院时间14天以内的患者共828人,占92.8%;(7)眼外伤种类:异物进入眼内为主,共614例,占68.98%;(8)眼外伤并发症:以外伤性白内障为主,共407例,占45.7%。结论 眼外伤发生以青壮年男性多见,异物入眼为主,住院时间为1~2周,治愈概率较高。眼内异物所导致的眼外伤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数字X射线摄影-泪道造影术(digital radiography-dacryocystography, DR-DCG)在泪道阻塞性疾病中的临床运用价值,进一步探究DR-DCG对术前评估的指导意义。方法 收集2019年1-12月因泪道阻塞性疾病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就诊的913例患者(1 129眼)的DR-DCG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本组913例(1 129眼)泪道造影中,971眼显影清晰,占86.0%;(2)泪囊显影情况:泪囊增大55眼,正常438眼,缩小478眼;(3)泪道阻塞部位:泪囊前阻塞80眼,高位鼻泪管阻塞874眼,低位鼻泪管阻塞97眼;(4)泪道引流系统阻塞826例,占90.5%,泪道狭窄61例,占6.7%;(5)选择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的患者占62.3%,治愈902例,占98.9%。结论 DR-DCG可以明确泪囊大小、泪道阻塞具体部位及其扩张程度,具有简便、直观的优点,对泪道阻塞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有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