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15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应用环孢素A(CSA),辅以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及全身支持疗法,治疗24例移植肾慢性排异反应病人,近期有效率为75%。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1985年2月至1988年2月行尸体肾移植105例,10例并发尿瘘,本文就并发的原因、治疗、手术时机进行了讨论。临床资料10例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19~54岁。4例于手术后2~9天,5例于术后11~16天,1例于术后69天发生尿瘘。6例伤口渗液,3例发热并肾区胀痛,无渗液,B超提示移植肾周围有液性暗区。10例中有8例采用负压引流3~33天,1例持续吸引163天。5例再  相似文献   
3.
4.
肾移植取肾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自1985年2月至今共摘取供肾132例,取得尸肾263只(1例独立肾),其中251只供肾用于临床。分侧切取肾38例,整块切肾41例,改进后整块切肾53例。文中着重介绍改进后的整块切取尸肾的手术方法,讨论了术式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5.
616只尸体肾的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16只尸体肾的临床等资料进行分析,阐明了部分供肾不能用于肾移植的原因,并就如何提高供肾的利用率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肾移植术取材的44只供肾中,发现有17只有血管变异,占38.6%。变异情况如下:一、两条肾动脉6例。两者粗细相仿或一粗一细,外径在2.5~3.5mm 之间。二、一条肾极动脉5例。其中4例的肾极动脉尚与肾动脉主干相连,1例已被切断。3例为上极动脉,2例是下极动脉,外径在1.5~2.0mm 之间。  相似文献   
7.
8.
1980年Chaussy研制成功一种无损害、非接触性击碎肾结石的新方法“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初期报告了72例,成功率在90%以上。这一疗法在1982年9月的第19届国际泌尿外科会议上受到与会者的普遍关注和赞扬,被誉为泌尿外科的一次重大突破。一、原理冲击波是由一个高压电大贮能电容器,通过安放在水中的电极,进行瞬间短暂的放电形成电火花声源,引起水爆发性汽化、膨胀而产  相似文献   
9.
自1936年Voroney施行首例尸体肾移植后,国外陆续有报道,到七十年代已成为治疗慢性肾炎尿毒症的常规手术。目前尸体肾移植的病人能存活1年的为91±1%,存活2年的为88±1%。国内近十年来尸体肾移植已近千例,1年存活率为50%。我院于1980年6月到1981年12月共做4例尸体肾移植,1例已存活2年4个月,1例存活5个月,1例术后10天死于败血症,1例术后发生败血症,消化道大出血,于术后第10天将植肾切除,恢复透析,出院等待再植。现将4例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尸体肾移植1 082例次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同种异体肾移植1051例1082例次进行总结。术后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12例次,加速性排斥反应3例次,急性排斥反应289例次,慢性排斥反应93例次。人/肾总存活率:1年94.7%/87.6%、3年89.8%/79.7%、5年88.3%/79.1%、10年50.0%/38.6%。最长者存活16年5个月。1082例次的临床研究表明:(1)尸体肾移植是治疗晚期肾脏疾病的有效方法。(2)适应证的选择是保证肾移植成功的关键。(3)良好的HLA配型有利于减少移植肾的早期失功和提高肾移植的长期存活率。(4)高质量的供肾、快速的取肾和熟练的植肾手术是保证肾移植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5)应坚持ABO血型、淋巴细胞毒性试验及PRA配型工作。(6)合理的应用免疫抑制剂,将激素减到最低量及环孢素血浓度的监测甚为重要。(7)ATG或OKT3是当前治疗移植肾难治性排斥反应最有效的免疫抑制剂之一。(8)感染是肾移植失败的重要原因,要充分做好预防感染的工作。(9)彩色多普勒超声和ECT测定是一种方便、快速、敏捷诊断急性排斥反应的手段。(10)加强对肾移植患者随访,指导康复期治疗,随时调节免疫抑制剂,这对患者能否长期存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