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纳子法胃经开时(7点~9点)和胃经非开时(15点~17点),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胃体、胃小弯、胃大弯、胃窦的胃电图表现特点,总结时辰是否对其存在影响。方法:18例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在胃经开时与胃经非开时进行胃电图仪检测,采集自然状态下胃体、胃小弯、胃大弯和胃窦4个区域的胃电指数。结果:自然状态下,胃经非开时与胃经开时比较,受试者胃各导联平均幅值上升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示临床上在胃经开时进行干预治疗疗效可能更佳,为临床治疗胃痛疾病选择治疗时间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灸脐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石墨烯智能理疗仪对入选的20例原发性寒凝血瘀型痛经志愿者在非月经期进行灸脐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周期行经期痛经症状,采集并分析灸脐治疗过程中任脉上经穴的体表红外温度变化情况。结果1、VAS视觉模拟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数据比较,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缓解痛经疼痛有效率60%;痛经症状积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数据比较,两者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缓解痛经症状有效率70%。2、在灸脐过程中,任脉上穴位膻中穴、中脘穴、关元穴平均升温趋势最明显的时间段都出现在艾灸10-20 min内。结论1、石墨烯智能理疗仪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具有一定疗效。2、石墨烯智能理疗仪灸脐治疗过程中任脉上穴位平均升温幅度在第10-20min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五味消毒饮加味治疗多发性麦粒肿5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麦粒肿是眼科常见病,常因反复发作久治不愈致使患者非常痛苦。作者十年来运用五味消毒饮加味治疗多发性麦粒肿51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51例均为1990~1999年眼科门诊患者。其中外麦粒肿35例,内、外麦粒肿同时发生者16例;病程最长4个月,最短1个月;双眼交替发生者18例,单眼发生者33例;麦粒个数为1~4个,平均为2个;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35例;年龄5~23岁,平均男14岁;全部病例均有局部红肿热病急性类症表现,21例伴发热(T37.5℃~38.5℃);9例有耳前淋巴结肿大;舌质红,苔黄46例;脉数20例,脉弦17例。2 治疗方法  采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不同穴区肥大细胞(MC)活化情况。方法 健康SD雄性大鼠1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各6只。皮下多点位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ISO)制备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心肌缺血面积验证造模成功与否,甲苯胺蓝染色法检测左侧心俞穴、左侧内关穴穴区MC分布及活化情况。结果 ①模型组心肌缺血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左侧心俞穴MC数目和MC脱颗粒率显著增大(P<0.05);左侧内关穴MC脱颗粒率升高显著(P<0.05),MC数目没有显著差异;③对照组左侧内关穴MC数目大于左侧心俞穴MC数目(P<0.05),模型组左侧内关穴与心俞穴MC数目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急性心肌缺血可引起心俞穴和内关穴穴位敏化,穴区呈现MC募集和脱颗粒活化表达;正常状态下不同部位穴位MC含量不同,推测四肢部位腧穴MC含量高于背部腧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神庭、百会穴对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O)大鼠神经功能及海马中γ-神经突触核蛋白(SNCG)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SNCG与记忆认知能力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8只SD大鼠平均随机分为电针组、模型组、假手术组。采用Longa改良线栓法制作MCAO大鼠模型,造模后24h后电针组每日电针神庭、百会穴20min,连续7d,模型组、假手术组予同等条件抓取。通过平衡木实验判断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实时定量荧光PCR(q-PCR)检测脑组织SNCG mRNA表达。结果:电针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大于假手术组,小于模型组;电针组海马中SNCG mRNA的表达大于假手术组,模型组海马中SNCG mRNA的表达小于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能改善MCAO大鼠的神经功能状况,SNCG可能与认知功能神经系统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电针“内关”通过增强瞬时外向钾电流(Ito)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电重构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85 mg/kg)诱导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电针组造模24 h后电针左侧“内关”,每次20 min,每日1次,连续5 d。TTC染色观察心肌坏死情况;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形态、测量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心电图记录ST段高度、QT间期(QT)、校正QT间期(QTc),计算QT间期离散率(QTd)和校正QT间期离散率(QTcd);RNA测序法检测心肌组织钾离子通道相关基因表达差异;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心肌组织Kchip2、Kv4.2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TTC染色可见对照组心肌呈红色,模型组大鼠心肌大部分呈白色缺血样改变,电针组仅见心尖处心肌组织呈白色。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横截面积显著增大(P<0.01),ST段显著抬高(P<0.01),QT、QTc、QTd和QTcd均显著增加(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心肌...  相似文献   
7.
视网膜母细胞瘤 (RB)是婴幼儿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 ,常危及生命 ,具有先天性和遗传倾向 ,能否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直接关系到患儿的预后。现代遗传学、影像检查提高了RB的正确诊断率。现将本文 47例确诊的RB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 性别 :47例RB中 ,随访二年健在者 2 6例 ,存活率为5 5 .32 % (2 6 /4 7) ,死亡 1例 ,死亡率 44 .6 8% (2 1/4 7)。其中男 2 5例 ,健在 14例 ,存活率为 5 6 .0 0 % (14/2 5 ) ,女 ,2 2例 ,健在 12例 ,存活率 5 4.5 % (12 /2 2 ) ,二者无显著差异。2 年龄 :<3岁者 35例 ,健在 34例 ,存活率 85…  相似文献   
8.
马凡氏综合征 (Marfan’ssyndrome)是由法国小儿科医师马凡氏于 1896年首次报道。本综合征是一种结缔组织代谢性异常 ,一般认为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临床以骨骼异常 ,眼病症及心血管病变为特征 ,国内外已屡见不鲜 ,但对本病家系谱调查 ,皮纹分析 ,彩超表现报导尚不多。现将我院眼科一女病人王氏的家系进行了调查 (住院号114384)并报道如下。临床资料王氏家族共四代计 44人 ,共有本病患者 14人 ,根据典型家族史 ,骨路异常 ,眼部病变以及心血管改变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一、性别与年龄 :14例患者 ,男性 9人 ;女性 5人。…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检测颈型颈椎病患者位于督脉和膀胱经颈、背段穴位/部位的压痛阈并与自身及健康受试者对比,定位与之相关的压痛敏化穴位。方法 采用数显机械压力测痛仪分别对颈型颈椎病患者35例和健康受试者30名的督脉和膀胱经颈、背段循行路线上的穴位/部位进行压痛阈测定,通过与自身非敏化部位、健康组相应部位的对比来确定压痛敏化穴位。结果 与颈型颈椎病相关的压痛敏化穴位/部位的定位分别为膀胱经颈段第二侧线的C1 ~ C5棘突下水平位置、第一侧线的C3 ~ C5棘突下水平位置和督脉颈段的C3棘突下水平位置;精选最优与次优的敏化穴位/部位分别为膀胱经颈段第一、二侧线的C3和C4棘突下水平和督脉颈段的C3棘突下水平位置。督脉和膀胱经背段未探及压痛敏化穴位/部位。结论 颈型颈椎病患者督脉和膀胱经颈项段存在与之相关的压痛敏化穴位/部位,其定位可为针灸临床治疗颈型颈椎病精确取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甲醛熏蒸对无菌厂房空气的灭菌效果,选择适合的灭菌工艺参数。方法 评价甲醛浓度和熏蒸时间对生物指示剂合格率的影响;以甲醛残留为指标,确定最佳排风的时间。结果 用浓度3 mL/m3甲醛熏蒸无菌洁净厂房48 h,排风时间24 h,生物指示剂测试结果和甲醛残留均达到合格要求。结论 甲醛熏蒸可用于无菌厂房灭菌工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