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5篇
药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与清蛋白(albumin,ALB)比值(C-reactive protein to albumin ratio,CAR)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RDW)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西安市第五医院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11 月收治的 107 例 AS 患者和 100 例体检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研究对象的 RDW,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CRP 和 ALB 并计算 CAR,比较两组间 CAR 和 RDW 的差异,分析各检测指标间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 CAR 和 RDW 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 AS 的价值。结果 AS 组 RDW,ESR,CRP,CAR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 -11.30 ~ -7.77, 均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 CAR 与 CRP,ESR 呈正相关(r=0.994,P<0.001;r =0.681,P<0.001);RDW 与 CRP,ESR 呈正相关(r=0.235,P<0.001;r =0.262,P<0.001)。CAR 诊断 AS 的曲线下面积(AUC)为 0.946;RDW 诊断 AS 的 AUC 为 0.814。联合诊断试验结果表明,CAR 与 RDW 并联试验(CAR/RDW)诊断 AS 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20% 和 81.00%,CAR 与 RDW 串联试验(CAR+RDW)诊断 AS 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7.94% 和 100.00%。结论 CAR 和 RDW 对 AS 的诊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CAR 和 RDW 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 AS 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喜乐片联合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片治疗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西安市第九医院进行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的差别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41例)。对照组口服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片,40 m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肝喜乐片,40 mg/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CLDQ量表评分、SF-36量表评分、肝功能指标、血清学指标、HBV-DNA和HBeAg转阴率。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93%、97.5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LDQ量表评分、SF-36量表评分均显著增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CLDQ量表评分、SF-36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和总胆汁酸(TBA)水平均明显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肝功能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22(IL-22)、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学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HBV-DNA和HBeAg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喜乐片联合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片治疗乙型肝炎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降低机体炎症反应,促进HBV-DNA和HBeAg转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sysmex-XT1800i血细胞分析仪在在血常规检测时对异常细胞报警的可信性。方法通过对226例XT1800i血细胞分析仪报警有原始细胞、未成熟粒细胞、异形淋巴细胞、有核红细胞的全血标本做手工血涂片,经瑞氏染色后用显微镜目测分类,以无异常报警的200例标本为对照组,分析异常报警的可信性。结果仪器异常报警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原始细胞65%(17/26)、幼稚粒细胞58.1%(36/62)、异形淋巴细胞54.6%(41/75)、有核红细胞73.0%(46/63)。结论 XT1800i血细胞分析仪对异常细胞的检出性能较高,检测结果有异常细胞报警的标本均应该进行手工涂片染色,显微镜镜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类风湿患者骨质疏松的相关性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类风湿患者98例,根据类风湿病情活动性评分(DAS28评分),将所有患者分为稳定组(51例)和活动组(47例),分别进行25OHD和骨密度测定,并进行双手X光片检查.结果 活动组患者25OHD水平较稳定组显著下降(P<0.05),活动组全髋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值较稳定组显著下降(P<0.05),活动组腰椎(L1~L4)虽较稳定组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25OHD与L1~L4骨密度无明显相关性,与全髋及股骨颈骨密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25OHD与骨侵蚀及骨狭窄的Sharp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P<0.05).结论 25OHD有助于评估类风湿患者骨质疏松病情且与骨质疏松程度及类风湿病情活动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及对肾间质纤维化及尿微量蛋白的影响。【方法】在两院治疗的100例D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糖、降压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魏酸钠注射液,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Ⅳ型胶原(CⅣ)、Ⅲ型前胶原(PCⅢ)及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β2-微球蛋白(β2-MG)、尿微量白蛋白(UmAlb)水平,记录两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AngⅡ、CTGF、CⅣ及PCⅢ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AngⅡ、CTGF、CⅣ及PCⅢ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SCr、BUN、β2-MG及UmAlb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SCr、BUN、β2-MG及UmAl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魏酸钠治疗DN可有效降低患者肾间质纤维化及尿微量蛋白指标,保护肾脏功能,且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刘小玲  穆亚宏  罗改莹 《河北医药》2010,32(17):2402-2403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以骶髂关节、外周关节和肌腱附着点慢性炎症为特征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其发生与遗传、慢性感染、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和内分泌失调等有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一种重要的血管生成因子,对于炎性细胞向炎症部位的趋化和浸润,以及关节炎发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VEGF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类风湿因子IgM(RF-IgM)、类风湿因子IgG(RF-IgG)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诊疗中的临床应用及预后判断价值。方法 选取西安市第五医院就诊的RA患者,将其中RF-IgM和RF-IgG阳性患者列为观察组(n=52),RF-IgM和RF-IgG阴性患者列为对照组(n=46),健康体检者列为健康组(n=50),分别在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检测各组血浆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红细胞沉降率(ESR)及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以及在治疗6个月后对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晨僵时间(min)及关节压痛数的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DD及FDP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348~132.341,均P<0.05; t=46.307~113.222,均P<0.05)。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与健康组两两比较,ESR和RF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25~0.161,P>0.05; χ2=0.572~2.842,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FDP,DD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0.3,66.381,P<0.05)。观察组患者ESR和RF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52,4.104,P<0.05)。将两组患者间的VAS评分、晨僵时间(min)、关节压痛数(个)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966,23.530,25.516,均P<0.05)。结论 RF-IgM,RF-IgG阴性的RA患者在接受标准抗风湿治疗后各检测指标及功能改善方面均优于RF-IgM,RF-IgG阳性的RA患者,RF-IgM,RF-IgG检测能够为RA疾病的预后判断提供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罗改莹  赵小珍 《浙江临床医学》2011,13(12):1343-1345
目的 探讨抗角蛋白抗体(AKA)在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RA患者61例、健康人61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KA,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测定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CCP抗体)水平,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冈子(RF),分别计算敏感度与特异度,并与临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1)RA组中AKA阳性率(44.3%)最低;(2)三种检测方法联用后敏感度和特异度均最高(90.2%.100%);(3)AKA阳性组DAS与ESR显著高于AKA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3.24,P<0.05);(4)AKA与抗CCP抗体、RF、ESR、DAS呈正相关(r=0.358、0.321、0.426、0.309,P均<0.05).结论 AKA与抗CCP抗体,RF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R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AKA与RA病情活动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