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7篇
外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流体悬浮床在治疗重度烧伤病人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流体悬浮床在治疗重度烧伤中的作用,总结其护理方法。方法将18例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使用流体悬浮床,B组使用普通翻身床;观察两组病人创面干痂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感染情况。结果A组创面干痂时间、愈合时间较B组提前(P<0.01),且感染率较B组低(P<0.01),每次翻身时间较B组缩短(P<0.01)两组病人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流体悬浮床在治疗重度烧伤病人中能保护创面,减少感染的发生率,改善创面愈合情况。  相似文献   
2.
鼻是颜面最突出部位,最易被烧伤。鼻又是容貌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细小的疤痕,挛缩或畸形都能破坏其完整性。引起病人心理上的不良影响。根据界部的特殊功能和外形结构特点,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可减少或避免鼻的畸形、鼻孔变窄或肺部感染和鼻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1临床资料我院自1991年1月~1997年12月止,收治的病人中鼻部烧伤病人437例。其中男性330例,女性107例Q年龄最小4个月,最大78岁。引起鼻畸形2例,严重吸入性损伤合并肺部感染2例,鼻出血4例,具部Ⅲ°度创面子植皮修复6例。2护理措施21准确判断烧伤深度首先观察有无异毛烧焦,…  相似文献   
3.
烧伤病房消毒效果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烧伤病房的消毒效果进行监测,以筛选简便、经济而有效的消毒方法,降低院内感染率。方法对烧伤病房、治疗室、换药室采取不同方法进行消毒,消毒前后对其空气及物体表面采集样本进行菌落计数及细菌培养,并对消毒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烧伤病房、治疗室、换药室因其环境不同,同一种消毒方法在消毒效果上存在差异。结论烧伤病房、治疗室、换药室均有各自的最佳消毒方法,对其进行定期监测能及时发现影响消毒效果的原因,利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烧伤合并深部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血栓形成是静脉的一种急性非化脓性炎症 ,并伴有继发性血管腔内血栓形成的疾病 ,病变大部分累及下肢深静脉。该病特点为患肢局部疼痛、肿胀等静脉回流受阻现象[1] 。烧伤合并深部静脉血栓形成后 ,远端肢体严重水肿 ,植皮困难 ,使创面长期不能覆盖 ,严重影响创面愈合。 1981年 7月~2 0 0 0年 8月 ,我院共收治烧伤病人 5 0 13人 ,其中 3例合并深部静脉血栓形成 ,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 ,3例患者均康复出院 ,现将护理过程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例 ,男 2例 ,女 1例 ,年龄 2 3~ 5 2岁 ,平均 4 1 3岁 ,烧伤面积最大 6 8% ,最小 35 % ,平…  相似文献   
5.
颅骨损伤坏死、硬脑膜外露是电烧伤后常见的并发症。当头部深度烧伤,头皮坏死组织溶解脱落后颅骨外露坏死,颅骨缺损。为了预防颅骨缺损部位脑组织被意外损伤,我科于2004年3月自制了一种保护罩,应用于电烧伤颅骨部分缺损的病人,有效地防止创面受压及下床活动时脑组织被意外损伤的问题。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特重烧伤病人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特重烧伤病人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方法。方法烧伤入院后即给予留置胃管,休克期缓解后用微泵经鼻饲管缓慢均速注入能全力(荷兰)、赫力广等营养液,第一天为500ml,20ml/h持续注入,并观察其胃肠道反应。结果24例患者经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未发现有明显不良反应,经调整肠内营养及对症治疗后均能较快恢复体质。结论重度烧伤后只要情况允许,可在入院后即留置胃管,尽早给予胃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改良生理学和手术严重度评分检点并发症和死亡率(POSSUM)评分系统对高龄烧伤患者术后并发症评估的护理应用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60岁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用改良POSSUM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并按Copland并发症发生率计算公式,比较实际并发症人数与预测发病数。结果 有并发症19例,平均年龄(69.1±3.4)岁,平均住院时间(45.6±6.8)d,生理学评分(23.8±5.7),手术侵袭度评分(12.1±4.3)。无并发症组51例,平均年龄(68.3±2.5)岁,平均住院时间(27.6±9.7)d,生理学评分(19.4±4.5),手术侵袭度评分(10.1±3.2),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按Copland公式预测并发症人数22例,实际人数19例,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Copland公式计算患者的并发症率与实际并发症相符。结论 改良POSSUM评分系统对预测高龄烧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护理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气管套管折边的改进对减少小儿痰堵的影响。方法:选用小儿4号气管套管进行体外试验,把4号气管套管的外套管折边用砂轮磨去,使内径由3.0mm增至3.4mm,用于2岁以下气管切开患儿,观察其吸痰的通畅性及痰堵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改进后的气管套管不存在折边,吸痰管容易进入气管内吸痰,可保证呼吸道的通畅,消除2岁以下气管切开常出现的痰堵现象,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结论:4号气管套管磨去折边,有效保证吸痰通畅,是简便、安全的消除痰堵的方法。改进的气管套管磨平后圆滑,护理上注意保持体位的固定,系带松紧合适,我科应用于2岁以下8例吸入性损伤患儿,未发现有损伤气管拈膜及出血的现象,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滑动性支撑架对大面积烧伤病人肢体康复的作用。[方法]将180例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使用滑动性支撑架,B组未使用滑动性支撑架;观察两组病人膝屈曲、足下垂、足外翻、足内翻的发生情况及下地行走时间、出院时间。[结果]A组病人膝屈曲、足下垂、足外翻、足内翻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且下地行走时间、出院时间较B组提前,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滑动性支撑架有利于大面积烧伤病人肢体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滑动性支撑架在预防烧伤病人足下垂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面积烧伤的治疗过程中 ,往往因偏重抢救垂危的生命 ,而忽视病人足部的功能恢复。因此 ,每当抢救成功之后 ,常出现足部下垂、内翻或外翻、关节僵硬 ,导致行走困难 ,严重影响了病人的运动功能。针对这一问题 ,我科研制了一种滑动性支撑架 ,通过32例病人的临床应用 ,有效地防止了足部并发症的发生。现介绍如下。1 滑动性支撑架构造 (附图 )附图 滑动性支撑架结构示意图1 1 材料 :采用不锈钢材料制造1 2 制作 :固定支架 ,支架上连结两条滑杆 ;滑杆连接垂直的支撑板 ,支撑板可在滑杆上滑动 ;支撑板与弹簧相连 ,使用时产生持续弹力。2 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