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李亦凡  童贻捷 《河北中医》2023,(11):1867-1871
目的 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及血清炎症因子、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 将95例拟行择期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予常规全身静脉麻醉,对照组47例同时予穴位贴电极片行假刺激处理,治疗组48例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2组术前、术后24 h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胃肠激素[胃动素(MTL)、胃泌素(GAS)、血管活性肽(VIP)、胆囊收缩素(CCK)]变化情况,术后3天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价2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 2组血清CRP、PCT、IL-6、TNF-α水平均高于本组术前(P<0.05),但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 2组血清MTL、GAS、VIP、CCK水平均低于本组术前(P<0.05),但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建立正虚邪恋型体表瘘管大鼠模型,探讨合理的模型制作方法。方法:16只SD大鼠分为正常组与模型组,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联合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混合菌液注入埋置于大鼠背部皮下的弹簧纱条的方法建立模型,41 d后对两组大鼠的一般情况、四诊指标变化、瘘管局部表现、病理学改变、脾细胞Treg与Th17细胞含量等进行比较。结果:模型组大鼠气虚、血虚、阴虚以及阳虚程度分别为(0.81±0.10)、(0.92±0.12)、(0.89±0.06)、(0.95±0.02),正常组大鼠气虚、血虚、阴虚以及阳虚程度分别为(1.01±0.08)、(1.01±0.02)、(1.01±0.06)、(1.00±0.0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背部瘘管病理与临床瘘管表现相符;模型组脾细胞Treg细胞以及Th17细胞含量分别为(12.03±0.76)%、(1.26±0.27)%,正常组脾细胞Treg细胞以及Th17细胞含量分别为(8.30±1.06)%、(3.38±1.0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联合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混合菌液注入弹簧纱条的方法,能制备稳定的、可重复的正虚邪恋型体表瘘管大鼠模型,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中医证型瘘管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对精神分裂症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应激反应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1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依托咪酯组、丙泊酚组各38例。联合组采用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全身麻醉,依托咪酯组采用依托咪酯全身麻醉,丙泊酚组采用丙泊酚全身麻醉。比较3组应激反应、认知功能、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每次电刺激结束后,联合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含量显著低于依托咪酯组、丙泊酚组(P 0. 05或P 0. 01);治疗10次后,联合组精神分裂症患者语言智商、操作智商、智商评分显著高于依托咪酯组、丙泊酚组(P 0. 05);联合组注射疼痛、恶心、呕吐等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 16%,显著低于依托咪酯组的36. 84%、丙泊酚组的44. 74%(P 0. 05或P 0. 01)。结论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全身麻醉有助于缓解精神分裂症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的应激反应,减轻麻醉药物所致认知功能损害,降低注射疼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复合罗哌卡因切口浸润对复杂性肛瘘术后疼痛及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收集复杂性肛瘘病人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罗哌卡因组和复合组,各40例。均采用定向挂线法治疗,术前3组病人均应用罗哌卡因行硬腰联合麻醉,术中及术后罗哌卡因组病人切口使用罗哌卡因浸润,复合组病人切口使用地塞米松复合罗哌卡因浸润,对照组病人切口不做处理,比较3组病人术后切口疼痛、渗液情况及愈合时间。此外,大鼠肛瘘手术模型同样随机分为对照组、罗哌卡因组和复合组,术中及术后用药及处理同病人分组。术后7 d观察大鼠切口愈合情况,然后取创面组织,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各组创面组织病理变化及炎症细胞浸润情况;采用qPCR法检测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水平。结果:术后3、7、14 d,复合组和罗哌卡因组病人疼痛及渗液积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复合组病人亦均明显优于罗哌卡因组(P<0.01)。动物实验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复合组和罗哌卡因组大鼠创面组织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