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药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充气温控毯用于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控温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充气温控毯用于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控温效果。方法40例择期行平卧位脑肿瘤切除术患者,年龄16—65岁,体重41-72 kg,ASAⅠ-Ⅲ级,随机分为2组(n=20):A组,术中充气温控毯24℃风档进行降温,肿瘤切除完毕前30 min进行复温;B组,术中充气温控毯维持中心温度正常(35.2—36.60℃)。均采用气管内静吸复合麻醉,静脉注射异丙酚1.5~2 mg/kg、芬太尼4-6μg/kg、维库溴铵0.1~0.2 mg/kg诱导,吸入0.6%-1.2%异氟醚维持;吸入氧浓度40%;异丙酚1.5~2 mg·kg-1·h-1持续输注;维库溴铵1~2 mg间断静脉注射。每5分钟记录1次中心温度(鼻咽温),观察围术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A组2例患者因手术时间超过24 h剔除,共38例进行统计。A组患者降温速率(1.11±0.05)℃/h,复温速率(0.74±0.09)℃/h。A组患者89%(16/18)在硬脑膜打开前达到目标温度34℃,平台期平均中心温度(34.3±0.5)℃,距34℃最大升幅0.52℃,最大降幅为0.23℃。A组患者67%(12/18)手术结束时中心温度恢复正常。返回ICU后A组患者中心温度(返回ICU时实测温度的均值)(35.8±0.6)℃低于B组(36.6±0.4)℃(P<0.05)。A组患者4例术后出现寒颤、3例发热、1例死亡。结论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充气温控毯可较理想地降低体温,相对于降温效率其复温效率偏低。  相似文献   
2.
“无陪护理”模式在老年骨科病房应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遵照卫生部及省市有关文件精神,于2010年1月,在全院展开“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围绕“加强临床护理工作,强化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活动主题,我们从人、财、物、时间、信息五个方面加强统筹、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髋部骨折后早期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和对溶栓的作用。方法:对髋部骨折患者,于伤后次日行实验室检查及下肢超声检查,观察检查结果、DVT的发生率、溶栓所需时间等。结果:实验室检查、DVT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时间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发现DVT者两组围手术期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0%。结论:低分子肝素不能预防DVT,能缩短溶栓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前纯氧吸入普遍应用于临床麻醉中,但吸入高浓度的氧气可以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二氧化碳蓄积、新生儿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形成、氧中毒及高氧肺损害等并发症。有研究表明全麻及手术中吸入气体成分影响肺的气体交换。空气/氧气混合气[吸入氧浓度(FiO2)0.4]已广泛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本研究旨在探讨全麻中吸入空气/氧气混合  相似文献   
5.
2010年8月起,我院老年骨科试行"无陪"护理,即患者住院期间无需家属陪护,而是由护士承担起全部的基础护理,让老年病人既享受到精湛的骨科专科护理,又享受到具有医学专业的生活护理,如正确的体位、翻身、站立、行走等."无陪"护理的实施,使护士近距离、全方位的护患接触,为护士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提供了方便和可能,从而提高了老年骨科患者坚持康复锻炼的遵医行为和康复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浮膝是一种高能量损伤,常合并有其他多发性损伤,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2000-03~2006-06我院共收治浮膝损伤194例,其中采用单切口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浮膝损伤54例,均取得满意效果。术后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7.
2008年6月以来我院根据生物内固定的原则,运用微创技术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近端骨折29例,取得满意疗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创伤早期深静脉血栓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创伤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130例,予抗凝、溶栓治疗。结果:88例18 d内治愈,24例30 d内治愈,12例好转,6例无效。结论:对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应早发现,治疗中将INR值迅速调整到2-3之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