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射频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和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2001年1月~2007年5月诊断为右心室流出道室速的37例和左室特发性室速26例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治疗,观察其疗效、安全性和随访复发的情况.结果 37例右心室流出道室速经射频消融治疗成功33例,成功率为89.19%,复发2例,无严重的并发症.左室特发性室速26例患者经射频消融治疗手术,成功消融24例,成功率92.31%,1例复发.二者手术成功率、复发率及严重并发症无差别.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室速和左室特发性室速同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植入性除颤器已广泛用于治疗室性心动过速(VT)和预防心源性猝死(SCD),但其长期效果仍有争议。本文评价置入性除颤器防治顽固性VT和SCD的作用。 方法 1989年10月至1992年6月间共有107例患者植入配有心内膜除颤电极的第三代自动除颤器,治疗顽固性VT或预防SCD,其中男性86例,女性21例,年龄57±13岁。左室射血分数(LVEF)40±15%,心功能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26例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的资料作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治愈23例,死亡3例,治愈率为88.5%。结论对中年以上人群,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消化道症状、呼吸道症状、心血管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以及不明原因的牙痛、咽痛、颈项痛、肩背痛等局部疼痛,应疑及AM I;应及时进行心电图及心肌血清酶学检查,并动态观察,可得以早期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降低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风险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2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血管发生事件以及治疗前后的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总心血管发生率分别为13.04%、2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TG、TC、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G、T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血清中TG、TC水平,升高HDL—C水平,对降低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事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稳定型冠心病单纯药物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3种治疗方法的远期预后。方法将317例稳定型冠心病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组、PCI组和CABG组,每组再按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分为单支病变和多支病变2个亚组。平均随访(48±8)个月,随访内容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血管重建、因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再入院以及心绞痛缓解情况。结果无论单支病变或是多支病变,单纯药物治疗组心绞痛缓解率、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因ACS再入院与PCI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多支病变患者,CABG组心绞痛缓解率高于药物治疗组和PCI组(P<0.05或P<0.01),全因死亡、血管重建率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和PCI组(P<0.01或P<0.05),PCI组血管重建率低于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强化药物治疗是稳定型冠心病治疗的基础;早期PCI可能并不改善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远期预后;对于多支病变稳定型冠心病患者,CABG预后可能优于PCI。  相似文献   
6.
回顾性分析我院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前后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端脑钠肽(NT-pro-BNP)、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9)水平变化对评价CRT疗效的可行性。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MMP-2、9和NT-pro-BNP水平。结果表明,CRT组术后3、6个月血清MMP-2、9和NT-pro-BNP水平显著低于术前及对照组(P<0.05)。血清MMP-2、9和NT-pro-BNP可以作为评价CRT疗效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加肾上腺素对安置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皮下囊袋血肿及安全性方面的影响。方法将46例行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实验组用2%利多卡因25 ml加肾上腺素0.1 mg局麻做皮下囊袋,对照组用2%利多卡因25 ml局麻做皮下囊袋。比较两组患者皮下囊袋血肿、心率、血压及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 (1)实验组无皮下囊袋血肿发生,对照组有3例囊袋血肿。(2)两组患者心率、血压、心律失常发生率在局麻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均无致命性心律失常发生。结论利多卡因加小剂量肾上腺素可减少安置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皮下囊袋血肿的发生,但对心率、血压、心律失常发生方面无明显影响,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QTc离散度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量42例成功进行单支或多支PCI治疗患者术前及术后24h十二导联同步心电图的QTcd,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QTcd分别为(61.15&#177;6.84)ms和(40.57&#177;6.08)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QTcd为(61.26&#177;6.77)ms和(60.92&#177;6.93)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的PCI治疗能显著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QTcd,可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从而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对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2年3月6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组)和63例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PCI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接受水化治疗。分别检测术前1天和术后第3天的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结果:有1例行CAG患者发生CIN(发病率为1.47%),有2例行PCI者发生CIN(发病率为3.17%)。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可导致造影剂肾病,PCI危害大于CAG,其原因可能与造影剂用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正> 谷维素(Oryzanol简称OZ)是由米糠油提取的一种以环木菠萝醇为主的阿魏酸酯的混合物,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及某些内分泌失调引起的疾病。我院1990年~1991年进行谷维素的降血脂疗效观察,探讨其临床应用前景。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本院确诊为高脂血症的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