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5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3.
淄博市于1994年将麻疹报告纳入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1997年卫生部下发了《全国麻疹控制方案(试行)》,1999年开始与世界卫生组织及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麻疹监测合作项目,实施了一系列的麻疹控制措施,为进一步了解淄博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现将1999~2002年的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利培酮诱发房颤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培酮作为一种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本药偶有失眠、头痛、焦虑等副作用,在心血管方面除窦性心动过速及体位性低血压外,笔者尚未见其它报道,今将本人在临床上遇到的服用利培酮诱发房颤1例报告如下。 患者女性,52岁,退休工人。因精神失常半年余,主要表现少眠、话多、多疑、外越不归等以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收住院。既往体健,躯体检查及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胸透、心电图)均无异常。入院后给予奋乃静治疗,最高日量60mg,治疗  相似文献   
5.
秦爱玲  梁莲英 《护理研究》2008,22(4):1012-1012
胸腔积液是内科常见的临床征象,其中恶性胸腔积液较为常见。胸腔闭式引流对缓解症状、减轻痛苦、延长寿命、提高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深静脉留置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已在我院广泛应用,尤其对于病情危重,需维持时间较长,宜适当活动者。由于其具有良好的弹性且管腔直径较细,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避免了反复胸腔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和产生气胸的危险。现将我院2004年8月-2006年12月86例病人采用深静脉留置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秦爱玲  梁莲英 《护理研究》2008,22(11):1012-1012
胸腔积液是内科常见的临床征象,其中恶性胸腔积液较为常见.胸腔闭式引流对缓解症状、减轻痛苦、延长寿命、提高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深静脉留置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已在我院广泛应用,尤其对于病情危重,需维持时间较长,宜适当活动者.  相似文献   
7.
<正> 为了解我市用过氧乙酸对乙型肝炎病家消毒效果,在张店城区进行了调查。消毒时,除用0.5%过氧乙酸溶液擦拭室内物品两遍外,并对整个房间喷药,关闭门窗作用半小时。调查中,用无菌纱布沾以磷酸盐缓冲液(pH 7.2)对表面作涂抹采样,以HBsAg为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内责任护士对脑梗塞患者护理模式的作用。方法将28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分为两组,卒中单元组124例和非卒中单元组(对照组)121例。卒中单元组责任护士强化责任护理,责任护士对脑梗塞患者行全程分阶段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专科护理、康复护理,并检查和协调治疗方案的落实情况。非卒中单元组(对照组)只在入院第一天由责任护士给予饮食、防误吸、防跌倒、相关药物及脑梗塞相关知识方面健康教育,没有给予全程分阶段的健康教育,没有参与康复治疗工作,专科护理与卒中单元组相同。两组患者在出院时调查病情知晓率、脑梗塞健康知识知晓率、对早期康复训练认知率、患者满意度;在入院时及出院时运动功能采用FMA运动功能评定法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采用MBI指数评分。结果出院时卒中单元组患者对病情知晓率、脑梗塞健康知识知晓率、对早期康复训练认知率、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出院时卒中单元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卒中单元内责任护士的护理模式不断的改进和优化,强调责任护士在卒中单元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治疗计划的规范和落实,提高整体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艾灸足三里、神阙穴对剖宫产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80例剖宫产手术患者按照入院号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40例予外科常规护理方法;治疗组40例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艾灸足三里、神阙穴进行术后干预。比较2组患者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的效果。结果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腹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胃肠蠕动功能恢复快,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剖宫产术后患者进行艾灸足三里、神阙穴的护理干预措施疗效显著,能有效促进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降低腹胀发生率,且安全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