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自2000年-2004年共实施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人体外循环(CPB)下心内直视手术850例,现总结临床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常温及低温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对细胞因子及补体的影响。方法选择先天性和风湿性心脏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常温组及低温组各20例,分别于术晨、体外循环结束时及术后1、4、7、14 d抽取患者静脉血标本,测定血浆TNF、IL-2、C3、C4值。结果两组术前各项检查指标无显著差异。(1)两组术后1~4 d的IL-2水平较术前显著下降,至术后7 d恢复正常。体外循环结束至术后4 d,低温组IL-2显著低于常温组。(2)体外循环结束时以及术后1、4、7 d,常温组TNF水平显著低于低温组。两组体外循环结束时及术后1、4 d均高于术前,常温组至术后7 d、低温组术后14 d恢复正常。(3)体外循环结束时及术后1、7 d,常温组C3水平高于低温组,术后4 d两组无差别;常温组及低温组于体外循环结束时、术后1、4 d均低于术前,至术后7 d常温组恢复正常,低温组至术后14 d恢复至术前水平。(4)两组体外循环结束时及术后1、4 d C4水平均低于术前。体外循环结束时、术后1 d,常温组C4水平高于低温组。结论常温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对细胞因子及补体的影响显著轻于低温组,因而对术后机体的恢复优于低温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体内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adrenalin,AD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tisol,ODR)等应激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已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患者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两周为一疗程;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于阻滞前及阻滞后24、48、72、144h抽取静脉血标本。测定各时段的NE、肾上腺素、ACTH、皮质醇应激激素的含量。结果 阻滞后治疗组患者的NE、ADR、ACTH、ODR应激激素的含量与阻滞前及同时段的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的降低,P〈0.05。结论 星状神经节阻滞可快速有效地缓解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缺血性疼痛,抑制应激反应,降低患者体内NE、ADR、ACTH、00R应激激素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维库溴铵气管插管剂量在老年人七氟烷、异氟烷和全静脉麻醉中对恢复时程的差异.方法 54例拟在气管插管全麻下手术的ASA分级为Ⅰ~Ⅱ级的老年患者随机均分为七氟烷组(S组)、异氟烷组(I组)和普鲁泊福雷米芬太尼全静脉麻醉组(P组),每组各18例.静脉给予维库溴铵0.6 mg/kg,比较四个成串刺激的第一个刺激(T1)恢复至基础值10%、25%、75%的时间(T10、T25、T75)和恢复指数(RI,RI=T75-T25)在不同麻醉方式下的差异.结果 三组老年患者T10、T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神经肌肉传导达到90%抑制(T1~T10)的时间为(1.8±0.9)min,有48例患者达到100%抑制,达到最大抑制的时间为(2.7±1.4)min,I组T75和RI长于P组,S组T75和RI与P组比较有延长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组与I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人维库溴铵气管插管剂量,在七氟烷、异氟烷和全静脉麻醉下的临床作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异氟烷麻醉下肌松作用完全恢复时间较在全静脉麻醉下显著延长.七氟烷是一种更安全、可控的适合老年人的吸入麻醉剂.  相似文献   
5.
体外循环中应用常温氧合血对心脏保护的观察孙玉华,秦元旭,马香荣,席红军1993年8月~12月,我院采用常温氧合血对心脏保护的方法,为6例心脏病患者进行了心脏直视手术,效果满意,现就心肌保护情况报告如下。回临床资料1.l一般资料本组6例,男2例,女4例...  相似文献   
6.
本文总结了30例布加综合征手术的麻醉处理,指出静吸复合麻醉,有便于呼吸道管理、循环维持稳定、苏醒快等优点。指出严密监测血流动力学,加强循环管理是对该病手术麻醉工作的重点。总结并讨论了在下腔静脉开放前,适时强心、利尿、扩血管,对防止开放后 Pcop 剧增、予防术后发生心衰与肺水肿的经验体会。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肌损伤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5-01/12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3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星状神经节阻滞组和对照组各19例。星状神经节阻滞组患者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C6横突向尾侧1.5cm处穿刺,注入10g/L利多卡因10mL,每日一侧,交替进行,两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于阻滞前及阻滞后1,3,5,7d抽取静脉血标本,测定肌钙蛋白Ⅰ,以>0.10μg/L为心肌受到损伤。应用目测类比评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评估患者的镇痛情况。并于1周后用改良巴氏评定表评定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10个项目,总分为100分,0分为无生活自理能力,5~45分为有部分生活自理能力,50~95分为生活基本自理,100分为生活完全自理)。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估精神状态,共有14个项目,满分为42分。0~13分为轻度焦虑,14~27分为中度焦虑,27~42分为重度焦虑。结果:38例进入结果分析。①星状神经节阻滞1d后,星状神经节阻滞组患者心绞痛症状全部缓解,目测类比评分也明显低于阻滞前及同时段对照组值,而且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未再出现心前区疼痛。②星状神经节阻滞组肌钙蛋白Ⅰ与阻滞前比较无明显升高,且明显低于同时段对照组值(P<0.05)。③1周后星状神经节阻滞组58%生活自理,32%基本自理,5%部分自理,5%丧失自理;对照组37%生活自理,16%基本自理,37%部分自理,10%丧失自理,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④星状神经节阻滞组79%的患者轻度焦虑,10.5%中度焦虑,10.5%重度焦虑;对照组轻度焦虑为16%,47%中度焦虑,37%重度焦虑,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肌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并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焦虑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肌损伤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5-01/12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3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星状神经节阻滞组和对照组各19例。星状神经节阻滞组患者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C6横突向尾侧1.5cm处穿刺,注入10g/L利多卡因10mL,每日一侧,交替进行,两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于阻滞前及阻滞后1,3,5,7d抽取静脉血标本,测定肌钙蛋白Ⅰ,以〉0.10μg/L为心肌受到损伤。应用目测类比评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评估患者的镇痛情况。并于1周后用改良巴氏评定表评定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10个项目,总分为100分,0分为无生活自理能力,5~45分为有部分生活自理能力,50~95分为生活基本自理,100分为生活完全自理)。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估精神状态,共有14个项目,满分为42分。0~13分为轻度焦虑,14~27分为中度焦虑,27~42分为重度焦虑。结果:38例进入结果分析。①星状神经节阻滞1d后,星状神经节阻滞组患者心绞痛症状全部缓解,目测类比评分也明显低于阻滞前及同时段对照组值,而且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未再出现心前区疼痛。②星状神经节阻滞组肌钙蛋白Ⅰ与阻滞前比较无明显升高,且明显低于同时段对照组值(P〈0.05)。③1周后星状神经节阻滞组58%生活自理,32%基本自理.5%部分自理,5%丧失自理;对照组37%生活自理,16%基本自理,37%部分自理,10%丧失自理,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④星状神经节阻滞组79%的患者轻度焦虑,10.5%中度焦虑,10.5%重度焦虑;对照组轻度焦虑为16%,47%中度焦虑,37%重度焦虑,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肌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并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焦虑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异感定位或神经刺激定位对肌间沟臂丛一点阻滞的起效时间、成功率以及并发症。方法以神经刺激定位法(PNS)或诱发异感法(PAR)定位臂丛神经主支,注入1.5%利多卡因和0.25%布比卡因合剂20 ml,观察和记录阻滞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可行手术时间及总的麻醉时间。结果PNS组各项时间均明显短于PAR组,PNS组的完全阻滞发生率较PAR组高(P〈0.05)。结论PNS较PAR成功率更高,阻滞出现更快,麻醉效果好,技术优势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瑞芬太尼痛觉过敏的防治,并与芬太尼进行对照,观察其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80例行上腹部开腹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C、D 4个组,每组20例。麻醉镇痛采用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缝皮结束停止输注。于手术结束前30min,A组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mg/kg,B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C组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加芬太尼1μg/kg,D组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拔除气管导管后即刻进行视觉模拟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观察并记录患者停药至呼之睁眼的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即刻的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记录麻醉前、清醒时和拔管后即刻的BP、HR、SPO2,观察并记录清醒至送出手术室时间段内呼吸抑制(呼吸频率〈8次/min)、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 A组和B组之间,以及C组和D组之间的VA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C组和D组的VAS评分均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和C组间的Ramsay镇静评分、清醒和拔管时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3组均短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清醒后的SBP、DBP和HR值均高于麻醉前(P〈0.05),而C组和D组无明显变化(P〉0.05);A组与B组之间、C组与D组之间同时点SBP、DBP和HR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C组和D组同时点SBP、DBP和HR值均低于A组与B组(P〈0.05);4组麻醉前和清醒后及组间同时点间的SPO2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4组患者均无术后呼吸抑制的发生,各有1-3例发生恶心呕吐,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具有抑制瑞芬太尼痛觉过敏,且又不影响患者麻醉清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