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
超声弹性成像在诊断移植肾急性排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UE)弥散定量分析技术对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价值.方法 筛选55例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患者,其中26例移植肾肾功能稳定(稳定组),29例发生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排斥组),观察两组的二维超声、CDFI及UE声像图表现,并对两组超声定量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与稳定组相比,排斥组移植肾体积及锥体高度增大、叶间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减低,阻力指数(RI)增高;ROC曲线分析获得叶间动脉RI的最佳诊断临界点为0.755,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58.62%(17/29)、92.30%(24/26)及74.55%(41/55);②排斥组皮质应变均值(MEAN)小于稳定组,蓝色区域百分比(AREA%)大于稳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ROC曲线分析获得皮质MEAN最佳诊断临界点为88.25,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75.86%(22/29)、96.15%(25/26)及85.45%(47/55).结论 UE及其弥散定量分析技术可用于移植肾术后病情监测,有助于早期诊断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2.
由于我国高等院校招生规模扩大,以及医疗改革不断深入、患者维权意识增强等原因,医学教学资源略显不足。另一方面,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将“互联网+”思维融入超声诊断学见习带教中,构造基于“互联网+”思维的超声诊断学见习带教课程,其具体实施过程主要包括:(1)CBL与“翻转课堂”授课方式相结合,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创新能力的培养;(2)通过超声新技术拓展慕课设计,拓展学生的视野,了解前沿知识,提高自主学习积极性;(3)引入在线考核及形成性评价体系,可以让教师实时了解学生的需求,进行针对性调整。因此,“互联网+”思维,对于打造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促进教学互动,以及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4.
乳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且病死率占所有肿瘤中首位,已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重要因素。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不仅可降低乳腺癌病死率,也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及改善其生存质量。超声影像组学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能从超声图像中提取可定量分析的高维数据。近年来,超声影像组学已广泛应用于乳腺癌的临床诊疗方面。本文就超声影像组学在乳腺癌诊断、分子分型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评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导管接触性溶栓(CDT)与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与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43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接受CDT治疗(CDT组),23例患者接受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治疗(AngioJet...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5分法及定量分析技术对慢性移植肾肾病(CAN)的诊断价值。方法:筛选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患者46例,其中移植肾肾功能稳定者26例归为稳定组,发生CAN且出现肾功能不全患者20例归为CAN组,使用超声弹性成像5分法、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测定及弥散定量分析技术分析组间差异。结果:CAN组UE声像图表现为:锥体及肾柱部分大部分呈绿色并点状蓝色镶嵌,皮质呈大部蓝色或全部蓝色;稳定组UE声像图表现为:椎体及皮质可见均匀分布的绿色,肾周脂肪及弓形动脉呈带状红色。5分法评分结果显示稳定组患者评分均在2分或2分以下,CAN组评分均在2分以上,其中3分及3分以上占80%;CAN组髓质与皮质B/A比值、皮质AREA%大于稳定组,MEAN值小于稳定组。结论:UE定量分析技术可用于CAN的诊断,有望为临床移植肾术后监测肾功能提供一种新的、无创的、便捷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预防企业员工心理疾病的发生,介绍了利用推送技术和微博实现企业心理健康教育的做法;同时分析了微博概念、应用和系统设计原则,推送流程及模块设计。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超声弹性成像(UE)技术观察急性附睾尾炎性包块在抗感染治疗过程中的变化.方法 收集71例急性附睾炎患者,于初诊、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临床治愈及治愈2周后行UE检查,对比观察附睾尾包块与睾丸应变率比值变化情况以及包块的转归.结果 附睾尾炎性包块在UE声像图中呈蓝色.初诊时71例附睾尾均显示实性团块,平均直径约(4.40±1.51)cm,睾丸实质与附睾尾包块应变率比值(B/A)为8.87±2.16;治疗1周后附睾尾包块全部存在,平均直径约(3.63±1.82)cm,其硬度减低,B/A为4.23±2.04;治疗2周后25例包块消失,46例包块存在,平均直径约(2.57±1.14)cm,硬度较前减低,B/A为2.76±1.50;临床治愈时复查,19例包块存在,平均直径约(1.64±0.99)cm,其硬度与睾丸实质硬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愈2周后,13例包块存在,平均直径约(1.44±0.57)cm,硬度与临床治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E可反映睾丸及周边组织的相对硬度.抗感染治疗过程中,附睾尾炎性包块的硬度逐渐减小,体积缩小直至消失,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UE)5分法在诊断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2011年1-12月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患者53例,其中稳定组24例,急性排斥组29例,观察两组患者移植肾的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声像图表现,对两组患者的移植肾依UE 5分法进行评分,并分析两组的异同.结果:稳定组与急排组使用5分法评分后,以3分为界值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急排组UE评分与肌酐值呈正相关.结论:超声弹性成像5分法可以应用于移植肾急性排斥的诊断与治疗后的复查监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