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8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血清糖化白蛋白(GA)水平升高对2型糖尿病(T2DM)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诊断效能。方法:T2DM患者120例,依据是否合并DR将其分为DR组(50例)和非DR组,即T2DM组(70例)。液态酶法测定血清GA,液相色谱法测定全血HbA1c,比较两组GA和HbA1c水平差异及其对DR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和阴阳性预测值,分析GA和HbA1c与DR危险性的关系。结果:DR组GA、HbA1c水平(25.11±6.50%和9.38±1.77%)较T2DM组(21.21±4.50%和8.71±1.31%)明显升高(P0.05)。GA和HbA1cROC曲线下面积最大值分别为0.68和0.61,对应的诊断DR的cut off值分别为24.00%和9.35%,GA诊断DR灵敏度为62.00%,高于HbA1c的38.00%(P0.05),GA诊断DR的特异度、阴阳性预测值略优于HbA1c,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A诊断DR的阳性似然比为2.71,优于HbA1c的1.48。Logistic回归分析,GA回归系数的Waldχ2值为7.488(P0.05),其致DR的危险因子(OR)为1.16;HbA1c的Waldχ2为0.226(P0.05)。结论:DR患者GA水平明显高于非DR患者,是DR的危险因素;GA24.00%可作为DR的诊断指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糖尿病末梢神经炎患者的血流变改善和治疗效果。方法糖尿病末梢神经炎患者53例,随机分为两组,应用通心络治疗后监测血流变指标并观察疗效。结果通心络治疗组患者血流变和神经传导速度(NCV)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糖尿病末梢神经炎病情的缓解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通心络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流变,并对合并末梢神经炎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苏州地区女性不孕症患者解脲脲原体(UU)感染及耐药情况.方法 取1,622例女性不孕症患者宫颈分泌物,用支原体IST 2试剂盒进行半定量培养及药敏试验.对照组为120例正常育龄妇女.结果 UU阳性698例,阳性率43.6%;其中177例菌株浓度>10 4,占总数10.9%.对照组UU阳性45例,阳性率37.5%;菌株浓度>10 4仅5例,占对照组4.2%.不孕症UU阳性例数与对照组差别无统计意义( P>0.05);而菌株浓度>104阳性例数与对照组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相对危险度比数比Ψ= 2.82 .抗生素敏感性依次为原始霉素、交沙霉素100%,强力霉素98.6%,四环素96.1%,克拉霉素84.4%,红霉素82.0%,阿奇霉素79.8%,氧氟沙星31.7%,环丙沙星10.2%.结论 女性不孕症患者UU高浓度感染率高于正常人群;高浓度UU感染女性患不孕症的危险是正常人群的2.82倍;诊治不孕症应普查UU; UU耐药株多,治疗应依据药敏结果.  相似文献   
4.
阿司匹林肠溶片因用药不当诱发出血并不少见。氯吡格雷多用于阿司匹林抵抗患者,该类患者约占接受阿司匹林治疗者的10%,多为高龄老人。不同诱导剂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测定常用于安全用药监测[1-2]。本文分析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应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治疗前后的花生四烯酸  相似文献   
5.
血液流变检测室内质量控制方案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制备全血质控物并应用于血液流变检测室内质量控制,建立血流变质控方案.方法 静脉采血,与输血用1号抗凝液(简称抗凝液)8:1混合;每100mL全血加入1640液25mL,混匀后无菌分装全无添加物灭菌真空管(简称真空管),每管3mL,置2℃~4℃保存.调节血浆量制备高,中,低值制控物.粘度计应用清洁程序并通过本底实验后,分别重复测定10次3种全血质控物150s-1,60s-1,和10s-1全血粘度(表观)和血浆粘度及红细胞压积(Hct)和红细胞沉降率(ESR),计算管间精度;测定正常人肝素抗凝血全血粘度,与中值质控物全血粘度曲线比较拟合度;分别以不同值全血质控液作监测,第1月为中值,其后为高值,第三个低值,测定以上6项数据,结果作Westgard多规则质控图.统计变异系数(CV%)和第1周与最后1周数据t检验.每周测质控液的全血和血浆血红蛋白(简称Hb),计算溶血百分率.结果 高、中、低值全血质控液重复测各项目管间CV%均〈5%;每月测定值CV%均〈5%;每月每1周与最后1周数据t检验均无显著差异(P〉0.05);溶血率〈1%;室内Westgard多规则质控结果满意.结论 该法制备全血质控物成本低、简便,可保存3个月,可进行高、中、低值监测,配合应用仪器清洁程序和本底试验,应用于血流变室内质控结果表明该方案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苏州市胜浦镇2012年8,544例失地农民血尿酸水平,分析血糖、血脂水平与高尿酸血症(HUA)的相关性及患病危险性。方法应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尿酸(uA)、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结果失地农民HUA患病率4.2%,各年龄段男性uA均高于女性,HUA发生率高于女性(P〈0.05)。FPG随年龄升高,UA、TG、TC各年龄段两两比较变化无明显趋势。相关分析表明HUA与FPG、高龄、TG、TC水平无线性关系,,分别为.0.01、0.17、.0.07、.0.1。Logistic归表明高龄不是HuA的危险因素,FPG、TG、Tc升高是HUA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危险性FPG升高为2.39、TG升高为2.71、TC升高为1.90。结论uA水平和HUA发生率有性别差异,男性高于女性,HUA与FPG、高龄、TG、TC无线性关系,但FPG、TG、TC升高是HUA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产妇脐带血标本乙肝标志物,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将HBsAg阳性产妇分为双阳性(HBsAg、HBeAg阳性)组和单阳性(HBsAg阳性、HBeAg阴性)组,在其分娩后留取新生儿脐带血进行乙肝标志物的检测。结果新生儿脐带血HBsAg阳性48例,宫内感染率3.46%,双阳性孕妇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6.78%,单阳性孕妇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2.09%,两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HBsAg、HBeAg双阳性产妇更易发生宫内感染,双阳性育龄妇女,应积极治疗,待HBeAg转阴后再妊娠,以降低HBV母婴传播的机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人群血尿酸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方法 检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6例及对照组156名老年健康者血尿酸、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和确定颈动脉粥样硬化;Logistic回归分析血尿酸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结果 观察组血尿酸(379.3±85.9 vs 310.5±76.7,t=7.462,P<0.001)、低密度脂蛋白(3.61±0.94 vs 3.12±0.69,t=5.268,P <0.001)、糖尿病患者(39.7% vs 25.6%,χ2=7.050,P=0.008)均高于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血尿酸水平(OR=4.827,P<0.001)、低密度脂蛋白(OR=5.250,P<0.001)、糖尿病(OR=2.366,P=0.002).结论 血尿酸水平是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2型糖尿病(T2DM)并发动脉粥样硬化(AS)的预示作用。方法T2DM组60例,正常对照组40例,测定hs-CRP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根据LDL-C的高低将T2DM组分为LDL-C升高组(LDL-C>3.11mmol/L)和LDL-C正常组。结果T2DM组hs-CRP12.15±5.17mg/L,正常对照组3.15±1.31mg/L,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LDL-C升高组hs-CRP15.74±8.69mg/L,LDL-C正常组8.86±4.87mg/L,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LDL- C正常组与正常对照组hs-CRP也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hs-CRP水平与LDL-C呈正相关(r=0.54,P<0.05)。结论hs-CRP参与T2DM并发AS过程,T2DM时hs-CRP先于LDL-C出现异常,糖尿病性AS预测应采用hs-CRP与LDL-C联合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阿司匹林与奥扎格雷对老年动脉硬化高危患者血小板聚集率、血浆TXB2的影响及安全性判断。方法筛选81例在我科住院具有动脉硬化高危因素的患者随机分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与奥扎格雷、阿司匹林治疗和空白对照。治疗前后测定全血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和血浆血栓素B2水平,并观察血常规及生化指标。结果阿司匹林组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浆血栓素B2水平显著下降,奥扎格雷组仅血栓素B2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二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奥扎格雷组耐受性更好。结论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显著又经济,奥扎格雷尚不适合预防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