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体次全切治疗胸腰段椎体成形术椎再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10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28例胸腰段椎体成形术椎再骨折患者资料。男7例,女21例;年龄61~76岁,平均62.4岁;骨折椎体:T115例,T129例,L111例,L23例;既往手术方法: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17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11例。手术方法:后路切除棘突、椎板,经侧方切除关节突、横突,部分切除椎体、骨水泥及上下椎间盘,神经减压,椎体间人工椎体固定,后路钉棒矫形固定。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评价矫形效果;比较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价脊柱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182.1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996.2 mL。28例患者术后随访8~29个月(平均19.8个月),无明显神经功能损伤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cobb角由术前的41.3°±10.3°改善为末次随访时的6.4°±2.5°,VAS评分由术前的(7.3±1.8)分改善为末次随访时的(2.5±1.0)分,JOA评分由术前的(8.4±2.3)分改善为末次随访时的(21.3±2.5)分,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后路椎体次全切治疗胸腰段椎体成形术椎再骨折,可一期进行骨水泥清除、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重建脊柱稳定性,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我院骨科2004—11~2006-11应用克氏针张力带固定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20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自2003年3月至2006年3月,采用闭合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交叉固定,配合石膏托外固定治疗新鲜移位型肱骨髁上骨折37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先天性脊柱侧凸矫形术中O型臂导航下置入椎弓根螺钉后引起椎弓根皮质破裂情况及可能原因。方法 25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均行脊柱矫形术,术中于O型臂导航下置入椎弓根螺钉。术后第3天行CT扫描评估螺钉位置,观察椎弓根皮质破裂发生情况及程度。结果 25例手术时间(260±90)min,术中失血量(320±244)mL,O型臂扫描次数(1.5±0.5)次/例,共置入螺钉350枚,23枚(6.6%)引起椎弓根皮质破裂,破裂椎弓根范围为T_4~L_3,其中13枚引起轻度破裂,8枚引起中度破裂,2枚引起重度破裂;第9枚及以上螺钉置入后椎弓根皮质破裂、中重度椎弓根皮质破裂发生率高于第1~4枚、第5~8枚螺钉(P0.05);置钉与参考架距离0个节段、4个及以上节段椎弓根皮质破裂发生率高于1~3个节段(P0.05),不同节段中重度椎弓根皮质破裂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脊柱侧凸矫形术中O型臂导航下置入椎弓根螺钉后椎弓根皮质破裂发生率较低,置钉顺序、置钉与参考架距离可能与椎弓根皮质破裂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脊柱侧凸患者行Renaissance脊柱机器人辅助与传统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矫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31例脊柱侧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6例和对照组15例。观察组行脊柱机器人辅助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矫形术,对照组行传统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矫形术。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置钉时间、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于术前、拔除引流管后复查脊柱全长X线片,测定冠状位Cobb角、矢状位Cobb角、顶椎偏移距离;比较术前及拔除引流管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评分;拔除引流管后行手术部位椎体CT检查,根据Rampersaud分类法判断椎弓根螺钉置入位置的准确性。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378.4±71.7)min]、术中置钉时间[(2.5±0.6)min/枚]、术后住院时间[(8.6±1.1)d]较对照组[(538.1±99.2)min、(4.2±1.0)min/枚、(12.0±0.9)d]短,术中透视次数[(10.2±2.3)次]、术中出血量[(654.3±296.4)mL]较对照组[(15.6±3.2)、(1 053.3±379.5)mL]少(P0.05);观察组、对照组拔除引流管后冠状位Cobb角[(11.3±7.8)°、(8.6±2.9)°]、矢状位Cobb角[(30.9±7.4)°、(31.6±6.3)°]、顶椎偏移距离[(1.6±0.4)、(1.6±0.4)cm]较术前[冠状位Cobb角:(48.2±22.7)°、(46.5±15.7)°;矢状位Cobb角:(40.2±6.8)°、(41.2±5.9)°;顶椎偏移距离(4.9±0.6)、(5.6±0.9)cm]小(P0.05),观察组拔除引流管后冠状位Cobb角、矢状位Cobb角、顶椎偏移距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拔出引流管后VAS评分[(4.3±2.1)、(4.6±1.9)分]、JOA评分[(20.6±5.8)、(21.4±4.3)分]与术前[VAS评分:(3.6±0.8)、(3.4±0.7)分;JOA评分:(22.1±2.9)、(23.2±3.7)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拔除引流管后VAS评分、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钉准确率(95.3%)高于对照组(85.1%)(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8%)与对照组(1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enaissance脊柱机器人辅助手术治疗脊柱侧凸可提高椎弓根置钉准确性,降低辐射量,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性分析采用Renaissance机器人系统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置钉失效原因,总结相关使用对策,加快手术进度及避免置钉差错出现。方法 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189例,其中男72例,女117例。利用机器人软件系统进行术前手术规划,而后在术中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术后行CT扫描评估螺钉位置,记录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率及螺钉失效率。结果 189例患者全部应用Renaissance机器人完成手术,共计划置入螺钉2 996枚,因设备技术性原因无法注册螺钉12枚,机器人共植钉2 984枚,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率97.6%,机器人置钉失效率为3.5%。失效因素:①椎体标注错误;②椎板暴露不良;③出现“套管滑移”的问题;④操作平台倾斜。结论 脊柱机器人仍是人工智能工具,应用中需要经验丰富的手术医师操作,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手术医师要充分理解其工作原理,熟知置钉风险因素,充分运用自身手术技巧,而不是完全依赖机器人才能安全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髂后上棘到髂前下棘髂骨螺钉通道附近的血管、神经分布,为临床手术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12具防腐骨盆标本,模拟手术操作,从后向前沿骨盆经髂后上棘到髂前下棘骨性通道钻入3.5 mm 钢针,观察盆腔内重要的血管神经和钢针空间关系,找出在放置髂骨螺钉时血管神经易损伤区域。 结果 髂骨翼后部,血管、神经与髂骨之间有腰大肌相隔开,进行放置螺钉操作中不易损伤;骨盆壁侧方,闭孔血管和闭孔神经距离盆壁都很近,在进行内固定操作时,如果导针或螺钉进钉角度偏小,对这些结构就有可能造成医源性损伤;髋臼及腹股沟区,因髂前下棘与旋髂深动脉距离最近,所以此动脉损伤几率最大。 结论 由后向前植入髂骨螺钉时,髂骨翼后部较为安全,但骨盆壁侧方和髋臼及腹股沟区较危险,闭孔血管、神经和旋髂深动脉容易受到损伤。  相似文献   
8.
急性左心衰竭尤其是70岁以上老年人近年来大有增多的趋势,死亡率较高,特别是来住院老年人由于情绪变化,发病时无医疗条件死亡将更高,所以研究急性左心衰竭与情绪,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在国内外已日益受到重视。从而对预防老年急性左心衰竭的发生有着重大的意义。 本文采用二个医院已经被临床证实心功能平素为Ⅰ~Ⅱ以及都本洁教授所著隐性心衰的诊断依据(注:《临床荟萃》1992年2月49日),患者共30例,并以病历资料为主家庭急诊挽救为辅,并对其发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关节突切除、前路固定治疗颈椎关节突交锁的方法.方法 18例颈椎滑脱合并关节突交锁闭合复位失败的患者,先采用后路交锁节段的下位颈椎的上关节突部分切除,然后再行前路交锁节段椎间盘刮除、植骨融合内固定.结果 18例患者颈椎序列全部恢复,经过6~12(8.12 ±2.23)个月的随访,交锁节段椎体间全部达到骨性融合.结论 交锁节段的关节突切除、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是治疗颈椎颈椎关节突交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设计一种动力髋螺钉放置方法 ,对其降低放射线接触时间进行验证。方法 76名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骨盆正位片健侧测量小转子基底处股骨宽度、沿股骨颈轴线所放置螺钉长度和大转子顶端到进钉点距离,通过手术中测量小转子基底处股骨宽度计算得出术中进钉点和螺钉长度,对照组利用传统方法进行手术。结果实验组放射线接触时间(24.57±7.80)s明显低于对照组(54.2±18.26)s(P〈0.001)。结论新的置钉方法能显著降低转子间骨折术中放射线接触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