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3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冰黄液直肠滴注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用冰黄液及西医常规治疗方法,并观察41例急性脑出血。其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为优(P<0.05),且在苏醒神志、缩短疗程方面,治疗组均较对照组为优(P<0.01)。说明冰黄液直肠滴注能间接地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有利于脑出血的抢救治疗。  相似文献   
2.
脑脉通口服液系我们自行研制的一种纯中药制剂,它具有活血化痰、通经活络的作用,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华佗再造丸”、“西比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冰黄液对大鼠急性脑出血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冰黄液对大鼠急性脑出血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胶原酶和肝素混合液脑内注射诱导大鼠急性脑出血模型,观察大鼠的神经行为、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K) 的水平,以及脑组织中丙二醛(MDA)的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活力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脑出血模型组大鼠存在明显的神经行为障碍症状,血清中LDH、CK的含量显著增加,脑组织内MDA含量上升而SOD总活力下降.与安宫牛黄丸处理组相似,冰黄液可显著改善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症状,降低血清中LDH、CK及脑组织中MDA含量,并显著提高脑组织内总SOD活力.结论:冰黄液治疗对脑出血急性期大鼠脑组织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并可促进受损神经细胞早期功能缺损恢复,其作用与提高脑出血后脑组织内源性抗氧化酶活性、抗自由基损伤等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4.
用冰黄液及西医常规治疗方法,共现察治疗41例急性脑出血。其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为优(P<0.05),且在苏醒神志、缩短疗程方面,治疗组均较对照组为优(P<0.01)。说明冰黄液直肠滴注能间接地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有利于脑出血的抢救治疗。  相似文献   
5.
中风病因多而复杂,但在众多因素之间,因虚致瘀,瘀阻脑络为决定中风病之发生发展之主因,并贯穿于整个发病阶段及症候中。近十余年来的临床报道及实验研究,都已公认瘀血与中风密切相关。然瘀血之由来及其病变发展至瘀血生风之内在联系,探讨不多。现就“虚”、“瘀”、“风”与中风之内在联系,略呈浅见。 一、肝肾易虚,因虚致瘀 从古至今,都认为中风与“虚”有关。如唐宋以前,多以“内虚邪中”立论,至金·刘完素首先提出“肾水虚衰”之论,明·张介宾强调“内伤积损”是导致中风之根本原因,清·叶天士认为是“精血耗衰,水不涵木,肝阳偏亢,内风时起”所致;王清任以气虚立论:“亏损元气,是其本源”。当今高校五版内科教  相似文献   
6.
孰主神明之论争及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中医界对心主神明与脑主神明及心脑共主神明论之论述概况。认为心主神明论受当时历史条件限制,有一定的局限性。心脑共主神明论实质还是倾向于脑主神明论。脑主神明论是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是中医脑病学的理论基础,符合中医脑病的临床实践,应该确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学文教学治疗热病急症经验之一—毒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学文教授认为热病急症多为辩证淫化毒,毒灼气血为瘀,青瘀交挟为外感热病急症为病机;正邪相拒、气血壅盛为邪之化火成毒之始因;邪遏阳气,阻遏气机,灼津耗血为瘀为毒;血气败坏为毒瘀交挟之结果,可见于卫气营血之不同病理阶段,清热解毒、活血祛瘀为其治疗大法。方用清解汤。  相似文献   
8.
采用中药制剂“冰黄液”直肠滴注给药配合静脉给药治疗脑出血急性期患者20例。结果,意识障碍,语言障碍等较对照组为优。结论:此法操作简便,制剂可据证加减,抢救患者迅速,方便,显效,为发挥中药抢救脑出血患者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新剂型。  相似文献   
9.
申锦林  于为民 《陕西中医》1995,16(3):118-120
<正> 中风痴呆是当今世界医学面临的新挑战,据国内初步统计约有30%左右的中风患者在中风后出现智能减退。中风痴呆不仅给病人带来长期痛苦,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而且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因此对中风痴呆的治疗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导师张学文教授自领衔中风协作组以来,除对中风病的防治作出了卓著的成绩外,尚对中风后痴呆作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防治本病的措施和方法,笔者耳聆目濡,获益良多,兹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0.
作为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之一的转换酶抑制剂,正在不断更新,其长效制剂培哚普利己应用于临床。本研究以诊室血压(CBP)和动态血压监测(ABPM)方法,将培哚普利(perindopril)与常用降压药卡托普利进行对照,以观察培哚普利对老年人轻中度原发性高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