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6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70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 ,2 6岁。 9个月前无诱因发热 ,尿蛋白 ( ) ,2 4h定量 2 4 4 g ,尿红细胞满视野且变形 ,血红蛋白 5 8g/L ,血肌酐 15 2 5 μmol/L ,3个月前外院肾活检示局灶坏死性肾小球肾炎 ,免疫荧光阴性。予地塞米松 30mg× 2d冲击 ,继以泼尼松 4 0mg ,1次 /d ,1个月后减量 ,3个月后停用。冲击治疗后血肌酐波动于 12 0~ 14 0 μmol/L ,尿蛋白 (± ) ,尿红细胞同前 ,但渐出现气短、夜间不能平卧 ,予对症治疗未见缓解 ,遂来我院就诊。既往体健。体检 :体温 38℃ ,血压 110 /5 5mmHg(1mmHg =0 133kPa) ;半卧位 ,贫血貌 ;右眼结膜下 2个针尖大…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胰岛素治疗方案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糖尿病腹膜透析(CAPD)患者合理的胰岛素应用方法.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调查所有接受CAPD治疗至少6个月以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胰岛素使用方案及血糖控制情况.并在横断面研究的基础上,动态观察24例新收的糖尿病CAPD患者透析前、后胰岛素的使用方法、剂量调整方案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2002年6月至2002年12月间共25例2型糖尿病CAPD患者,其中腹腔内注射胰岛素(IP)6人,皮下注射胰岛素(SC)9人,腹腔和皮下联合应用(IP SC)7人.①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透析液糖总负荷量、透析液平均糖浓度、透析剂量在IP、SC、IP SC三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②与IP及IP SC组相比,SC组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P<0.05);③腹膜炎的总发生率为1次/每15患者月,明显高于同期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的腹膜炎发生率(1次/每48患者月),(P<0.01);④动态观察24例新收的糖尿病CAPD患者,胰岛素剂量较透析前平均增加了(0.33±0.23)倍.透析后调整的胰岛素实际增加量与理论预测增加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患者血糖控制良好,平均为(5.81±1.22)mmol/L.结论皮下注射胰岛素是有效控制糖尿病CAPD患者血糖水平的适当途径.腹膜透析后,可在原有皮下应用胰岛素方案的基础上,参照糖吸收量计算需增加的胰岛素用量适当增减胰岛素,能有效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3.
20 0 1年 8月 13日 ,某部发生一起产酸克雷伯氏菌引起集体食物中毒 ,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流行病学调查  (1)时间分布 :此起食物中毒人员最后就餐时间为 12日 18时。首例病例 2 2时起发病 ,末例截止于次日 16时。 (2 )人群分布 :当晚有5 6人在招待所食堂就餐 ,男 4 4人 ,女 12人。晚餐主食为米饭、面条 ,副食为生炒鸡块、肉炒木耳胡萝卜、元葱炒鸡蛋、炒拉皮、肉炒江豆角、汆丸子、煮花生米和凉菜。其中可疑食品为生炒鸡块 ,因鸡肉不新鲜有异味。女兵均未食用生炒鸡块而无一人发病。男兵食生炒鸡块的 4 4人 ,发病 15人 ,罹患率 34%。因鸡…  相似文献   
4.
腹膜透析病人的焦虑和抑郁水平与其病情变化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病人情绪障碍,即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的发生情况,以及与透析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88例腹膜透析病人,使用Hamilton焦虑量表和Hamilton抑郁量表评估其情绪状况,同时测定其营养状况、残余肾功能和透析充分性、以及炎症水平,记录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等.结果:本组腹膜透析病人焦虑症状的发生率为44.3%,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56.8%.具有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病史者的Hamilton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高于无此类病史者(P<0.05).SGA评分较高的病人Hamilton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也较高;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较高的病人,其血清白蛋白水平、蛋白质摄入水平、体重指数、上臂中段肌肉面积和脂肪面积均较低(r=0.22~0.60,P<0.05或P<0.01).结论:腹膜透析病人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的发生率较高,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与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相关,并可能与营养不良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腹膜透析病人与营养师评估饮食状况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利荣  董捷  孙孟里  汪涛 《营养学报》2004,26(2):152-153
腹膜透析病人中普遍存在营养不良,影响其预后欧美国家发生率为18%~56%,我国为30%~54.4%。饮食记录对及时发现营养不良非常重要,国际上多采用1d饮食回顾法或3~7d饮食日记法。但回顾询问法不够准确。本研究采用食物模具,在有经验的营养师指导下,采用回顾询问法对病人3d饮食日记自评与营养师评估进行比较,以了解腹透病人饮食记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从30多年前腹膜透析(腹透)技术开始应用于临床以来,腹透患者数量不断增长,相关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这些研究涉及透析充分性、腹膜炎、残肾功能保护、营养等多方面,极大地促进了腹透技术和腹透管理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而且基于这些研究,学者们建立了一些相关的临床指南以指导临床具体实践.但由于腹透本身的复杂性,还有许多新问题和新领域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很多腹透相关指南都对未来腹透领域可开展的临床研究进行了推荐.本文对这些指南中提供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以作为未来临床科研工作的参考,而参考的腹透相关指南已尽数罗列于正文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清醒镇静(conscious sedation,CS)麻醉在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置管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5月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使用手术切开法行腹膜透析置管术的患者,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成2组:传统组(A组):术前30min肌肉注射盐酸哌替啶和盐酸异丙嗪,联合局部浸润麻醉。改良组(B组):手术开始时静脉使用芬太尼(B1)、舒芬太尼(B2)或瑞芬太尼(B3)联合局部浸润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手术过程中血压、心率,术中、术后疼痛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共9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A组53例,B组41例。2组的人口学资料及相关的化验检查无差异,美国麻醉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麻醉风险分级评估为IV级的高危风险患者比例分别占58.5%和68.3%(P=0.330)。B组患者术中疼痛比例明显低于A组患者(17%比39.6%,P=0.018);术后疼痛比例、静息疼痛评分及活动时疼痛评分无显著差异。A组有5例(9.4%)不良反应,其中3例出现了胃肠道反应,1例发生了低血压和1例出现意识障碍,B组有2例(4.8%)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均是胃肠道反应,但2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395)。进一步分析,在B1、B2和B3组患者使用不同的药物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无差异(P>0.05)。结论行腹膜透析置管术的患者存在麻醉高风险,采用清醒镇静麻醉能达到更好的镇痛效果,且安全性好,体现了舒适化医疗的理念。  相似文献   
8.
康复计划对腹膜透析病人社会回归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目的:通过对腹膜透析患者实施以五“E”为中心的康复计划,提高其生活质量,最终达到社会回归。方法:对腹膜透析患者进行包括体液控制、饮食指导、运动康复、心理辅导4个方面的康复治疗,观察治疗12周前后患者的生活状态变化,将患者分为3级。结果:实施康复治疗前后患者生活状态等级构成比分别为:治疗前1级:50%,2级:40.6%,3级:9.4%;治疗后1级:14.1%,2级:28.1%,3级:57.8%,经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治疗后有37例患者达到3级,其中6例重新参加工作,2例从事志愿者活动,其余患者能象同年龄的正常人一样生活。结论:以五“E”为中心的康复计划可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回归。  相似文献   
9.
腹膜透析导管类型、导管置入位置选择及其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腹膜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一种成功方法,而建立持久、安全的透析通路又是慢性腹膜透析成功的关键。多年来,尽管腹膜透析导管的技术存活在不断提高,但是导管相关并发症仍时常导致腹膜透析技术性失败。针对此问题,国际腹膜透析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eritoneal Dialysis,ISPD)专家组于1998年发布了关于理想腹膜透析通路的指南,并于2005年对指南进行了更新。2005年指南中有一重要结论,即不同透析中心之间导管结局存在确实的差异,这种差异与术和中心的特点较导管的设计更为相关。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也发现同样类型导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可因不同置管或透析中心而不同。因此,合理选用导管及掌握不同类型导管的插入技术是置管成功的关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麻风麻木足残疾者足保护的方法。方法 295例足底麻木麻风残疾者使用市场购买的符合垫软、底硬、帮高等要求的防护鞋,同时进行足自我护理。随访3年。结果患者均能坚持使用防护鞋,仅1例发生新溃疡,无溃疡复发;足皲裂、溃疡人数分别下降了96.15%和32.81%,骨缺失未增加。结论 防护鞋能有效预防麻风麻木足溃疡的发生和复发;教给患者购买防护鞋和自我护理相关知识,是控制足溃疡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