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2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通过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排摸嘉兴市剖宫产儿泪道异常基本情况。从产后早期应用特定手法按压式的人为干预,探讨是否对解除或缓解剖宫产儿因泪道形成异常而引发的婴幼儿泪囊炎有效。方法:应用笔者依据新生儿解剖特点和临床经验设计的,为重建新生儿鼻泪道正常解剖状态而模仿分娩机转挤压的人工按压手法,双盲选择产后早期应用于观察组120例新生儿,与681例对照组新生儿进行对比研究。结果:681例剖宫产后对泪道不作干预的对照组阳性反馈229例、120例剖宫产后进行泪道手法按压干预的观察组阳性反馈17例,观察组出现症状的随访阳性率为14.17%,而对照组为33.63%,两组间的差别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u=8.31〉2.58(0.01),X^2=19.11,P〈0.01);186例自然分娩后不作干预的对照组阳性反馈13例、247例自然分娩后对泪道作手法按压干预的观察组阳性反馈19例,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u=0.40〈1.96(0.05),X^2==0.006,P〉0.05);自然分娩不干预组与剖宫产后不干预组的组间差别比较则存在显著性差异(u=5.68〉2.58(0.01),X^2=33.53,P〈0.01)。结论:产后早期应用按压泪道的特定手法方便、简洁、有效,无损新生儿与婴幼儿.值得在临床尤其农村地区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注射后晕厥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肉或静脉注射术是医院日常工作中最常见的护理治疗技术,在注射过程中发生晕厥并非少见。本文总结了我院1998~2000年30例注射后晕厥患者的资料,并提出预防措施,旨在探讨这类患者的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3.
瘢痕疙瘩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纤维组织异常增生性疾病,耳部尤其耳垂是其好发部位之一,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很大痛苦。因耳部形状特殊,如何在手术切除瘢痕疙瘩后减少复发.并兼顾耳部外形的修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1]。2006年6月-2010年5月我院收治19例共37耳(双耳18例,单耳1例)耳垂瘢痕疙瘩患者,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ROP原称晶体后纤维增生症,1942年由波士顿眼病理学家Terry[1]首先报道.Terry发现本病的特点是早产患儿晶体后有白色纤维组织而命名,1984年正式定名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2].我院自2006-06月开始对早产儿进行ROP病变筛查工作,现将2006-06~2007-01 ROP筛查及其护理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泪管探通术治疗新生儿泪囊炎时机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虹  王鸿静  濮清岚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3):1738-1739
目的 寻找新生儿泪囊炎患儿可以接受泪管探通治疗的最早或最佳时间,以期缩短病程,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比较出生后不同时间段接受探通治疗后新生儿泪囊炎患儿的疗效.结果 探通术后所有患儿都有效,症状消失的有47眼,明显好转仅需单纯冲洗的有26眼;需要冲洗探针再次冲洗和或扩张巩固的有33眼,且多见于病程4~6个月以上的患儿.3 d以内探通治疗组一次有效23/34(67.7%),优于4 d以上组的一次有效24/72(33.3%);10 d以内探通治疗一次有效35/53(66.0%)则优于11 d以上组的12/53(22.6%).结论 手法按压和单纯冲洗无效的新生儿泪囊炎患儿,视操作者的熟练程度,泪管探通治疗的时间可以提前到患儿出生后10 d以内.  相似文献   
6.
总结弱视患儿视诱发电位检查的护理配合。重点为检查前做好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头面部皮肤护理、仪器准备,检查时安置患儿正确体位,采取措施使患儿注意力集中,检查后做好仪器撤离,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弱视健康宣教。  相似文献   
7.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153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6月~2007年1月,我院对153例早产儿进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筛查工作,并对其实施护理配合,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注射后晕厥的护理体会@王鸿静$浙江嘉兴市妇细保健院!嘉兴314000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成年变应性鼻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1:1匹配原则选择变应性鼻炎患者100例为病例组,另选100例非变应性鼻炎患者为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与变应性鼻炎相关的资料,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中过敏史、工作接触粉尘、家人吸烟、母亲变应性疾病史、工作环境、开窗通风、晾晒被褥等因素,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过敏史、母亲变应性疾病史及工作环境接触粉尘为危险因素(P〈0.01),开窗通风为保护因素(P〈0.01)。结论过敏史、母亲变应性疾病史、工作环境接触粉尘、开窗通风频率低与成人患变应性鼻炎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先天性鼻泪管阻塞(congenital nasolacrimal duct obstruction,CNLDO)的最佳治疗时机,阻塞部位的不同对探通术成功率的影响,以及重复探通术的成功率.方法 对804例(976只眼)1~48个月CNLDO患儿行表面麻醉下泪道探通术,按不同年龄组、不同阻塞部位和重复探通术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过治疗治愈958只眼,总治愈率为98.2%.不同年龄组探通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3.9,P<0.005),其中1~3个月婴儿的成功率为98.5%,高于其他年龄组.66只眼接受二、三次探通术,主要是鼻泪管多处阻塞者,占84.8%.一次探通的治愈率与二、三次探通的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6.0,P<0.005);二次探通与三次探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8,P>0.025).结论 CNLDO患儿选择早期泪道探通的最佳治疗时机是1~3个月,鼻泪管多处阻塞患儿重复探通率高,2~3次探通不成功者应尽早采用其他方法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