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2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喻昌,字嘉言,号西昌老人,江西新建人,医名播于大江南北,系明末清初的著名医家。本刊自开辟喻氏学术思想探讨专栏以来,收到全国各地来稿很多,由于篇幅所限,只能摘要刊登部份来稿,对许多热情支持本刊学术讨论,踊跃投稿的作者表示歉意!今后,本栏特别欢迎的稿件是:运用喻氏理论指导临床实践的经验、成果介绍。  相似文献   
2.
各位专家,各位委员:值此两个全体委员会同时召开之际,我代表卫生厅领导看望大家,并对各位长期以来为发展我省的检验事业,为我省医药卫生事业的整体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表示诚挚的感谢!江西省检验专业委员会先后在王棠海教授、陈人骏教授两代主任委员主持下,做了大量工作。如:为了提高全省医学检验人员的整体水平,省检验学会的一些专家、教授,经过多年多方面的努力促进,得到上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在我省开设了医学检验专业大专层次的自学考试,第一、二两届学员已毕业近千人。各医院检验人员的学历层次正在发生一些变化。医学检验…  相似文献   
3.
答:少阳夹表证即是少阳偏表病涉太阳证,既包含少阳太阳二经同时发病(合病),又包含太阳未解邪涉少阳(并病)。根据不同临床表现,证治可分二个方面。以气化病象为主者,治以汤药,如151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本条“伤寒”病经六七日不愈,仍有发热恶寒,四肢骨节烦疼,说明太阳表邪未罢,故明曰“外证未去”。但从“恶寒”的“微”,“支节烦疼”而身体不  相似文献   
4.
中医应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入进行改革。在改革中要坚持有利于继承和发展中医药学;坚持有利于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坚持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继续实行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管理体制,加强中医药工作的法制管理,继续强调突出中医特色。正确处理中医与西医,医院总体效能与特色专科关系。树立经营观念和竞争观念。  相似文献   
5.
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采取紧急措施做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决定》已经实施一年多了,在这段时间里,导师们把自己毕生积累的临床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各自的徒弟,徒弟们虚心、认真的学习,运用导师的经验在临床、科研等本职工作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总结了导师大量的临床诊疗经验。为了鼓励徒弟们更多更好地总结导师的临床诊疗经验和技能,也为了让这些宝贵的经验及时推广运用,从本期开始,特辟“杏苑薪传”栏目,  相似文献   
6.
题25.阳气有余则开泄,应见身热汗出,而经曰“汗不出”;阴气有余则闭塞,应见身寒无汗,而经曰“汗出”,为什么? 答:所谓“阳气有余”,是指感受阳邪所导致的机体阳气偏盛的病理变化。火热同属阳邪,以阳从阳,故而阳气偏盛。正气与邪抗争,是以可见身热;同时,更因热性熏蒸,以致“腠理开,营卫通,汗大泄”,于  相似文献   
7.
题1:《内经》中偏枯和痱的含义及其异同? 答:《内经》论述偏枯之症可散见不少篇章。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汗出偏沮,使人偏枯”;《素问,通评虚实论》:凡治消疸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甘肥贵人,则高梁之疾也”;《素问·大奇论》:“肾壅,脚下至少腹满,胫有大小,髀衍大跛,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六经病证不是各自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影响的,某一脏腑及经脉的病证,往往涉及另一脏腑经脉,使临床上出现复杂证候,都可称为表里同病。表里是分析病位浅深的纲领。发表攻(温)里为表里病证的二大治则,在表里同病时,当辨别表里的先后缓急以及正气的强弱而决定先表后里、先里后表、表里同治的不同治则。一、先表后里治则表里同病而表急于里,应先解其表,而后治其里。如“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  相似文献   
9.
答:两条原文均有恶风寒、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渴诸症,但其病机不同。100条为太阴挟表误用下法,导致脾阳益虚,运化失职,水湿内停而成里虚水停证。因表里俱虚寒,阳气不能温通外达见恶风寒;因脾虚湿盛,湿阻于上见颈项强,即经云“诸痉项强,皆属于湿”之谓;因土虚木横,肝气不畅见胁下满;因水气内停,气不布津而口渴;且有中阳不运之不能食,肝失疏泄,胆汁外溢的面目及身黄,湿阻膀胱,气化不利的小便难等症,故曰“柴胡不中与之  相似文献   
10.
答:“促脉”为间歇脉之一种,如王叔和云:“脉来数,时一止,复来,名曰促”,一般主阳盛热实或阳虚欲脱,凡血气、痰食、肿痛等实热证、为阳盛见脉促有力;若脉细促无力,则多为阳虚欲脱。《伤寒论》中“脉促”原文有22、34、144、349计四条,所论含义均与叔和不同。22条“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是因太阳误下损及胸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