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对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治疗围术期心率及血压的影响。方法将200例诊断为急性初发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所有患者发病后12h内行急诊PCI手术治疗,术后入冠心病重症监护室(CCU)留观24h。研究组PCI术前30min给予首剂负荷量推注诱导镇静,随后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采用Ramsay镇静分级,患者维持镇静深度2-3级,对照组行PCI期间依据患者胸痛症状及烦躁程度给予吗啡2-5mg静脉推注或吗啡5-10mg肌内注射,效果不显时给予吗啡2-3mg静脉复推,观察2组患者用药前(T0)及用药后30min(T1)、1.5h(T2)、6h(T3)、12h(T4)、24h(T5)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变化。结果2组患者T0时SBP、DBP及HR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T4、T5研究组SBP、DBP、HR变化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15%,同时间点2组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围术期可平稳降压,稳定心率,对心脏起保护作用,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围术期较为理想的镇静剂。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AMI患者行PCI治疗围术期临床镇静疗效。方法将200例急性初发ST段抬高型AMI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研究组给予右美托咪定镇静,对照组给予吗啡镇静,对比2组PCI术后无/慢复流比例和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2组治疗前后肾上腺素( E)和去甲肾上腺素( NE)水平。结果研究组无/慢复流、心脏骤停、再发梗死、短阵室速、心室电风暴及心力衰竭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NE、E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急性AMI行PCI治疗围术期能达到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降低临床不良事件,对心脏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和分析呼吸机在急性颅脑外伤早期救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临床应用分析主要选取了2012年7月-2014年7月期间,本院接受治疗的低氧血症急性颅脑损伤患者38例进行CMV或者(SIMV+PEEP)模式持续通气,实验组(19例)的患者在呼吸机使用30分钟后Pa02数据检测,对照组(19例)患者在入院30分钟后进行结合PaO2检测数据进行实时的参数调整。回顾性分析呼吸机在急性颅脑外伤早期救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实验组患者入院时PaO2平均值为(59.1±5.4)mmHg,入院后30分钟Pa02平均值(240±48.3)mmHg,入院后24hPaO2平均值为(236±54.6)mmHg。对照组患者入院时Pa02平均值为(58.7±5.8)mmHg,入院后30分钟PaO2平均值(62.1±12.4)mmHg,入院后24hPaO2平均值为(92±9.5)mmHg。结论:呼吸机在急性颅脑外伤早期救治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救治的效果,为患者后续的治疗和康复奠定良好的基础,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脑梗死患者使用依达拉奉的意义。方法将80例血清hs-CRP高水平的脑梗死患者按随机分配原则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并给予0.9%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2次/天,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3%依达拉奉静脉滴注,2次/天,两组疗程均为14d。并在治疗前及治疗14d后进行神经功能改善程度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两组给予相应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5.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4d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为(15.63±4.89)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3.51±3.23)分,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依达拉奉能显著促进高水平血清C反应蛋白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hs-CRP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高血压患者110例,健康正常对照组116例,采用酶学法,用全自动化生化分析仪OLYMPUSAU400测定血尿酸浓度。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健康者,高血压3级血尿酸水平较高血压1级血尿酸水平显著升高(p〈O.01),高血压3级较高血压2级,高血压2级较高血压1级血尿酸水平显著升高(p〈O.01)。结论:血尿酸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生率及病情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QT间期缩短心电图误诊为大致正常心电图这一心电现象的测量及评价的依据、发生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1例车祸后患者临终前QT间期缩短的心电图.结果 QT间期缩短心电图易误诊为大致正常心电图.结论 任何原因引起的心室复极化过程的缩短,都可引起QT间期缩短,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以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对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治疗围术期氧化应激炎性反应及心肌酶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急性初发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2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所有患者发病后12h内行急诊PCI手术治疗,术后入ICU观察24h。研究组PCI术前30min给予石美托咪定首剂负荷量推注诱导镇静,随后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采用Ramsay镇静分级,患者维持镇静深度2~3级。对照组行PCI期间依据患者胸痛症状及烦躁程度给予吗啡2~5mg静脉推注,效果不明显时以吗啡2~3mg静脉复推。观察2组患者用药前(T0)及用药后24h(T1)围术期检测心肌酶学指标血清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钠尿肽(BNP)水平,氧化应激炎性反应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变化。结果术前(T0)2组患者cTnI、CK-MB、BNP、hs-CRP、TNF-α、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cTnI、CK-MB、BNP、hs-CRP、TNF-α、IL-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24h(T1)研究组cTnI、CK-MB、BNP、hs-CRP、TNF-α、IL-6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疗围术期氧化应激炎性反应,减少心肌坏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斑块数量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在广东省惠州市惠阳三和医院进行健康查体人员72例,依据入选对象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组(n=39)与正常尿酸组(n=33),随访5年血尿酸水平变化,并检测颈动脉斑块数量,对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斑块数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纳入患者5年随访期间,高尿酸组与正常尿酸组中男性人群血尿酸水平均高于女性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组男性及女性血尿酸水平均高于正常尿酸组男性及女性尿酸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人群5年随访期间男性及女性血尿酸水平变化不明显,年度之间血尿酸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尿酸组男性和女性颈动脉斑块数量平均为(1.9±0.5)个、(1.2±0.3)个,正常尿酸组男性和女性颈动脉斑块数量平均为(0.8±0.3)个、(0.4±0.2)个;高尿酸组男性和女性颈动脉斑块数量显著高于正常尿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斑块数量与血尿酸水平呈正相关,男性r=0.768,女性r=0.721,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尿酸水平升高与颈动脉斑块增加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50例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氧化碳(CO)中毒后的心电图异常改变、发病机制及预后。方法通过入院的50例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CO中毒后可引起窦性心动过速、期前收缩、房颤、ST—T异常、病理性Q波等心电图异常。结论CO中毒可引起心电图异常改变,ST—T改变严重且合并多项心电图异常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