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8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评价抗—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建立了一种测定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自身抗体的最优化的酶免疫方法,并对实验结果的不同表示方法进行了评价。最佳的实验条件如下:Polysorp板上包被物LDL浓度为2μg/ml,封闭为1%的HAS,标本稀释度为1:50,结合剂稀释度为1:8000,标本和稀释液中的HAS浓度为0.2%。结果:以oxLDL和natLDL之间的比值、oxLDL的滴度及与oxLDL和natLDL结合差异表示的自身抗体的浓度在CHD患者和其他患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但以oxLDL的滴度和oxLDL/stand表示的实验结果,两者却无差异。结论: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自身抗体试验得以标准化后,此法可能成为分析CHD危险性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a)[LP(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程度的关系。方法:应用冠状动脉造影判定144例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程度,同时抽取患者血液测定血清中Hcy、LP(a)及hs-CRP的水平。结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血清Hcy、LP(a)及hs-CRP的水平比冠状动脉正常的患者明显增高,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血清Hcy、LP(a)及hs-CRP的水平随病变支数增加而增高。结论:Hcy、LP(a)、hs-CRP作为独立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对冠心病的诊断及程度的判定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表面活性剂直接消除法测定试剂。方法低密度脂蛋白(LDL)与试剂Ⅰ中的表面活性剂Ⅰ形成稳定复合物,而非LDL中胆固醇被胆固醇酶、过氧化物酶消除,反应5min后,加入试剂Ⅰ,与表面活性剂Ⅱ和色原反应,LDL释放胆固醇并显色,LDL的浓度与呈色的深浅成正比。结果LDL-C检测试剂:在方法性能测定中,在2min的测定时间内,LDL-C浓度5.0mmol/L-27.0 mmol/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12),特异性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52%,LDL-C低、中、高值血清标本的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CV)分别为2.6%-3.3%和3.5%-4.2%,乳糜微粒、胆红素和血红蛋白等于扰不明显;方法对比实验表明,其与PVS沉淀法、Friedewald公式法及其日本第一化学试剂相关良好,r值分别为0.967,0.9913,0.9779。结论 LDL-C检测试剂各项指标符合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5.
盛秀芝  王贤俊 《江西医学检验》2005,23(3):234-234,228
目的研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对糖尿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预示作用。方法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一步法检测LDL-C。结果糖尿病患者LDL-C正常组,血清hs-CRP浓度为(10.63±6.21)mg/L,LDL-C为(2.74±0.31)mmol/L;LDL-C升高组hs-CRP为(17.39±2.31)mg/L,LDL-C为(3.91±0.58)mmol/L。正常对照组血清hs-CRP为(2.83±1.35)mg/L,LDL-C为(2.57±0.30)mmol/L。LDL-C正常组和LDL-C升高组hs-CR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hs-CRP在LDL-C正常组和LDL-C升高组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P<0.01)。糖尿病组hs-CRP浓度与LDL-C浓度呈正相关(r=0.46,P<0.01)。结论hs-CRP参与糖尿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过程,对其发病机制有一定的预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循环酶法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方法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即2-氨酸-4巯基丁酸,为一种含硫氨基酸,是营养必需氨基酸-甲硫氨酸(Met)代谢的中间产物。血浆中存在氧化型和还原型Hcy两种形式,氧化型Hcy即二硫同型半胱氨酸(亦称同型胱氨酸)、同型半胱氨酸-半胱氨酸二硫化合物(占10%-20%)和白蛋白-同型半胱氨酸二硫化合物(占〉70%) 。氧化型Hcy占绝对多数(99%),还原型即单体Hcy只占(1%)。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对糖尿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预示作用.方法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一步法检测LDL-C.结果糖尿病患者LDL-C正常组,血清hs-CRP浓度为(10.63±6.21)mg/L,LDL-C为(2.74±0.31)mmol/L;LDL-C升高组h-CRP为(17.39±2.31)mg/L,LDL-C为(3.91±0.58)mmol/L.正常对照组血清hs-CRP为(2.83±1.35)mg/L,LDL-C为(2.57±0.30)mmol/L.LDL-C正常组和LDL-C升高组hs-CR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hs-CRP在LDL-C正常组和LDL-C升高组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P<0.01).糖尿病组hs-CRP浓度与LDL-C浓度呈正相关(r=0.46,P<0.01).结论hs-CRP参与糖尿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过程,对其发病机制有一定的预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动脉硬化是脑梗死的最主要的病因之一。D-二聚体(D—Dimer)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其水平的增高反映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强,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特异性分子标记物。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中反应最灵敏的指标,而且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本实验对58例脑梗死患者进行血浆D-二聚体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的检测,探讨二者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一般认为该病是在蜕变的基础上发生,而外伤又是重要的致病因素。在其病理上多强调突出的髓核对神经根的压迫,因此治疗目的也就是以解除压迫为主,然而我们在大量的临床实践和对影像资料的分析中认识到这种对神经根的压迫并不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唯一因素。  相似文献   
10.
铜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为多种氧化酶的辅基,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起重要作用,体内铜过多或过少都会导致生理机能的紊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