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同大小重建矩阵对CT影像组学特征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向PH-75体模中依次置入软组织棒(肝脏等价材料)及4、8、12 mgI/ml共3种浓度的碘棒;采用uCT 760对体模进行扫描,扫描矩阵512×512,滤波反投影(FBP)算法,卷积核(B_SOFT_B,软组织)。将数据传输至uCT 760图像后处理工作站,保持扫描野与显示野一致,基于原始数据分别重建矩阵为512×512、768×768及1024×1024的3组图像;以ITK-SNAP软件手动勾画体模中软组织及碘棒的ROI,采用AK软件提取其7类共计107个影像组学特征,计算各特征变异系数(CV),评价特征稳定性:CV≤5%为非常稳定,5%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基于宽体探测器低kVp CT扫描对全肾脏灌注参数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搜集全肾CT灌注成像(CTP)患者80例,其中包括肾脏无病变者5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透明细胞癌(ccRCC)的患者24例。按照灌注扫描参数不同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采用管电压100 kVp(n=40,含12例ccRCC),B组采用管电压80 kVp(n=40,含12例ccRCC),其余参数、灌注期相均一致。采用AW4.6工作站CT perfusion 4D软件进行分析,输入动脉选取左右肾动脉分支水平主动脉,生成肾脏及病变灌注图像。两名观察者对图像进行分析,测量正常双肾皮髓质和肿瘤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到达脉冲剩余函数峰值通过时间(Tmax)、表面通透性(PS)及肿瘤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分别比较两组组间双侧肾脏皮髓质和肿瘤各灌注参数及组内肿瘤与健侧肾脏皮质各灌注参数的差异。记录患者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 A、B组间肾脏无病变者与ccRCC患者性别比例、年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g...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1 024×1 024重建矩阵结合Karl算法对CT门静脉成像的门脉图像质量和肝脏体积测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全腹部增强CT检查的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联影uCT760进行扫描。成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设置为剂量调制等级3,重建512×512矩阵,Karl 5级图像,获得图像为常规组(A组)。使用常规组的原始数据重建得到实验组(B组)图像:采用1 024×1 024矩阵,结合Karl 5、7、9级重建获得B1~B3组图像。应用联影智能科研平台系统测量肝脏体积,比较A、B两组门静脉和肝脏CT值、标准差(SD)值、对比噪声比(CNR)、肝脏体积值及图像主观评分。结果:B组门静脉和肝脏CT值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9~0.766)。随着Karl等级的提高,B组门静脉和肝脏的SD值逐渐下降(P<0.001),CNR逐渐升高(P<0.001),肝脏体积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9)。主观评价上,随着Karl等级的增加,B组伪影评分逐渐降低(P<0.05),图像噪声、门静脉边缘锐利度...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观察能谱CT基物质成像技术测定骨密度(BMD)评估骨质状态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55例接受全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患者,年龄25~86岁,其中6例<30岁(A组),53例30~49岁(B组),148例50~69岁(C组),48例 ≥ 70岁(D组)。将重建的平扫图像传至定量CT(QCT)pro工作站,测量L1~L3椎体BMD(QCT BMD);以宝石能谱成像(GSI)后处理软件重组三期增强羟基磷灰石(HAP)和碘(Iodine)基物质对图像,测量L1~L3椎体骨松质HAP(Iodine)密度值,分析HAP(Iodine)密度值与QCT BMD值的相关性。根据QCT BMD将椎体分为骨质疏松(BMDČ<80 mg/cm3)、骨量减少(80 mg/cm3 ≤ BMD ≤ 120 mg/cm3)及骨量正常组(BMD>120 mg/cm3),对比其腰椎HAP(Iodine)密度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以椎体HAP(Iodine)密度值评估骨质状态的效能。对比各年龄组间L3椎体的HAP(Iodine)密度值,建立HAP(Iodine)密度值与年龄的拟合曲线。结果 共纳入765个腰椎,QCT BMD值为(116.81±42.41)mg/cm3,HAP(Iodine)密度值为(693.16±18.76)2mg/cm3,二者呈正相关(r=0.960,P<0.05);其中162个腰椎骨质疏松、285个骨量减少、318个骨量正常,椎体HAP(Iodine)密度值分别为(669.84±6.58)、(686.57±6.69)及(710.95±12.33)2mg/cm3,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695.92 2mg/cm3为HAP(Iodine)密度值的截断值判断骨量正常与骨量异常(骨质疏松+骨量减少)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87[95%CI(0.982,0.993)];以677.34 2mg/cm3为HAP(Iodine)密度值的截断值判断骨质疏松与骨量减少的AUC为0.963[95%CI(0.947,0.979)]。各年龄组间L3椎体QCT BMD值及HAP(Iodine)密度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HAP(Iodine)密度值与年龄无明显线性相关性(P>0.05),而B、C、D组HAP(Iodine)密度值与年龄均呈负相关(r=-0.467、-0.506、-0.426,P均<0.05)。≥ 30岁者HAP(Iodine)密度值=-1.509×年龄+751.642(2mg/cm3)。结论 能谱CT基物质成像技术可用于测定BMD及评估骨质状态。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 评估基于去脂体质量(LBW)低剂量对比剂注射方案对于能谱增强 CT显示结直肠癌图像质量的影响,并筛选最佳能级。方法 将150例疑诊结直肠肿物患者随机分为总体质量(TBW)组(A组)、500LBW组(B组)及400LBW组(C组)各50例,分别以500 mgI/kg(TBW)、500 mgI/kg(LBW)、400 mgI/kg(LBW)方案注射对比剂,行能谱CT全腹增强扫描。对A、B组重建70 keV图像,C组重建40~70 keV(间隔10 keV)图像(C40~70 keV亚组),测量动脉期肠系膜上动脉(SMA)、肠系膜下动脉(IMA)和静脉期肝实质CT值,计算信噪比、对比度噪声比和肝脏增强CT值(ΔHU),比较各组图像质量。结果 相比A组,B、C组对比剂剂量分别降低23.00%及37.19%(P均<0.05)。动脉期A、B组及C40~60 keV亚组SMA和IMA的CT值均>350 HU。B组SMA及IMA的CT值变异率分别为9.42%和9.32%,C60 keV亚组SMA和IMA的CT值变异率分别为9.82%和10.09%,均低于A组(P均<0.05)。静脉期中,A、B组及C40~60 keV亚组的ΔHU均>50 HU。B组和C60 keV亚组ΔHU变异率分为8.60%和8.67%,均低于A组(P<0.05)。3组动、静脉期结直肠癌标准化碘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内C60 keV亚组动、静脉期主观评分均最高,且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各亚组主观评分均低于A组(P均<0.05)。结论 基于LBW低剂量对比剂注射方案结合能谱CT可利用低对比剂剂量获得高质量图像;60 keV为最佳扫描能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不同等级深度学习(DL)重建算法在低剂量CT结肠造影(CTC)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在我院接受CTC检查的患者38例,所有患者均行俯卧位和仰卧位两次扫描,根据扫描体位分为A、B两组。A组(俯卧位,常规组)行120 kV、剂量调制等级2扫描,重建Karl 5级图像;B组(仰卧位,实验组)行120 kV、剂量调制等级1扫描,重建DL 1~4级图像,分别记为B1~B4组。比较A、B两组平均辐射剂量及主客观图像质量。记录各组图像中肿瘤的位置,以手术结果为标准,比较各组图像肿瘤定位与手术结果的一致性。结果:B组平均mA数、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有效辐射剂量(ED)较A组均显著降低(P<0.001),其中ED较A组减低约58%。A、B两组肝脏、腰大肌和脂肪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1组的标准差(SD)值高于A组(P<0.001),信噪比(SNR)、对比度噪声比(CNR)则低于A组(P<0.001);B2组上述指标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3和B4组的SD值均低于A组(P<0.001),SNR、...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定量CT(QCT)探讨胸部常规kVp平扫和腹部能谱GSI平扫下椎体CT值用于机会性筛查骨质疏松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收集接受胸腹部平扫的患者431例,胸部CT扫描采用常规120 kVp,腹部扫描采用能谱(GSI)模式。对胸腹部扫描重叠的T11~L1椎体进行分析。使用QCT骨密度测量工作站测得胸部常规120 kVp下T11~L1椎体的骨密度(BMD),同时分别测量胸部120 kVp与腹部GSI扫描70 keV单能量下T11~L1椎体的CT值。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估数据测量的一致性,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椎体BMD值与CT值之间的相关性。不同椎体间CT值差异采用Friedman秩和检验。参考QCT诊断标准,将椎体分为骨质疏松、骨量减少和骨量正常组,采用Kruskal-Wallis比较三组间及组内CT值差异。组内120 kVp-CT值和GSI-CT值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以T11~L1椎体BMD均值行骨质状态判定,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椎体CT值评估骨质状态的诊断效能。结果:椎体BMD与120 kVp-CT值和GSI-CT值均呈正相关(r=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