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药学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大部分切除术在复杂胆囊手术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46例行腹腔镜胆囊大部分切除术的复杂胆囊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开腹进行胆囊大部分切除术的38例复杂胆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手术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过腹腔镜胆囊大部分切除术的复杂胆囊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开腹手术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管留置时间、胆漏、胆囊积液、肝外胆管损伤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大部分切除术可简化传统复杂的手术步骤,手术风险低,对人体损伤小,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有上腹部手术史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将55例有上腹部术史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定为观察组,回顾性总结其手术要点;将同期60例无上腹部手术史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定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留置引流率、手术并发症率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53例患者在腹腔镜下治疗成功,2例中转开腹,所有患者均无出血、胆漏、内脏及胆道损伤等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留置引流率及平均住院时间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痛苦轻、康复快等优点,对有胆囊手术史患者亦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偏瘫患者肩关节辅助治疗设备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能够满足偏瘫患临床康复训练的辅助治疗设备。从解剖学和病因学角度讨论了偏瘫患肩关节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辅助治疗设备的设计要求,并完成了辅助训练设备的结构功能和控制模式设计,为偏瘫患肩关节辅助治疗设备的最终成功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早期气管切开对防治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取重型颅脑损伤经手术治疗,开颅术后≤24h行气管切开患者52例,另急诊开颅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未行气管切开或切开时间>24h的患者52例.所有患者均以三代头孢及半合成青霉素静脉滴注预防感染,出现肺部感染者均行痰液培养及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结果 65例出现肺部感染,其中实验组26例,有18例控制,感染控制时间为4~12d;对照组39例,有24例控制,感染控制时间9.6~26d;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早期气管切开肺部感染和控制感染平均时间均显著低于未行早期气管切开患者;而感染控制率明显高于未早期切开者.结论 早期气管切开能有效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成人腹股沟疝的个体化治疗方法,提高腹股沟疝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6月~2012年3月收治的126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个体化治疗方案,并对临床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采取不同术式进行治疗,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恢复活动和进食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患者的个人局部解剖具体情况采用个体化的方案治疗腹股沟疝,才能促进患者恢复,减轻痛苦,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疾病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集并分析受试者在手臂前举过程中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和三角肌的表面肌电信号,以评估偏瘫患者运动功能丧失的原因。方法选取偏瘫患者2例,作为实验组;选取2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完成肩关节前屈上举动作,分析肌电信号的平均幅值与平均频率。结果与健康受试者相比,主动运动中患者肌电信号的幅值和频率变化显示出患者瘫肢不能根据负载的大小来发力,并且各肌肉之间发力不协调;辅助运动中,患者肌电信号幅值降低,但降幅小于健康受试者。结论偏瘫患者对于肌肉的控制能力比较差,不能根据完成动作所需要的力而发力,也不能使各肌肉的发力协调一致;由治疗师辅助训练有助于降低患者的肌肉紧张程度,有利于偏瘫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中风偏瘫后患者肢体运动能力下降,原因之一是对肌肉的控制能力发生了改变.本文对健康受试者和患者肩关节完成相同动作时的表面肌电信号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健康受试者的表面肌电信号与阻力矩的变化趋势更为一致,而偏瘫患者的肌电信号则显示出较大的差异.说明健康受试者能够根据动作所需而控制各肌肉协调发力,偏瘫患者对神经-肌肉系统的控制能力较差,是其运动功能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设计能够满足偏瘫患者临床康复训练的辅助治疗设备。从解剖学和病因学角度讨论了偏瘫患者肩关节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辅助治疗设备的设计要求,并完成了辅助训练设备的结构功能和控制模式设计,为偏瘫患者肩关节辅助治疗设备的最终成功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集并分析受试者在手臂前举过程中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和三角肌的表面肌电信号,以评估偏瘫患者运动功能丧失的原因。方法:选取偏瘫患者2例,作为实验组;选取2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完成肩关节前屈上举动作,分析肌电信号的平均幅值与平均频率。结果:与健康受试者相比,主动运动中患者肌电信号的幅值和频率变化显示出患者瘫肢不能根据负载的大小来发力,并且各肌肉之间发力不协调;辅助运动中,患者肌电信号幅值降低,但降幅小于健康受试者。结论:偏瘫患者对于肌肉的控制能力比较差,不能根据完成动作所需要的力而发力,也不能使各肌肉的发力协调一致;由治疗师辅助训练有助于降低患者的肌肉紧张程度,有利于偏瘫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脑神经康复机器人研究的进展与前景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1脑神经康复机器人研究进展近些年来,国外的一些偏瘫康复研究机构另辟蹊径,尝试将机电设备引入偏瘫康复训练中,相继研制出一些偏瘫康复训练设备———治疗机器人(therapyrobot),也称脑神经康复机器人(neuro-rehabilitationrobot),辅助患者进行肢体康复训练。1993年,Lum等就研制了一种称作手―物体―手的系统(hand-object-handsystem),尝试对一只手功能受损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1,2]。后来,Lum等(1995年)又研制了一种双手上举的康复器(bimanualliftingrehabilitator),用来训练患者用双手将物体举起这一动作[3]。这些研究都尝试使用机电设备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