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2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法缝合的高龄巨大肩袖撕裂在关节镜下行肩袖边缘切除及肱骨结节成形术后的疗效。方法查阅文献并整理相关巨大肩袖损伤关节镜下手术方法及疗效,特别是检索国内外针对高龄患者且无法缝合的巨大肩袖撕裂,整理发表的关节镜下行肩袖边缘切除及肱骨结节成形术后疗效方面的论文资料。同时,结合笔者几年来肩关节镜手术中遇到的几乎不能进行肩袖缝合,而行切除退缩撕裂边缘及肱骨结节成形术的32例高龄肩关节镜病例为对象,实施临床及放射线随访分析其预后及影响因素。结果平均随访29个月(13~52个月),结果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疼痛缓解、增加活动范围等功能得到改善。而术前肩峰下间隙小于2mm组,其预后不良。结论关节镜下处理巨大肩袖撕裂,首先游离松解撕裂退缩的组织后尝试缝合修补,而对于无法缝合的巨大肩袖撕裂,不必勉强缝合。如果术前虽有疼痛,但上臂能上举90°以上。放射线检查肩峰下间隙大于2mm时,考虑行包括肩峰下成形、肩袖撕裂边缘切除及肱骨结节成形术,也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背景:肌腱细胞是一种高分化的细胞,其增殖相对缓慢,在体外经多次传代后甚至丧失增殖能力,因此有必要建立肌腱细胞良好的体外分离、培养模式。目的:探讨兔肌腱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无菌条件下切取新西兰乳兔趾屈肌腱,显微镜下剥离腱外膜,采用Henderson分步酶消化法分离肌腱细胞,用含体积分数为20%胎牛血清的F-12培养液进行培养、传代。结果与结论:通过不同的酶消化分离可获得较纯肌腱细胞,体外培养细胞表现出良好的细胞增殖能力和传代能力。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见分离培养的第2代腱细胞Ⅰ型胶原抗体染色呈阳性,而Ⅲ型胶原抗体染色呈阴性,证明所获细胞为肌腱细胞。提示肌腱细胞能够在体外分离、扩增和传代。  相似文献   
3.
肌腱损伤是常见疾病之一.肌腱损伤后修复需相当长时间的外固定以防止肌腱再断裂,而长时间的固定使术后无法及时进行有效功能锻炼,从而加重了肌腱粘连,严重影响肌腱损伤的修复效果,使肌腱修复成为临床上比较棘手的问题之一[1].  相似文献   
4.
常金兰  张前法  王玉聪 《护理研究》2012,26(15):1415-1416
随着社会老龄化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发生率逐年增加.骨折后治疗难度加大,功能恢复常不够理想.保守治疗因无法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常会导致肩关节僵硬、骨不连和畸形愈合;对于复杂的三、四部分骨折,采用手术治疗已得到公认,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上仍然存在争议.目前研究认为对于肱骨近端严重三、四部分骨折,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可取得良好疗效的治疗方法,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后可使病人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助于术后关节功能恢复[1].本研究分析我科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病人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的临床疗效,中期随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6.
髋关节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对于年轻、活动量大、预期寿命长、功能要求高的患者,由于传统的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截除了正常的股骨颈而改变了生物力学关系,加上假体磨损相关并发症、股骨颈骨折等问题,使得THA术后可能需行多次翻修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对围关节置换期患者凝血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关节置换手术患者94例,按照麻醉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全身麻醉组(48例)和椎管麻醉组(46例)。分别于麻醉前及术后采静脉血行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酶复合物(T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t-PAIC)、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及D-二聚体等凝血标志物检测,并比较了两组患者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椎管麻醉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术后麻醉留观时间低于全身麻醉组(P<0.05);两组组内比较TM值术后较麻醉前显著降低(P<0.05),全身麻醉组组内比较TAT、t-PAIC、PIC、FDP及D-二聚体值在麻醉前及术后两个时间点均没发生显著变化(P>0.05),椎管麻醉组组内t-PAIC、PIC及D-二聚体值术后较麻醉前显著降低(P<0.05);并且椎管麻醉组患者输血率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全身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管麻醉能有效的预防围关节置换期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有利于减少围关节置换期血栓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不断上升,尤其是高能量的创伤和多发伤日益增多,已成为危害人类生命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类严重多发伤患者极易出现"致命三联征",即:低体温、代谢性酸中毒、凝血功能障碍。早期行骨折的坚强内固定并不是明智的选择,会对患者造成"二次打击"[1],创伤控制骨科(DCO)是一种应急分期手术的理念,旨在早期行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技术(MIPPO)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关节镜辅助下MIPPO技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23例,观察其疗效。结果本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15个月,均治愈。按Rasmussen膝关节评分系统评分,优15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1.3%。结论节镜辅助下MIPPO技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肯定,具有手术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可同时处理膝关节内合并伤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空心拉力螺钉微创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应用空心拉力螺钉微创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2003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16例。男7例,女9例;年龄18~55岁,平均32岁。骨折按Tile分型:C1型9例,C2型5例,C3型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12 d,平均6 d。术前行股骨髁上骨牵引闭合复位后,于X线透视下经皮空心拉力螺钉固定耻骨上支及骨盆后环骨折脱位。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年,平均20个月。无脂肪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 d内影像学检查示螺钉位置、骨折复位均良好。骨折均于术后3~6个月愈合。术后1年按Majeed疗效评价标准评定,获优10例,良6例。结论空心拉力螺钉微创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固定牢靠、螺钉取出容易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