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0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IL-2,sIL-2R,TNFa水平及NK细胞活性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IL -2,sIL -2R,TNFa水平及NK细胞活性 ,并探讨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原因。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白细胞介素2(IL -2)的诱生水平 ;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sIL -2R) ,肿瘤坏死因子a(TNFa)水平 ;自然杀伤细胞活性 (NK -A)检测采用MTT法。结果 :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TNFa水平降低 (P<0.01) ;IL -2、NK -A活性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 ;sIL -2R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1)。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Th1细胞因子及NK -A活性有所降低 ,检测该指标有助于了解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2.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多因素参与的特异性的自身免疫病,患者突出表现为有多种自身抗体(最主要的是抗双链DNA抗体),并通过免疫复合物等途径,造成几乎周身每一系统、每一器官都可能受累。1986年Mosmann首次提出CD4^ 细胞分化为两群。即Th1.Th2,其中Th1分泌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IFN)-1、肿  相似文献   
3.
周倩宜  齐文成  韩锋  王玉亮 《天津医药》2005,33(11):694-696
目的:探讨未经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雌激素受体(ER)mRNA水平和白细胞介素10(IL-10)mRNA水平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分离2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EE)患者(患者组)和15例正常人(对照组)新鲜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提取总RNA,利用半定量RT-PCR方法逆转录并扩增雌激素受体和IL-10.通过凝胶图像扫描系统对PCR产物的电泳条带进行密度扫描。结果:患者组PBMCsERmRNA水平和IL-10mRNA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患者组和对照组PBMCsERmRNA水平与IL-10mRNA水平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442和0.557,P〈0.05)。结论: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存在雌激素受体mRNA和IL-10mRNA表达异常.IL-10表达的上调可能与雌激素受体有关.过量的IL-10可能导致了SLE患者B细胞产生大量自身抗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气质联用法(GC-MS)对刺山柑(Capparis spinosa)果实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 方法 野西瓜药材经粉碎破壳、70%乙醇回流提取、石油醚(沸程60~90 ℃)萃取后,采用VF-5ms石英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 μm)进行气相色谱分析;柱温从80 ℃开始,保持2 min,以15 ℃/min的速度升到300 ℃,并保持10 min,气化温度为250 ℃;载气为高纯度氦气,流量为1.0 ml/min;质谱检测器为EI离子源,电子能量70 eV,离子源温度200 ℃,分流比30:1,进样量为1.0 μl。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分析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 结果 共检测出53个峰,确认出其中48种成分,含量较高的物质有棕榈酸21.82%,硬脂酸7.49%,油酸42.93%,甘油单油酸酯2.39%,维生素E 1.67%等。化合物的类型主要为饱和脂肪酸酯、不饱和脂肪酸和烃类化合物。 结论 通过气质联用技术,为鉴定野西瓜果实中的化学成分建立起了一种快速、准确、灵敏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构建基于眼底图像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网)自动筛查系统,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快速FCM(IFFCM)及SVM的糖网白色病灶自动检测算法.首先,利用改进的快速FCM算法,对彩色眼底图像进行粗分割获取糖网白色病灶候选区域,由于该算法将中值滤波添加到FCM算法的准则函数中,同时利用K-means算法的聚类结果对FCM进行聚类中心初始化,使得该算法克服了传统FCM算法计算复杂度高以及对噪声敏感的缺点;其次,采用两层级联分类结构的SVM对候选区域进行分类,即先利用SVM根据候选区域的特征集将白色病灶提取出来,再利用SVM根据另外的特征集将白色病灶中的硬性渗出与棉绒斑区分开,从而实现眼底图像中糖网白色病灶的自动检测.利用该方法对65幅眼底图像进行糖网白色病灶的自动检测,得到图像水平灵敏度100%,特异性95.0%,准确率98.46%;病灶区域水平(硬性渗出/棉绒斑)灵敏度96.42%/97.15%,阳性预测值90.03%/91.18%;平均一幅图像处理时间35.56 s.结果表明:将改进的快速FCM算法所提供的良好粗分割结果与识别率较高的分类器SVM相结合,使得对糖网白色病灶的自动检测结果较优,即该算法能够高效地自动检测出眼底图像中的糖网白色病灶.  相似文献   
6.
王玉亮  王峰  耿洁 《天津医药》2020,48(6):494-499
摘要:细胞因子是一类能在细胞间传递信息、具有免疫调节和效应功能的低分子质量蛋白或多肽,通过调节免 疫反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在免疫系统中起重要作用。在感染期间通过免疫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引发炎症反应,对于 早期清除病原体至关重要。然而,细胞因子在高炎症状态下被过度分泌释放可能会引发患者体内发生“细胞因子风 暴”(高细胞因子血症)的现象,从而在组织和关键器官内产生无节制的炎症。细胞因子风暴与流感、败血症/败血性 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密切相关,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本文概述了细胞因子的分类及生物学功能、细 胞因子风暴的临床及损伤机制、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诱发细胞因子风暴的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细胞 因子风暴综合征的防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韩秋青  师帅南  王玉亮   《天津医药》2018,46(1):109-112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中胚层中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非造血多能干细胞,可以分化为成 脂细胞、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肝细胞、心肌细胞、神经元干细胞、胰岛样细胞等。MSCs 具有免疫调节特性,可通过 分泌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和前列腺素 E2(PGE2)来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同时又能在炎性因子如干扰素 γ (IFN-γ)的预刺激下增强其免疫调节功能。研究发现,在脂肪组织中存在丰富的,使 MSCs 成为成年干细胞非常有吸 引力的来源。本文对目前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DSCs)和以上 3 种免疫调节因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 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青蒿琥酯和熊果酸不同剂量和配伍对大鼠脂质代谢紊乱模型的影响,寻找青蒿琥酯和熊果酸配伍应用的最佳配比。方法 利用喂养高脂饲料诱导大鼠形成脂质代谢紊乱模型,通过比较各给药组大鼠的血脂水平筛选最佳配比。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青蒿琥酯(高剂量)+熊果酸(高剂量)均有显著降低TG、CHO、LDL-C作用,可明显升高HDL-C,对H/L值也有一定的升高作用。综合降脂效果优于阳性药非诺贝特,也优于单用同等剂量的青蒿琥酯或熊果酸。各受试样品对大鼠肝功能没有显著影响(P>0.05,与正常组比较)。结论 青蒿琥酯和熊果酸1:1配比降脂效果最佳,建议剂量为(50+50) mg/kg。  相似文献   
9.
李强  王玉亮 《陕西医学杂志》2011,40(11):1498-1499
目的:检测肝细胞癌(HCC)患者肝移植术中及术后血浆可溶性APO-1/Fas(sAPO-1/Fas)水平的变化。方法:对20例HCC患者分别于术前、无肝30 min、再灌注60 min、术后第3天4个时间点取血,血浆sAPO-1/Fas水平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结果:HCC患者移植术前血浆sAPO-1/Fas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肝移植术中再灌注60 minsAPO-1/Fas水平显著升高,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术后第3天血浆sAPO-1/Fas含量明显降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sAPO-1/Fas参与肝移植术中再灌注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水龙骨提取物各极性部位的镇痛抗炎效果.方法:镇痛实验采用小鼠扭体法和小鼠热板法,抗炎实验采用二甲苯致鼠耳肿胀法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法.结果:水龙骨提取物的A部分对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以及角叉菜胶所致的大鼠足肿胀的抑制作用最强,能明显地抑制小鼠的化学性或物理性疼痛.结论:水龙骨大孔树脂25%乙醇洗脱部分应为抗炎镇痛的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