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手术适应症和安全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施行手术的36例U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手术方法及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36例中择期手术23例,急诊手术13例。23例择期手术均为一期全结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ileal pouch-anal anastomosis,IPAA);其中4例合并中毒性巨结肠患者通过急诊结肠镜下留置肠梗阻导管暂时缓解症状,再择期行IPAA。13例急诊手术患者均一期行全结肠切除+回肠造口术,二期行IPAA。36例患者中除1例消化道穿孔、1例中毒性巨结肠及1例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行开腹手术,其余33例患者均行腹腔镜手术。36例患者均无严重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UC患者,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合理选择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UC择期手术、急诊手术中行IPAA,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结肠直肠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发病率居第三位。近年来,我国结肠直肠癌发病率的上升趋势十分明显,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由于结肠直肠癌常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一旦确诊多属中晚期,丧失了最佳治疗时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RYBP(ring1 and YY1 binding protein)在直肠癌的表达,分析与直肠癌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7例直肠癌病人标本RYBP的表达,分析RYBP表达程度与直肠癌肿瘤体积、TNM分期及预后等的相关性。结果:107例标本中有45例RYBP低表达,62例RYBP高表达;肿瘤体积和RYBP的表达无相关性。RYBP表达程度高的病人TNM分期相对较早,有统计学意义。RYBP低表达病人的累积生存时间显著低于RYBP高表达病人,有统计学差异。结论:RYBP的表达程度与直肠癌的预后有关,可在直肠癌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中作为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反穿刺技术在全腹腔镜结直肠手术中的应用及其可行性、安全性、短期疗效。方法:2013年2月至2013年7月利用反穿刺技术完成全腹腔镜乙状结肠癌切除吻合术7例、全腹腔镜直肠癌切除吻合术(前切除术)10例、全腹腔镜直肠脱垂复位加固定术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术中通过主操作孔将吻合器钉砧放入腹腔,应用反穿刺技术将钉砧置入吻合肠管的近端,在腹腔内完成病变肠段的切除,近端结肠与远端直肠的端端吻合,标本经自然腔道或在随后的腹部手术时取出。结果: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完全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140~300 min,平均(210±32.8)min;术中出血量20~100 ml,平均(50±17.6)ml;术后住院5~12 d,平均(7.8±1.36)d。术后发生主操作孔感染1例,均未发生腹腔感染、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及吻合口狭窄。术后随访3~6个月,无远处转移、复发、肛门失禁等。结论:利用反穿刺技术可完成腹腔镜结直肠手术中近端结肠-远端直肠的吻合,如病灶可经自然腔道取出,则可免去腹壁的辅助切口,完成完全腹腔镜手术。利用反穿刺技术行肠管吻合是安全、可行的,掌握一定的手术适应证,其临床治疗效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修补术治疗医源性结肠镜肠穿孔的可行性及手术技巧,以期建立合理的诊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2月至2012年12月为7例因结肠镜诊治并发肠穿孔患者行腹腔镜修补术的临床资料,其中治疗性穿孔3例,诊断性穿孔4例。结果: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修补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50~100min,术后48~72h恢复胃肠功能并拔除胃管进食。术后均无切口感染、肠梗阻、肠漏、腹腔脓肿等并发症发生,5~8d顺利出院。结论:腹腔镜修补术应用于医源性结肠镜肠穿孔是安全、有效的,具有手术时间短、患者创伤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需经验丰富的腹腔镜外科医生及早介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