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20世纪70年代发明了自体表皮干细胞培养技术,逐渐应用于临床,但是由于自体表皮细胞缺乏真皮结构,收缩性大,不易转移和固定,移植后很脆弱,抗感染能力差,导致其移植成功率很不稳定,成活以后易产生严重的瘢痕,因此单纯的角质细胞培养和移植临床很少应用。将表皮干细胞传代于脱细胞真皮基质形成的复合皮移植效果较单纯的角质细胞明显提高,为烧伤患者的皮肤再生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行改良的负压封闭引流联合祛腐生肌中药灌洗治疗Ⅳ期及以上压疮的效果。方法将90例Ⅳ期及以上压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1组、观察2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予创面清创,使用藻酸盐或抗菌敷料填塞、换药;观察1组创面清创后行改良的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用一次性无菌高弹力海绵加普通一次性16号胃管代替内置引流管的负压封闭引流敷料覆盖充填创面,1次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维持有效引流5~7 d后拔除或更换;观察2组创面清创后按观察1组的负压封闭引流联合祛腐生肌中药灌洗治疗。比较3组肉芽组织生长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治疗42 d时疗效。结果 3组患者治疗42 d时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优于观察1组(P0.05)和对照组(P0.05);观察1组优于对照组(P0.05)。3组患者压疮肉芽组织生长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均早于观察1组(P0.05)和对照组(P0.05);观察1组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自行改良的负压封闭引流装置联合祛腐生肌中药灌洗治疗Ⅳ期及以上压疮,疗效更好,压疮创面新鲜肉芽组织生长的时间更快,有效缩短了伤口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四肢关节部位深Ⅱ度烧伤早期削痂、保留变性真皮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后二期移植刃厚皮片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浙江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嘉兴中医院收治的26例四肢关节部位深Ⅱ度烧伤患者(共31个创面),受伤至入院时间(7.3±3.1)h,烧伤面积1%~7%总体表面积(TBSA)。早期削痂保留变性真皮联合VSD治疗4~5 d,二期行刃厚皮片移植术。观察保留变性真皮VSD治疗前后组织病理学结果,观察治疗期间植皮区有无积液、血肿、感染及皮片坏死情况,记录供植皮区完全由上皮组织覆盖、无渗液的愈合时间。随访半年,观察植皮区有无附件炎发生,采用温哥华瘢痕评定量表(VSS)、患者与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POSAS)对供植皮区瘢痕情况进行评分。结果保留变性真皮联合VSD治疗前真皮层少量胶原纤维玻璃样变性,可见炎症细胞浸润带,治疗后真皮层胶原纤维增生并玻璃样变性、炎症细胞浸润带基本消失。26个供皮区创面均一期愈合,愈合时间为(9.61±1.83)d。31个植皮区创面愈合时间为(13.35±1.56)d,无血肿、感染、皮片坏死发生,其中29个创面一期愈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活血生肌方外用对气虚血瘀型下肢静脉溃疡(VLU)的干预作用。方法:将60例气虚血瘀型VLU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予基础治疗及行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治疗组术后于溃疡处外用活血生肌方纱条包扎,对照组术后于溃疡处外用凡士林纱条包扎,每2 d换药1次,连续4周。于治疗前(术后)及治疗1、2、3、4周后测定2组患者溃疡面积计算溃疡愈合率,进行溃疡创面症状(肿胀程度、疼痛程度、脓液量、创周肤温、创面气味、肉芽颜色)评分,取溃疡创面肉芽组织测定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水平,疗程结束后对上述指标进行组内组间比较,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3、4周后2组患者溃疡愈合率均明显高于本组前1周时(P< 0.01),且治疗组愈合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 0.01)。治疗后各时期2组患者溃疡创面肉芽组织VEGF、VEGFR-2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升高(P< 0.01),且随着时间的延长,上述指标逐渐上升(P< 0.01),治疗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 0.01)。治疗1周后2组患者创面肤温、创面气味、肉芽颜色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治疗组上述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2、3、4周后2组患者各项溃疡创面症状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且随着时间的延长,上述评分呈明显下降趋势(P< 0.05,P< 0.01),治疗组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 0.05)。结论:活血生肌方外用可促进VLU愈合,持续改善VLU症状,并提高溃疡创面肉芽组织VEGF、VEGFR-2表达的水平,促进新鲜肉芽组织形成,进一步加快溃疡创面的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热压伤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对作者收治的13例热压伤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采用及时切开减张,彻底减张,密切观察、清除坏死组织,皮瓣修复等方法积极治疗。结果13例病人.10例早期发现及时切开,肢体无坏死,另3例切开时间过晚,部分肢体坏死。结论热压伤由于受热力和压力双重外伤的损害,伤势较重,易引发骨筋膜室综征。因而需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6.
深Ⅱ度烧伤磨痂工具改良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切削痂术运用于烧伤创面后,休克期磨痂术这一烧伤创面微创手术方法已在国内应用数年。笔单位2002年3月-2006年1月应用该方法治疗深Ⅱ度烧伤患74例,认为其简单易行且比较有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病人因自体皮源缺乏,错过早期植皮机会时,形成肉芽创面,故在肉芽创面上行Meek植皮的可行性。方法本组16例病人,平均烧伤面积为65%TBSA,II度烧伤面积45%TBSA,伤后20~35天及肉芽创面上行Meek植皮。结果30个部位中26个部位效果良好,只有4个部位失败,有效率为86.7%。结论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错过早期切痂机会时.在肉芽创面上行Meek植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老年患者自体刃厚皮回植中厚皮供皮区的治疗效果,探寻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6月嘉兴市中医院烧伤整形科就诊并符合入组条件的老年深度烧伤、瘢痕挛缩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2组患者均选取大腿前外侧为供皮区,切取中厚皮片0.3~0.4 mm,修复烧伤、功能部位及瘢痕整形等创面。治疗组从中厚皮片供皮区旁切取刃厚皮片0.12~0.15 mm,皮片打孔移植于中厚皮片供皮区;对照组供皮区外敷凡士林纱布后加压包扎;比较2组患者中厚皮片供皮区愈合时间、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瘙痒评分情况。  结果  术后第7天治疗组中厚皮片供皮区移植皮片全部成活, 中厚皮片供皮区愈合时间为9.0(8.0, 12.0) d, 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1.0(20.5, 24.5) 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3个月治疗组供皮区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3.0(2.0, 3.5)分]低于对照组[10.0(9.0, 11.0)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瘙痒评分[1.0(1.0, 2.0) 分]低于对照组[6.0(5.0, 7.0)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半年治疗组供皮区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1.0(0.5, 1.5)分]低于对照组[6.0(4.0, 8.5)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瘙痒评分[1.0(1.0, 1.0)分]低于对照组[2.0(1.0, 2.5)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采用自体刃厚皮移植老年中厚皮片供皮区可明显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轻瘢痕增生程度,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小切口剪刮术、抽吸术、刨削术这3种微创手术治疗腋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微创手术治疗的腋臭患者126例,其中行小切口剪刮术42例(A组),小切口抽吸术42例(B组),小切口刨削术42例(C组)。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恢复时间等。结果A、B、C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88.1%、100.0%,A、C组明显高于B组(P<0.05)。3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手术切口长度>C组>B组(均P<0.05)。C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上均优于A、B组(均P<0.05)。3组患者术后皮瓣下积液、积血,感染及局部皮肤坏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识(均P>0.05)。结论3种微创手术方法中小切口刨削术的手术切口相对较小,疗效可靠,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是一种治疗腋臭较好的微创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提高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率的相关方法。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9年7月间312例肠套叠患儿随机分2组进行空气灌肠复位,对照组常规法空气灌肠复位,观察组先解痉补液通便再在复位过程中加入腹外推挤法。结果常规法空气灌肠复位154例成功140例,成功率90.9%;先解痉补液通便再在复位过程中加入腹外推挤法空气灌肠复位158例成功153例,成功率96.8%。结论采用先解痉补液通便再在复位过程中加入腹部外推挤法空气灌肠复位可提高复位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