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
2.
目的观察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SDS)牵引及普通牵引对颈棘旁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取健康青年志愿者22例,采用SDS和普通牵引对受试者进行测试,不同测试间需相隔24h以上,测试时利用表面肌电图仪对受试者双侧颈棘旁肌肌电活动的波幅均值及波幅峰值进行记录,观察受试者在坐立位和平卧位时不同牵引阶段的表面肌电信号变化。 结果与左侧颈棘旁肌比较,右侧颈棘旁肌的波幅均值及波幅峰值均有不同程度变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普通牵引时,坐立位牵引中及牵引后的波幅均值及波幅峰值均低于牵引前(P<0.05),左侧颈棘旁肌坐立位牵引后的波幅均值[(17.91±4.06)μV]及波幅峰值[(21.00±4.74)μV]高于坐立位牵引中的波幅均值[(12.91±2.89)μV]及波幅峰值[(16.45±4.19)μV](P<0.05),右侧颈棘旁肌坐立位牵引后的波幅均值[(17.55±3.22)μV]及波幅峰值[(21.73±4.17)μV]亦高于坐立位牵引中的波幅均值[(14.00±2.86)μV]及波幅峰值[(16.09±3.13)μV](P<0.05)。SDS牵引下,与同侧颈棘旁肌坐立位牵引前比较,受试者平卧位牵引前、平卧位牵引中、平卧位牵引后及坐立位牵引后的波幅均值、波幅峰值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卧位牵引中、平卧位牵引后的波幅均值、波幅峰值均较同侧颈棘旁肌平卧位牵引前低(P<0.05),坐立位牵引后的波幅均值、波幅峰值较平卧位牵引前高(P<0.05)。与平卧位牵引中比较,同侧颈棘旁肌平卧位牵引后、坐立位牵引后的波幅均值及波幅峰值较高(P<0.05)。坐立位牵引后的波幅均值、波幅峰值较同侧颈棘旁肌平卧位牵引后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SDS牵引及普通牵引均能较好地放松颈部肌肉,但SDS的效果更为优异,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分析案例教学法在神经康复治疗学教学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将我校2012年9月至2013年7月学习神经康复治疗学的80名学生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采取传统常规教学方法的对照组,另一组采取案例教学法。将两组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考试成绩作为教学效果的评定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案例教学组的学生学习兴趣更高(90%),考试成绩也更好(87.51±6.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对神经康复治疗学教学具有良好的效果,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习成绩,值得在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GB)联合电针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相关脑血流变化。方法将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SGB治疗,实验组采用SGB联合电针治疗。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于每次治疗前后测量患者双侧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VAS评估疼痛程度及疗效。监测生命体征改变,并做脑血流图检查。结果两组治疗后颈总动脉血管内径(SGB侧)均明显大于治疗前(P<0.01),两组治疗后颈总动脉阻力指数(SGB侧)均明显小于治疗前(P<0.01),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两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治疗均有效,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有效患者的疗程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SGB联合电针治疗偏头痛效果显著,并可明显缩短疗程,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体外冲击波(ESW)治疗早中期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3年2月至2015年4月早中期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90例,分为塞来昔布组与ESW组.塞来昔布组接受2周塞来昔布(200 mg,1次/天)治疗,两组均接受体外ESW治疗的操作流程,但塞来昔布组设备无能量输出.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Lequene-Mery评分系统、WOMAC骨关节炎指数及不良事件判定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4周,静息状态下VAS评分改善情况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ESW组负重情况下VAS评分的改善明显优于塞来昔布组(P<0.05);治疗后12周,ESW组在静息和负重情况下VAS评分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塞来昔布组(P<0.05),同时ESW组Lequene-Mery及WOMAC的评分改善也明显优于塞来昔布组(P<0.05).结论 体外冲击波治疗早中期膝关节骨关节炎近期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塞来昔布治疗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臭氧关节腔注射联合体外冲击波、玻璃酸钠联合体外冲击波这两种方法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有效性,并对比其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观察组给予臭氧关节腔注射联合冲击波治疗,1次/周,5次为一疗程。治疗前及治疗1、2、3、5周时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疼痛变化,用WOMAC评分评估患者膝关节功能改变。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两组患者疗程结束后VAS、WOMAC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周时,观察组VAS、WOAMC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他观察时间点,两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臭氧联合体外冲击波、玻璃酸钠联合体外冲击波均能安全有效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但臭氧联合体外冲击波起效更快,疗程更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