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肾癌是泌尿系常见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3.5%[1]。肾癌多发于中老年人,发病高峰年龄为50~70岁[2],但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Thompson等[3]报道肾癌患者小于40岁年龄组占9.5%。随着健康查体的普及和影像技术的发展,以"肾癌三联征"——肿块、血尿和疼痛为表现的典型病例逐渐减少,大多患者是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就诊时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白血病性阴茎异常勃起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1例白血病性阴茎异常勃起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阴茎异常勃起由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所致,经白细胞分离、化疗、冰敷等保守治疗无效,行阴茎海绵体穿刺冲洗术亦无效,行阴茎海绵体尿道海绵体分流术取得良好效果。结论白血病可导致阴茎异常勃起,保守治疗无效应及时行外科治疗,外科治疗疗效佳。  相似文献   
3.
王忠尧  冯雄  刘元晓  钟江  康新立 《海南医学》2014,(18):2739-2740
肾错构瘤(Renal hamartoma,RH)也叫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enal angiomyolipoma,RAML),是肾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临床上无特殊的症状及体征,但其肿瘤中因含有脂肪成分,影像学有典型的特征表现,是术前唯一能通过影像学确诊的肾肿瘤性病变。但少数不典型的肾错构瘤因某种原因,影像学检查未能检测出脂肪成分而易被误诊为肾癌。我科近2年来收治了7例误诊为肾癌的肾错构瘤患者,现将其诊疗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肉训练治疗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P/CPPS)的疗效。方法:对确诊ⅢB型CPPS患者50例,采用生物反馈治疗仪进行盆底肌肉电刺激,每次25~30min,2次/d,5d/周,总疗程12周。评价治疗前及治疗6、12周、治疗结束后30d慢性前列腺炎相关的性功能障碍评分(PSFI)、最大尿流率(Qmax)及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包括疼痛症状评分(PS)、排尿症状评分(USS)]和生活质量评分(QLS)等观察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患者PS、USS、QLS、PSFI、Qmax分别为(12.62±2.07)、(7.28±2.21)、(8.36±1.57)、(14.37±4.14)分和(16.85±4.48)mL/s;治疗6周分别为(8.13±1.10)、(6.14±1.38)、(7.02±1.34)、(15.86±3.82)分和(18.01±4.21)mL/s;治疗12周分别为(7.51±1.26)、(3.24±1.03)、(4.25±1.26)、(18.28±4.23)分和(22.56±5.02)mL/s;治疗结束后30d分别为(7.82±1.21)、(4.01±1.20)、(4.86±1.33)、(17.20±3.93)分和(22.10±4.83)mL/s;治疗6周仅PS与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2周、治疗结束后30d各指标与治疗前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2周与治疗6周比较,除PS外余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30d与治疗6周比较,除PSFI外余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能改善ⅢB型CPPS患者的下尿路症状(LUTS)、盆底疼痛和性功能障碍等症状,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ⅢB型前列腺炎患者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前、后前列腺液(EPS)中白细胞介素-10(IL-10)、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的变化以及与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的关系,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50例ⅢB型前列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非前列腺炎患者、尿常规及EPS常规检查正常者23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生物反馈治疗仪治疗12周,检测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炎症状评分(CPSI)、IL-10、PGE2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观察组CPSI和EPS中PGE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EPS中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结束后1个月CPSI和EPS中PGE2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S中IL-10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变化不大(P>0.05),3个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EPS中的IL-10、PGE2与CPSI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63 5、0.432 9,P<0.01)。结论:ⅢB型前列腺炎患者EPS中IL-10和PGE2水平升高,其慢性盆痛症状严重程度与EPS中IL-10、PGE2水平呈正比。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可能通过降低PGE2水平以改善ⅢB型前列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期肾肿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行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的T1期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14例,平均年龄48岁。双侧肾肿瘤1例,单侧双瘤灶1例;左侧13例,右侧10例。肿瘤平均直径3cm。所有患者均行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结果 2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135min,平均肾动脉阻断时间29min,平均出血量55ml,平均住院时间10d。术中未见外科并发症,术后仅1例发生漏尿。术中切缘组织病理均阴性。24个瘤灶术后病理证实为肾透明细胞癌19例、多房囊性肾细胞癌2例、肾嗜酸细胞瘤2例、肾嫌色细胞腺癌1例。随访时间1~28个月,平均10个月,肿瘤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期肾肿瘤安全、可行,其远期疗效尚待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7.
背景:舒尼替尼是一种酪氨酸酶抑制剂,其治疗肾细胞癌的疗效已经得到临床验证,但是一些患者使用舒尼替尼无效或者因不良反应而减量,由于目前还没有研究证实与舒尼替尼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相关的分子预测物,本研究的目的就是确定与与舒尼替尼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有关的遗传学标记物。方法:本研究是观察性、前瞻性研究研究,入选的患者来源于西班牙生殖泌尿肿瘤组的15个研究所,均为年龄大于等于18岁的成年人,所有患者之前均未进行过治疗,根据地方医疗实践指南患者使用舒尼替尼治疗,评价:RECIST治疗反应,无进展生存(PFS),总体生存(OS),不良反应,检测了9个基因中16个重要的多态性分别是:VEGFR2(rs2305948和rs1870377),VEGFR3(rs307826,rs448012和rs307821),PDGFR-a(rs35597368),VEGF-A(rs2010963,rs699947和rs1570360),IL8(rs1126647),CYP3A4(rs2740574),CYP3A5(rs776746),ABCB1(rs1045642,rs1128503和rs2032582)和ABCB2(rs2231142).运用非参数以及多参数分析评估了多态性与疗效和毒性的相关性(临床因素与治疗结果的相关性,治疗结果做协变量)。使用bonferroni方法进行重复性(多样性)的校正,在校正前P〈0.0031,被认为校正后仍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入选2007年10月10日~2010年12月13日之间的101例患者,其中95例患者进行了毒性分析,89例患者进行了疗效分析。经过多参数分析显示:VEGFR3的2个错义多态性rs307826和rs307821与PFS降低相关(rs307826风险比=HR每个等位基因3.57,1.75~7.30,P非校正=000049,P校正=0.007;rs307821,风险比3.31,1.64~6.68 P非校正=0.00085,P校正=0.014),CYP3A5*1(rs776746)这个高代谢性等位基因与因舒尼替尼毒性而减量的风险增加有相关性,(风险比3.75,1.67~8.41,P非校正=0.0014,P校正=0.022)。没有发现其他SNPs与舒尼替尼的治疗反应和不良反应有关。解释:VEGFR3和CYP3A5*1的多态性可能确定肾细胞癌的一组亚型:即对舒尼替尼治疗反应率低和耐受性差。如果该结论可确定的话,这些结果可促进更多的干预性研究来检验舒尼替尼治疗对有此类基因变异的肾癌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期肾肿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行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的T1期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14例,平均年龄48岁。双侧肾肿瘤1例,单侧双瘤灶1例;左侧13例,右侧10例。肿瘤平均直径3cm。所有患者均行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结果 2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135min,平均肾动脉阻断时间29min,平均出血量55ml,平均住院时间10d。术中未见外科并发症,术后仅1例发生漏尿。术中切缘组织病理均阴性。24个瘤灶术后病理证实为肾透明细胞癌19例、多房囊性肾细胞癌2例、肾嗜酸细胞瘤2例、肾嫌色细胞腺癌1例。随访时间1~28个月,平均10个月,肿瘤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期肾肿瘤安全、可行,其远期疗效尚待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9.
王忠尧  王栋 《医药与保健》2012,20(10):31-31
性命即生命,"性"与"命"不可分割。人有命就有性,性是人之本能,没有了性,人生就不完美;然而命是人生之基础,没有了命,就更谈不上性。那么肿瘤病人的"性"与"命"如何权衡呢?这是肿瘤学家及性学家必须回答的难题。传统性学家,更多的只是在正常人群中研究性问题,而忽视了一个很大的群体—一肿瘤病人。据WHO资料显示,全球每年新增肿瘤病人约1100万,其中超过50%的肿瘤病人面临着性功能障碍的问题。性学家应该为这些特殊人群提供更好的服务。传统肿瘤学家,太过于强调生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复杂性肾动脉瘤1例的诊治经验。
方法:报告采用后腹腔镜取肾、离体肾动脉瘤切除、肾动脉重建和自体肾移植治疗复杂性肾动脉瘤1例的治疗经过及结果,并复习文献。患者,男,27岁。术前彩超、CT及CTA示:动脉瘤体4.5 cm×4.0 cm×3.0 cm大小,靠近肾门,位于肾动脉主干远端分叉部,累及6根分支。采用后腹腔镜切取右肾后,离体肾脏采用4 ℃低温肾脏保存液灌注、离体行肾动脉瘤切除及自体大隐静脉肾动脉重建,然后通过原取肾切口将肾脏移植于右髂窝。
结果:手术顺利,时间为6.5 h,失血约50 mL,肾热、冷缺血时间分别为4 min和2.5 h。围手术期未出现并发症,术后肾功能正常。术后1个月CTA及2周和3个月彩超复查显示右髂窝移植形态正常,肾动脉及其分支血流通畅无狭窄,肾静脉血流通畅,输尿管无狭窄。
结论:后腹腔镜取肾、离体肾动脉瘤切除、肾动脉成形和自体肾移植用于治疗远段和/或累及分支的复杂性肾动脉瘤,微创、安全、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