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药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2.
目的 评价联合基于原始数据的迭代重建(SAFIRE)与集成电子探测器在不同迭代重建强度下对直径≤3 mm冠状动脉支架显示的影响。方法 选取不同类型7枚内径3 mm或2.5 mm支架,释放于模拟冠状动脉血管的体外模型中,行配有Stelllar光子探测器的双源CT冠状动脉前瞻扫描,层厚0.5 mm,按迭代重建强度Strength 1~4重建分为4组。对4组图像行双盲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一致性较好(Kappa=0.77),Strength 2组获取的图像质量明显优于其他各组(P=0.034、0.046、0.015)。Strength 2组ALN值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13、0.009、0.005)。各组支架管腔内衰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着迭代强度增加,噪声明显降低。结论 对于直径≤3 mm支架,联合SAFIRE迭代强度2与集成电子探测器获取的图像质量整体最佳,可为临床提供质量更好的支架图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带涤纶套长期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留置时间、并发症及其处理,延长导管的使用时间。方法观察11例留置带涤纶套的双腔导管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情况,总结护理办法。结果 11例患者透析时血流量均能保证透析充分。结论良好的护理是延长导管使用寿命和防治并发症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双能CT单能谱技术不同能级对3 mm及以下冠脉支架显示的影响.方法:选取不同材质7枚内径3 mm或2.5 mm支架,模拟冠脉血管模型,行双源CT双能量冠脉扫描,将获得的两种不同能量(100及140 kV)数据采用单能谱技术重建处理,分别得到60~140 keV(间隔10 keV)及线性融合120 kV 10组图像;对上述10组图像进行双盲主观评价以及包括支架内径差异、支架内腔衰减和图像噪声的客观评价,统计分析各组间差异性.结果: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一致性良好(Kappa=0.833),80 keV组获得的图像质量总评分最高,为31分,除与90 keV组及120 kV组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外(P均>0.05),与其他各组间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80 keV组支架内径差异值最低,为36.1%±3.7%,明显低于其他各能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各组间支架管腔内衰减差异未达统计学差异(P=-0.151).80 keV组噪声最低,为(12.51±1.27)HU,与其各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值<0.05).结论:对于3 mm及以下支架的评估,80 keV能级图像重组获得的图像质量最佳,更符合临床工作需求,值得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低扫描方案对冠脉支架显示的影响.方法:选取不同类型8枚支架放置于模拟冠脉血管的体外模型中,分次注入不同碘浓度对比剂(浓度分别为270和350 mg I/mL),管电压分别为80和120 kV,记为双低扫描组和常规扫描组,行新双源CT冠状动脉扫描,并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和客观评价.结果:双低扫描组与常规扫描组在图像质量主观评分(P=0.102)及背景噪声(P=0.068)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双低扫描可以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冠状动脉CTA图像;晕状伪影程度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4);双低扫描组支架内腔衰减差异明显低于常规扫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低扫描组支架腔内与支架CT值差异更大,更有助于对支架内再狭窄形成的诊断.双低扫描组支架内径差异明显低于常规扫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低扫描组对支架形态、管径的显示优于常规扫描组.双低扫描组辐射剂量为0.32 mSv,常规扫描组为0.47 mSv,双低扫描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结论:采用低浓度对比剂配合低管电压的扫描方式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对冠脉支架内腔及支架形态的显示优于常规扫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带涤纶套长期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留置时间、并发症及其处理,延长导管的使用时间。方法观察11例留置带涤纶套的双腔导管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情况,总结护理办法。结果 11例患者透析时血流量均能保证透析充分。结论良好的护理是延长导管使用寿命和防治并发症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