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异戊二烯基半胱氨酸羧基甲基转移酶(isoprenylcysteine carboxyl methyltransferase,Icmt)对舌鳞癌CAL-27和SCC-4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针对人Icmt基因序列设计并构建3条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采用脂质体载体瞬时转染Icmt-siRNA抑制舌鳞癌CAL-27和SCC-4细胞Icmt表达,将实验组分为Icmt-siRNA-1组、Icmt-siRNA-2组、Icmt-siRNA-3组;同时将脂质体转染NC-siRNA作为阴性对照组,只加转染试剂作为空白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Icmt、K-Ras的mRNA和蛋白表达及K-Ras膜蛋白的表达;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Cyclin D1、p21、Akt、p-Akt蛋白表达;细胞增殖活性检测试剂盒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周期变化和凋亡能力。应用GraphPad Prism 8.2.1 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qRT-PCR和Western 免疫印迹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Icmt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K-Ras mRNA和蛋白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K-Ras膜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表达显著下调,p21表达显著上调(P<0.05);Ras/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Akt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p-Akt表达显著下降(P<0.05)。细胞增殖活性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下降(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实验组细胞凋亡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加,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1/S期(P<0.05)。结论 体外沉默Icmt基因可有效抑制CAL-27和SCC-4细胞增殖且诱导凋亡,其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K-Ras膜蛋白靶向膜定位,负性调控细胞周期和下调Ras/PI3K/Akt/mTOR信号通路而实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RNA干扰技术沉默Rce1基因,探讨Rce1对舌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舌鳞状细胞癌Cal-27和SCC-4细胞,设计合成Rce1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采用脂质体载体瞬时转染沉默Rce1基因。根据转染的siRNA不同,将实验组分为Rce1-siRNA-1组、Rce1-siRNA-2组、Rce1-siRNA-3组,脂质体载体分别转染相对应序列的siRNA。脂质体转染siCON作为阴性对照组,不转染siRNA作为空白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Rce1、RhoA以及K-Ras基因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Rce1、RhoA、K-Ras、金属基质蛋白酶(MMP)-2及MMP-9的表达,采用体外侵袭实验检测Cal-27和SCC-4的侵袭能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Rce1基因及蛋白表达均下调(P<0.05),RhoA、K-Ras基因及蛋白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MMP-2、MMP-9表达下降(P<0.05)。体外侵袭实验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聚碳酯膜上的细胞总数明显减少(P<0.05)。细胞划痕实验表明,实验组划痕处细胞闭合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体外沉默Rce1可以有效下调其在舌癌细胞Cal-27和SCC-4中的表达水平,降低迁移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不同处理方法预防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干槽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9年3月在山东省青岛市市立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拔除符合诊断标准416颗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按拔牙后处理方式共分为三组:A组142例,采用派丽奥明胶海绵填充拔牙窝;B组140例,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含漱;C组(对照组)134例,不予用药。分析三组拔牙术后干槽症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A组干槽症的发生率为2.11%,B组为3.57%,对照组为9.70%;其中,A组干槽症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0.0167),B组干槽症发生率低于C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167)。结论派丽奥明胶海绵是预防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干槽症安全而有效的方法,可以明显降低术后干槽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构建异戊二烯基半胱氨酸羧基甲基转移酶(ICMT)小分子干扰RNA(siRNA)沉默ICMT,研究沉默ICMT基因对舌鳞状细胞癌(TSCC)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hBM-MSCs)对舌鳞癌细胞系Cal-27侵袭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分别培养hBM-MSCs和Cal-27,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hBM-MSCs和Cal-27共培养,获得共培养后的Cal-27细胞。划痕实验观察Cal-27的迁移面积;Transwell迁移及侵袭实验观察Cal-27的迁移及侵袭细胞数目,绘制条形图。使用荧光定量PCR技术,观察hBM-MSCs对Cal-27侵袭相关肿瘤标志物E-cadherin、twist、slug、snail、MMP-2、MMP-9基因表达的影响;使用Western 免疫印迹技术,观察hBM-MSCs对Cal-27侵袭相关肿瘤标志物MMP-2、MMP-9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BM-MSCs可促进Cal-27的侵袭,伴随E-cadherin下调,twist、slug、snail、MMP-2、MMP-9基因表达上调及MMP-2、MMP-9蛋白表达上调。结论 hBM-MSCs促进Cal-27细胞的侵袭作用,可能与其上调Cal-27细胞侵袭作用相关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探讨RhoE在舌鳞状细胞癌(TSC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TSCC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RNA干扰沉默法尼基转移酶(FTase),探讨沉默FTase对舌鳞状细胞癌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针对FTase设计并构建3条小干扰RNA(siRNA),转染人舌鳞状细胞癌CAL27和SCC-4细胞(实验组),同时设置阴性对照组(转染NC-siRNA)和空白对照组(不转染siR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FTase、HRAS的mRNA表达,根据FTase mRNA的表达量,选取沉默效率最高的FTase-siRNA转染组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实验组。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FTase、HRAS、p65、p-p65(S53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蛋白表达,Transwell侵袭实验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实验组FTase的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P<0.05),HRAS的mRNA和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p-p65(S536)、MMP-9、HIF-1α、VEGF蛋白表达下降(P<0.05),p65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实验组的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降低(P<0.05)。结论 体外沉默舌鳞状细胞癌细胞FTase,可以抑制细胞体外迁移和侵袭能力,为FTase可能作为舌癌治疗的分子靶点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精囊内镜用于阻塞性唾液腺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7月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11例阻塞性唾液腺疾病患者,其中腮腺3例,下颌下腺8例。术前通过CT检查判断有无结石及其数目、位置和大小。全麻下应用精囊内镜在直视下观察导管壁及导管内的变化,明确发病原因,并进行相应治疗和评价疗效。结果: 术前CT检查3例腮腺和1例下颌下腺未见明显结石影像;7例下颌下腺可见导管内单发或多发性高密度结石影。10例患者成功应用精囊内镜取出结石,或利用导管扩张、灌洗,去除黏液栓子后,阻塞症状消失;1例因导管口狭窄明显,附加口底小切口,引入腔镜进行取石。术后6~12个月随访均无阻塞症状复发。结论: 精囊内镜可用于阻塞性唾液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可部分替代涎腺镜的功能,属于一种创新性微创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小干扰RNA(siRNA)干扰技术体外沉默异戊二烯基半胱氨酸羧基甲基转移酶(Icmt)基因,探讨体外沉默Icmt对舌鳞状细胞癌(TSCC)细胞增殖和凋亡能力的影响.方法 针对人Icmt基因序列设计并构建3条siRNA,经脂质体瞬时转染技术转染抑制TSCC细胞系CAL-27和SCC-4细胞Icmt表达,同时设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