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研究了电化学治疗昆明小鼠肉瘤的疗效,并分析其机理。在体外将S-180细胞用不同参数的电场处理,研究适合电化学治疗的电场条件。通过复制肉瘤模型,将肉瘤小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电疗组、化疗组、电化疗组。研究了不同处理组的肿瘤抑瘤率、治愈率以及小鼠的自由基代谢水平。结果电化疗组的抑瘤率、治愈率都显著高于化疗组和电疗组(P<0.05),电化疗组小鼠受到氧自由基的攻击显著降低,免疫力提高。分析机理发现,电化学治疗肿瘤的机理可能至少涉及细胞膜通透性提高、细胞的耐药性降低、机体的免疫力提高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用强电脉冲结合抗癌药物环磷酰胺作用于昆明小鼠S-180肉瘤。实验结果表明,电场 药物组的治疗效果最佳,与对照组相比,呈显著差异。同时观察到电场的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的微血管形成,这样就减少了对癌细胞的营养供应、降低其新陈代谢,从而抑制了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利用细胞电穿孔结合抗肿瘤药物治疗肿瘤 ,称为肿瘤的电化疗 (Electrochemotherapy ,ECT)。离体肿瘤细胞和活体肿瘤组织电穿孔的最低电场强度分别为 4 5 0~ 6 5 0V/cm和 4 0 0~ 6 0 0V/cm。治疗肿瘤时常用脉冲个数 8个 ,脉冲宽度 10 0 μs,场强 6 0 0~130 0V/cm .,频率 1Hz的电场。已经有 10余种抗肿瘤药物用于电化学治疗肿瘤的研究 ,其中博莱霉素的效果最好 ,其次为顺式铂氨等。电化学治疗肿瘤 ,从体外培养细胞株到体内实体瘤 ,从实验室到临床 ,都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电场参数、电极针的直径、电场磁力线的几何分布、肿瘤的大小、给药方式和药物种类等影响电化学治疗的效果。电化学治疗肿瘤运用于临床治疗还面临着一些问题 ,比如临床药物的选择和剂量、给药方式、对正常组织的影响、治疗机理等。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一种新的方法—电穿孔结合化学药物进行肿瘤治疗的电化学疗法。电穿孔由于能使细胞膜出现瞬时微孔,从而能大大提高癌细胞对药物的吸收率、促进了药物等大分子进入细胞。这里利用电穿孔现象结合抗癌药物治疗昆明小鼠身上的S-180肉瘤,从实验数据可看出,这种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种癌症治疗新技术具有易于控制、便于操作等优点,特别适用浅表肿瘤的治疗,为临床治疗肿瘤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苍耳子水提物及醇提物对正常脐带血细胞的影响和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方法采用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及细胞染色体标本制作技术,观察姊妹染色单体交换(SCE)频率;急性毒性试验采用小鼠ig给药测定其半数致死量(LD50)和最大耐受量(MTD)。结果苍耳子水提物对SCE频率影响不明显,其小鼠ig给药的LD50及其95%可信限为201.14g·kg-1(181.01~223.51g·kg-1生药)。醇提物能显著降低SCE频率,其小鼠ig给药的MTD大于2.4kg·kg-1生药。结论苍耳子水提物毒性较大。  相似文献   
6.
当一定强度的瞬态电磁脉冲作用于细胞时 ,在细胞膜上将形成瞬时微孔 ,可促进药物等大分子进入细胞内。本研究利用电穿孔现象结合抗癌药物治疗在昆明小鼠上接种和生长的 S- 180肉瘤 ,发现这种方法可以明显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这种癌症治疗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容易控制、毒副作用小等优点 ,特别适用于浅表肿瘤的治疗。它为临床治疗肿瘤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一种新的方法--电穿孔结合化学药物进行肿瘤治疗的电化学疗法.电穿孔由于能使细胞膜出现瞬时微孔,从而能大大提高癌细胞对药物的吸收率、促进了药物等大分子进入细胞.这里利用电穿孔现象结合抗癌药物治疗昆明小鼠身上的S-180肉瘤,从实验数据可看出,这种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种癌症治疗新技术具有易于控制、便于操作等优点,特别适用浅表肿瘤的治疗,为临床治疗肿瘤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背景:电化学治疗是治疗肿瘤的一种新的而有效的工具。这种技术非常容易控制和操作,而且对正常组织副作用小。特别对治疗浅表肿瘤非常有效。在电化学治疗治疗过程中,电磁脉冲参数的选取与构成是非常关键的。目的:利用电化学治疗植入S-180肉瘤的昆明鼠,获得电磁脉冲治疗的最佳参数。单位: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无线电物理教研室。设计:随机分组设计、对照实验。材料:实验于2003-01/2004-05在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实验室完成。选择昆明鼠106只随机分为12组,电压500V、脉冲数为5、电容分别为6,10,14μF组各9只,电压700V、脉冲数为5、电容分别为6,10,14μF组各9只,电压900V、脉冲数为5、电容分别为6,10,14μF组各9只,电压700V、电容10μF、脉冲数分别为7,9组各8只,对照组9只。方法:博来霉素多点腹腔注射入肿瘤块(0.04mg/只),用针状辐射器加上电磁脉冲,每隔2d治疗1次,共3次,18d以后处死小鼠。照射前和照射后第10,18天,测量肿瘤体积,公式为肿瘤体积(mm3)=3.14159×长×宽×高/6。抑制率(%)=(对照组平均肿瘤体积-照射后平均肿瘤体积)/对照组平均肿瘤体积×100%。相对生长速率=照射后肿瘤体积/照射前肿瘤体积。主要观察指标:肿瘤体积;抑制率;相对生长速率。结果:纳入动物106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当电容是6μF,脉冲数是5而电压变化时犤以第10天为例,电压为500,700,900V时肿瘤体积分别为(66.99±91.17),(62.58±71.83),(78.43±73.91)mm3犦,电压700V时总体效果最好,而电压900V时总体效果较差。②当电压和脉冲数固定而电容变化时(以电压700V,脉冲数为5为例,电容为6,10,14μF时肿瘤抑制率分别为92.14%,90.90%,84.97%),电容6μF时效果最好,电容14μF时效果最差。③当电压和电容固定,而脉冲数在变化时犤以电压700V,电容10μF,第10天为例,脉冲数为5,7,9时肿瘤体积分别为(80.66±38.17),(41.33±36.40),(39.86±23.03)mm3犦,随着脉冲数的增加抑制效果变好,而脉冲数为9时最好。结论:通过实验获得电磁脉冲的最佳参数:当脉冲数是5,电压700V,电容6μF时,抑制肿瘤的效果是最好的;当电压固定在700V,电容固定在10μF时,抑制肿瘤的效果随着脉冲数的增长而增长,并且最好的脉冲数是9。  相似文献   
9.
背景:电化学治疗是治疗肿瘤的一种新的而有效的工具。这种技术非常容易控制和操作,而且对正常组织副作用小。特别对治疗浅表肿瘤非常有效。在电化学治疗治疗过程中,电磁脉冲参数的选取与构成是非常关键的。 目的:利用电化学治疗植入S-180肉瘤的昆明鼠,获得电磁脉冲治疗的最佳参数。 单位: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无线电物理教研室。 设计:随机分组设计、对照实验。 材料:实验于2003-01/2004-05在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实验室完成。选择昆明鼠106只随机分为12组,电压500V、脉冲数为5、电容分别为6,10,14μF组各9只,电压700V、脉冲数为5、电容分别为6,10,14μF组各9只,电压900V、脉冲数为5、电容分别为6,10,14心组各9只,电压700V、电容10μF、脉冲数分别为7,9组各8只,对照组9只。 方法:博来霉素多点腹腔注射入肿瘤块(0.04mg/只),用针状辐射器加上电磁脉冲,每隔2d治疗1次,共3次,18d以后处死小鼠。照射前和照射后第10,18天,测量肿瘤体积,公式为肿瘤体积(mm^3)=3.14159&;#215;长&;#215;宽&;#215;高/6。抑制率(%)=(对照组平均肿瘤体积-照射后平均肿瘤体积)/对照组平均肿瘤体积&;#215;100%。相对生长速率:照射后肿瘤体积/照射前肿瘤体积。 主要观察指标:肿瘤体积;抑制率;相对生长速率。 结果:纳入动物106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当电容是6μF,脉冲数是5而电压变化时[以第10天为例,电压为500,700,900V时肿瘤体积分别为(66.99&;#177;91.17).(62.58&;#177;71.83),(78.43&;#177;73.91)mm^3],电压700V时总体效果最好,而电压900V时总体效果较差。②当电压和脉冲数固定而电容变化时(以电压700V,脉冲数为5为例,电容为6,10,14μF时肿瘤抑制率分别为92.14%,90.90%,84.97%),电容6μF时效果最好,电容14μF时效果最差。③当电压和电容固定,而脉冲数在变化时[以电压700V,电容10μF,第10天为例,脉冲数为5,7,9时肿瘤体积分别为(80.66&;#177;38.17),(41.33&;#177;36.40),(39.86&;#177;23.03)mml,随着脉冲数的增加抑制效果变好,而脉冲数为9时最好。结论:通过实验获得电磁脉冲的最佳参数:当脉冲数是5,电压700V.电容6μF时,抑制肿瘤的效果是最好的;当电压固定在700V,电容固定在10μF时,抑制肿瘤的效果随着脉冲数的增长而增长,并且最好的脉冲数是9。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