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126例脑血管畸形破裂致颅内血肿急诊治疗的方法。方法 对9a来所收治的126例脑血管畸形病人的急诊治疗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治疗方法为颅内血肿清除 血管畸形切除(80例),脑室外引流(13例),保守治疗(24例),治疗注意事项,力争畸形团全切,止血彻底;脑室外引流应保持通畅,可给予尿激酶冲洗,禁负压引流;有脑疝形成可能及时手术。结果 手术组73例血管畸形团全部切除,3例残留,死亡5例,脑室外引流31例,死亡7例,结论 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病死率和致残率高,及时正确处理可减少其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对恶性脑肿瘤采用超选择脑动脉插管灌注化疗药物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方法对32例经组织学确诊和化疗药敏试验的恶性脑肿瘤,采用超选择脑动脉灌注卡氮芥(BCNU)、替尼泊甙(VM26)、长春新碱(VCR)、嘧啶亚硝脲(ACNU),同时应用甘露醇、尼膜同(NIM),观察药物反应及近期疗效。结果32例经多疗程化疗后,1年存活率达87.5%(28/32),2年存活率为68.7%(22/32),全部患者均无眼部症状及严重的神经毒性反应。结论应用超选择脑动脉化疗法治疗恶性脑肿瘤,其患者存活率较单纯颈内动脉灌注化疗及外周静脉化疗高、并发症少;体外化疗药物敏感试验可助于化疗方案的合理制定,提高颅内恶性肿瘤患者的远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3.
鞍结节脑膜瘤毗邻视神经,下丘脑,颈内动脉及海绵窦等重要结构,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应用的前提下,全切肿瘤同时保留视神经功能成为可能。本文总结了38例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手术资料,并探讨保护视神经功能的手术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 SAH)后认知功能损害的疗效。方法 84例a SA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20 m L,每天两次)连续静脉输注2周。在治疗2周后和治疗3月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定疗效,并观察治疗安全性。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MOCA评分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月后治疗组MO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对于改善a SAH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疗效肯定,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32例颅内血管畸形破裂致颅内血肿急诊治疗方法。方法对9年多所收治的132例颅内血管畸形患者的急诊治疗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其中血管畸形全切除 颅内血肿清除术89例、血管畸形部分切除 颅内血肿清除术3例、单纯血肿清除术5例,脑室外引流术11例,保守治疗24例。治疗注意事项:术中皮层切口选择距血肿最近处,尽量减少皮层破坏,仔细寻找畸形血管团,力争畸形团全切,止血彻底;脑室外引流应保持通畅,可给予尿激酶冲洗,禁负压引流;保守治疗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有脑疝形成可能及时手术。结果97例开颅手术89例血管畸形团全部切除,3例畸形团部分切除,死亡5例;脑室外引流11例,死亡7例;保守治疗组无死亡。结论及时正确处理可减少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青岛市立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采用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经侧裂一岛叶人路清除血肿的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115例,其中男71例,女44例;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13~15分的12例,9~12分的33例,5~8分的70例;根据治疗时间的不同分为早期(发病7~24h内)手术组(82例)和晚期(24h~5d)手术组(33例)。对比分析各组手术血肿清除率、再出血率、死亡率和手术后6个月随访,按照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进行疗效评价。分别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早期手术组与晚期手术组的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早期手术组血肿大部以上清除76例(92.68%)、再出血8例(9.76%)、死亡6例(7.31%)、术后6个月ADL良好率76.82%(63/82)。晚期手术组血肿大部以上清除27例(81.81%)、再出血10例(30.30%)、死亡14例(42.42%)、术后6个月ADL良好率24.24%(8/33)。统计分析两组再出血率、死亡率及术后ADL分级具有显著性差异(X2=7.5245、20.1866、13.3942,P均〈0.05)。结论早期小骨窗侧裂一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具有创伤小、神经功能恢复快、预后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颅内肿瘤组织标本体外化疗药物敏感性与临床疗效的关系,为颅内恶性肿瘤病人个体化化疗提供依据。方法将新鲜的41例恶性颅内肿瘤组织标本应用MTT法进行7种脑肿瘤常用化疗药物以及与尼莫通(NIM)联合的体外敏感性测定,经筛选后将敏感药物经静脉或颈内动脉超选择应用。结果41例颅内恶性肿瘤病理标本对7种化疗药物总体上较为敏感,其单独药物敏感顺序依次为卡氮芥(BCNU)、威猛(VM-26)、甲氨喋呤(MTX)、顺铂(DDP)、足叶乙甙(VP-16)、长春新碱(VCR)、阿霉素(ADM),与NIM联合药物的抑制率顺序依次为BCNU、VM-26、VP-16、DDP、ADM、VCR。药物治疗随访观察,1年以上存活71.9%(23/32),2年以上存活56.3%(18/32)。结论常规脑肿瘤化疗药物对不同个体敏感程度不一,因此,体外化疗药物敏感试验可帮助临床医生制定合理的化疗方案,按其结果指导化疗可能有助于提高颅内恶性肿瘤病人的远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对人survivin基因的siRNA(small interfering RNA)对恶性胶质瘤细胞放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合成针对survivin基因的siRNA片断,构建干涉质粒载体pSil4.1-shsurvivin1和pSil4.1-shsurvivin2(pSil4.1-shcontrol作为阴性对照)。利用脂质体辅助转染恶性胶质瘤细胞(U251),以G418筛选稳定表达干涉载体的细胞系,RT-PCR和W estern blot试验检测survivin的m RNA和蛋白表达,并筛选survivin基因显著抑制的稳定转染细胞系(U251-s2)。通过克隆形成试验和皮下移植瘤试验分别在体外和体内检测恶性胶质瘤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变化。结果相对于未转染和阴性对照组细胞,U251-s2细胞中survivin 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显著下调了40.5%和51.8%;同时,survivin基因表达下调能够显著增强恶性胶质瘤细胞的体内外放射敏感性。结论Survivin基因过表达和恶性胶质瘤的放疗抗性密切相关,抑制其表达可以显著增强恶性胶质瘤细胞的放疗敏感性,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一、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取2003年4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行前交通动脉瘤手术的患者共83例,其中7例发生术后中枢性尿崩症(central diabetes insipidus,CDI),占总病例的8.4%,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33~72岁,平均46.9岁。  相似文献   
10.
3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军  王厚中 《山东医药》2009,49(2):113-114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较常见的脑血管病变,由于大多数动脉瘤较小,一生中不破裂动脉瘤占50%-80%,而在破裂出血动脉瘤中,未经治疗者5a内病死率近75%。因此对于那些可疑的颅内动脉瘤,及时明确诊断并积极进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颅内动脉瘤传统的检查方法是使用标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成像(DSA)技术,其在图像质量、判断血流方向和优势供血等方面优于其他检查手段,因而被公认为血管性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但由于血管解剖结构复杂、血管的重叠及血管的痉挛等原因造成大约15%的血管性疾病在血管造影中呈假阴性。三维(3D)-DSA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