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孙绪丁  王利培 《山东医药》2008,48(22):26-28
建立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成功后,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脑内移植组、颈静脉移植组、假移植组。将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分别经脑及颈静脉注入脑内移植组、颈静脉移植组;假移植组体内仅注入生理盐水。用Y型迷宫观察新生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分析脑组织移植细胞的定位和分化情况。结果移植后2、4周,颈静脉移植组及脑内移植组正确反应率均高于假移植组(P均〈0.05),而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颈静脉移植组移植2、4周后脑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5-溴-2-脱氧脲苷(GFAP/Brdu)双阳性细胞占Brdu阳性细胞的比率均高于脑内移植组(P均〈0.05);脑组织免疫组化显示,MSC移植组中,进针注射部位存在大量移植细胞,并向周围迁移。提示MSC移植到HIBD大鼠脑内可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MSC移植后不仅可以减轻新生大鼠缺氧缺血后近期的脑损伤,还能改善其远期预后;静脉移植较脑内移植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孙绪丁  王利培 《山东医药》2008,48(16):26-28
比较不同的梯度离心速度及时间、培养瓶是否用胎牛血清(FBS)包被、接种密度、首次换液时间、不同培养基对脐血中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离及原代培养过程的影响,并以流式细胞仪检测MSCs表面抗原.结果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以1500r/min×15min的梯度离心速度及时间分离脐血为最宜;培养瓶应用FBS包被,1×107/ml是脐血MSCs所培养的适宜接种密度,首次换液时间7d,最好用MSCs专用培养基.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培养出的间充质样细胞表达MSCs相关抗原.认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稳定的分离和培养MSCs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周艳贞  马长林  王利培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2):1343-1343,1469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腹部创伤较大手术术后患者82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组41例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组41例。EN组术后即开始用复尔凯型输液泵输注肠内营养,PN组采用标准的肠外营养。观察两组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恢复饮食时间、离床活动时间、体重情况、营养生化指标等。结果:EN组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较PN组提前,恢复饮食时间提前,EN组术后营养及体重下降幅度明显优于PN组。结论:手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可促进肠功能尽快恢复,提前进食时间,改善机体营养状况。肠内营养是外科临床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4.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脐带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纯化及培养的条件,以建立稳定的体外培养体系,满足实验和临床的需要。方法:实验于2005-06/2006-04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研究所完成。脐带血36份,50~60mL/份,取自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产科健康产妇正常足月顺产或剖宫产分娩婴儿的脐带血,经产妇本人及家属同意。无菌条件下取正常足月剖宫产胎儿的脐带血,经肝素抗凝,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16份脐血每份分为3组,分别以间充质干细胞接种密度1×107L-1、1×109L-1、1×1011L-1接种于未包被6孔培养板内,加入5%胎牛血清的DMEM-LG培养。20份脐血每份分为3组,以1×1011L-1单个核细胞密度分别加入5%、10%和20%胎牛血清的DMEM-LG接种于胎牛血清包被的6孔培养板内培养。采用常规的间充质干细胞培养Friedenstein法进行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和扩增培养。观察不同脐血单个核细胞的接种密度、培养液胎牛血清浓度和胎牛血清包被培养皿对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的影响。结果:①胎牛血清未包被组以1×107L-1和1×109L-1接种组培养7d后贴壁数量很少,贴壁的细胞未长满瓶底即死亡,无法传代。1×1011L-1组贴壁细胞较多,间充质样细胞与破骨样细胞并存。1×1011L-1组分5%、10%、20%3种血清浓度,贴壁细胞均较多,以间充质干细胞为主,胎牛血清浓度5%组间充质干细胞的纯度较10%及20%组高,破骨样细胞相对较少;胎牛血清包被组与未包被组相比,贴壁细胞少,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纯度较高,破骨样细胞相对较少。②流式细胞仪检测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表型,结果显示,脐血P3代间充质干细胞不表达或极弱表达CD34、CD45、CD106等造血细胞标志,稳定地高表达CD29、CD44、CD105等间充质细胞相关的表面抗原标记物。结论:将脐血单个核细胞以1×1011L-1高密度接种在5%低胎牛血清浓度的低糖DMEM培养基中、胎牛血清包被培养瓶等条件下,可以在体外成功的培养出较纯化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其培养成功率和间充质干细胞纯度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综合分析人脐血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定向诱导及移植治疗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可行性。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2000-01/2005-12有关脐血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定向诱导及移植治疗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文献,检索词“mesenchymal stem cells,umbilical cord blood,transplanta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应用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2002-01/2005-12有关脐血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定向诱导及移植治疗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文献,检索词“缺氧缺血性脑病,脐血干细胞移植,间质干细胞”,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检索到的脐血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定向诱导及移植治疗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选取针对性强的文章。同一领域的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权威杂志的文章。资料提炼:共检索到37篇相关文献,其中31篇文章符合要求,排除6篇。资料综合:很多研究证明脐血中确实存在间充质干细胞并且有很强的可塑性,而且脐血干细胞有很多优点:①脐血干细胞较原始,细胞的抗原性较弱,胞毒性T细胞祖细胞较少,故移植相关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低、反应轻,且脐血增殖分化能力较强,并在体内外均可稳定表达外源性目的基因。②来源广泛,干细胞数量多,易于采集、制备及保存,又不涉及社会、伦理及法律等诸多问题。因此,脐血单个核细胞可作为干细胞替代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一个新的细胞来源。结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对于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很多研究领域都是空白,需要进一步研究,争取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进行早期行为干预的意义。方法:将148例HIE足月儿随机分为干预组78例和对照组70例,均给予早期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神经节苷脂静脉滴注)、高压氧疗、人工抚触;干预组同时进行早期行为干预,包括早期行为训练及水疗、婴儿操等综合训练。在患儿1、3、6、12、24月龄时对其进行智力发育和心理运动发育评估。结果:干预组患儿6月龄之后的智力发育指数(MDI)、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后遗症(脑瘫、智能发育迟滞等)发生率6.41%(5/78),低于对照组的15.71%(11/70)。结论:在早期综合治疗基础上对HIE患儿进行早期行为干预可明显改善其智力、运动发育,减少脑瘫、智能发育迟滞等后遗症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热毒宁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方法将145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73例,对照组72例,对照组予以单磷酸阿糖腺苷10mg/(kg·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热毒宁0.5~lmL/(kg·d),1次/天,疗程7d,对临床有效率及体征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有效率(P〈0.01)及临床症状改善(P〈0.01)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热毒宁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手足口病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