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说起三叉神经痛,以其疼痛剧烈和顽固难愈使许多人对它并不陌生。本病的主要表现是在三叉神经某分支区域内,骤然发生闪电式  相似文献   
2.
3.
运动神经元病患者肺功能改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运动神经元病肺功能受损情况及病理生理原因.方法测定54例患者的肺功能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患者通气功能明显减低(P<0.01),以限制性通气障碍为主要损害占70%以上,小气道受损约占60%,弥散功能受损占48.14%.结论运动神经元病患者肺功能损害以限制性通气障碍为主.其肺功能损害的病理生理是由于支配呼吸肌的神经元进行性减少,呼吸肌出现失神经萎缩,呼吸肌无力而出现一系列肺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4.
王利力  华玲 《河北医药》1999,21(3):195-196
Bells面瘫即特发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以颜面部表情肌群的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常见病。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病毒感染、寒冷刺激、遗传、内分泌等有关,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起病突然。本研究应用大剂量氟美松冲击及经气导平综合治疗Bells面瘫37例,疗效可靠,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实验组37例,男性31例,女性6例,年龄21~61岁;发病部位:左侧16例,右侧21例;疗程16~84d。对照组32例,男性27例,女性5例,年龄25~60岁;发病部位:左侧10例,右侧22例;疗程28~367d。12 诊断标准 根据病史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表现,作…  相似文献   
5.
阿霉素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不同给药方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利力  刘毅  华玲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24):2429-2430
三叉神经痛是口腔科常见的、多发于老年患者(50~70岁)的神经源性疾病,表现为难以忍受的阵发性面部剧烈疼痛,病因不明,复发率高,至今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1〕,阿霉素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方法简单疗效确切〔2〕。我们发现术中密集多点结扎注射法复发率较低,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  相似文献   
6.
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并发症的防治及应用价值。方法:全部病例使用日本Piasaulo IQ血浆置换装置,采用双重滤过血浆交换法,3 d置换一次,置换液为20%白蛋白50 mL加706代血浆1 000 mL。于置换前及置换后第5天清晨抽空腹血查AChR-AB,根据临床相对记分法判断临床疗效。结果:基本痊愈7例、显效11例、好转7例、无效3 例。治疗前后AChR-AB对比,P<0.05,总有效率89.33%。结论:双重滤过血浆置换能迅速清除血液中较高的AChR-AB,起效快,对治疗重症肌无力及抢救重症肌无力危象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一种用于先天性下唇窦囊手术整复的新术式,并附Van der Woude综合征7例分析。此术式实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三又神经痛是口腔科常见的一种神经源性疾病。以面部阵发性剧痛为特点。治疗方法很多,但效果欠佳,复发率高,且复发后再次治疗困难。我们采用阿霉素外周三又神经干药物注射,联合天蝎通络胶囊口服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大剂量丙球蛋白抢救重症肌无力危象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剂量丙球蛋白(Ig)在抢救重症肌无力危象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Qsseman分型,Ⅱa型2例、Ⅱb型8例、Ⅲ型13例、Ⅳ型3例MG危象患者在综合抢救的同时联合应用大剂量Ig静脉注射为治疗组。Ⅱa型1例、Ⅱb型6例、Ⅲ型15例、Ⅳ型2例综合治疗患者为对照组。以临床绝对评分及临床相对评分作为治疗前、后疗效判定标准,于治疗前、后2周抽清晨空腹血查AChRAb,观察治疗前、后重症肌无力的免疫状态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AChRAb有明显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临床评分两组治疗前、后均有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组治疗前、后分值差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经治疗后两组危象持续时间及有效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大剂量Ig在抢救MG危象中疗效明显、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说起三叉神经痛,以其疼痛剧烈和顽固难愈使许多人对它并不陌生。主要表现是在三叉神经某分支区域内,骤然发生闪电式的极为剧烈的疼痛。疼痛可自发,也可由轻微的刺激“扳机点”所引起。如表情肌的运动、微笑,轻微的触摸面部,微风的吹拂,头部的转动,以及刷牙漱口等均能引起疼痛发作。所谓“扳机点”是指三叉神经分支区域内某个固定的局限的小块皮肤或黏膜特别敏感,对此点稍加触碰,立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