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4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其免疫抑制作用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大量资料表明,MSC能在同种异基因,甚至异种基因的环境中长期存活,并且保持它的多向分化潜能。这一特性使MSC异体移植预防和治疗免疫性疾病成为可能。因此有必要从问充质干细胞的低免疫原性、灯免疫细胞及补体系统的调节和诱导抑制性免疫微环境等方面探讨BMSC避免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面积外伤性脑梗死(traumatic cerebral infarction,TCI)的梗死区CT血管造影(CTA)成像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大面积TCI病例资料,采用CTA观察梗死区血管情况。并采取扩容、解痉、高压氧等综合治疗措施。结果 TCI闭塞血管主要为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或大脑后动脉以及基底动脉的远端小动脉或脑深部穿支血管和皮质小血管,未见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后动脉或基底动脉的主干血管闭塞。手术治疗28例,保守治疗6例。随访4~28个月,按GOS评分标准,恢复良好12例,中残8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7例。结论大面积TCI闭塞的血管主要为脑深部的穿支血管和皮质小血管,早期采取减压手术等综合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对142例胫腓骨骨折采用胫骨支架外固定治疗,对所有患者随访,时间为1~3年,平均2.4年。结果:142例均骨性愈合,膝、踝关节水平,关节活动良好。钉道感染为主要并发症,钉道感染7.7%。结论:外固定架为一种理想的治疗胫腓骨骨折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两种耳石手法复位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8例单侧PC-BPPV患者分为Epley手法治疗组和Brandt手法治疗组.计算治疗后7 d、半个月的缓解率,观察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 Epley手法治疗组首次及2周的缓解率分别为61.9%、 76.1%;Brandt手法治疗组为66.6%、 77.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pley手法治疗组出现不良反应7例,Brandt手法治疗组出现不良反应3例.结论 耳石手法复位治疗BPPV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Brandt手法治疗操作更简单,容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颌面部巨大型脉管畸形诊断中的重要性. 方法:口腔颌面部巨大型脉管畸形临床病例12 例行多层螺旋CT扫描,分析图像,结合临床表现,制定治疗方案.结果:12 例口腔颌面部巨大型脉管畸形均达到满意的疗效.结论:分析颌面部巨大型脉管畸形多层螺旋CT扫描提供的图像信息,对临床治疗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猪小肠黏膜下层(SIS)复合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异体兔体内成骨的可行性。方法:选2月龄新西兰大白兔12只,制备双侧桡骨1.5 cm标准骨缺损模型。左侧植入复合BMSCs的SIS(实验组);右侧植入单纯SIS(对照组)。术后观察动物一般情况,4周后摄双侧桡骨X线片,并截取骨缺损中段标本行HE染色观察。结果:两组动物术后饮食及日常活动基本正常;伤口无红肿、溢脓。X线片观察,实验组骨缺损处有长条状新生骨形成,密度与正常骨相同,新生骨桥接骨缺损;对照组骨缺损无骨形成征象,骨缺损处密度与周围软组织影相近。组织学观察:实验组骨缺损处有新骨形成,骨组织中可见血管腔及不规则髓腔样结构;对照组骨缺损处仅为胶原瘢痕组织,无骨组织形成。结论:SIS复合BMSCs在同种异体体内修复骨缺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背景:用骨膜修复骨缺损,已被大量实验所证实。但其来源有限,限制了临床大量应用。因此,应用组织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构建人工骨膜,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目的:将经成骨诱导的兔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与猪小肠黏膜下层复合构建组织工程骨膜。方法:取健康新西兰幼兔骨髓,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体外扩增培养、成骨诱导分化及鉴定。将诱导分化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猪小肠黏膜下层复合构建组织工程骨膜。观察细胞在生物材料上附着、生长、增殖及细胞分泌细胞外基质情况。结果与结论:经成骨诱导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猪小肠黏膜下层上黏附、增殖速度加快,并能长入材料的孔隙内,分泌大量的细胞外基质成分,骨膜厚度随复合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类似生物骨膜。说明将经成骨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小肠黏膜下层复合可以构建具有生理功能的组织工程骨膜。  相似文献   
8.
背景:对唾液腺胚胎细胞在体外自组装及形态发生过程的理解,将有利于在体外构建唾液腺器官样组织的研究。 目的:探讨三维培养条件下SD大鼠胚胎鼠下颌下腺上皮细胞的自组装机制。 方法:将胚胎期15 d鼠的下颌下腺上皮细胞分为实验组(加入抗E-cadherin及抗β-catenin)和对照组(常规培养),在Matrigel中三维培养。 结果与结论:获得的胚胎鼠下颌下腺上皮细胞均表达CK19。实验组细胞未见分枝状及腺泡样结构出现;E-cadherin 和β-catenin荧光表达弱。对照组细胞在12 d出现上述结构;胞浆中E-cadherin、β-catenin荧光表达强表达。MOD值为实验组<对照组(P < 0.01)。提示E-cadherin,β-catenin在细胞的自组装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两种耳石手法复位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8例单侧PC-BPPV患者分为Ep ley手法治疗组和B randt手法治疗组。计算治疗后7 d、半个月的缓解率,观察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 Ep ley手法治疗组首次及2周的缓解率分别为61.9%、76.1%;B randt手法治疗组为66.6%、77.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p ley手法治疗组出现不良反应7例,B randt手法治疗组出现不良反应3例。结论耳石手法复位治疗BPPV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B randt手法治疗操作更简单,容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Brandt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PC-BPPV)24 h后的效果。方法:71例患者随机分为操作组和假操作组,操作组使用Brandt法治疗,观察有无眩晕和呕吐。结果:操作组中27人治疗24 h后无眩晕和呕吐;假操作组33人中的5人无眩晕和呕吐。结论:Brandt法能快速有效地治疗PC-BPP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