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有机磷中毒时甲状腺激素改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技术检测中毒患者游离甲状腺激素(FT4)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及促甲状腺激素(TSH)。结果对照组:FT3:4.37±1.05Pmol/L,FT4:16.43±3.68 Pmolmol/L,TSH:1.76±1.18mv/L,与轻度/中度中毒组无明显差异(P>0.05);与重度中毒组比较FT3:2.63±2.38Pmol/L(P<0.001),FT4:10.63±4.78mol/L(P<0.001),TSH:2.63±2.37mv/L(P>0.05)。结论有机磷中毒时TSH改变不明显,而FT3、FT4有显著减低,并与中毒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TLM钛合金及其涂层材料骨植入试验的生物相容性,为其进一步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40只家兔随机分为Ti-6Al-4V组、TLM组、含生物涂层的TLM组、含耐磨涂层的TLM组各10只,将受试材料植入各组家兔股骨内,在第1、2、4、8、12周观察取材,对植入物及其界面进行肉眼观察、X线检查、光镜检查及扫描电镜检查。结果新型TLM钛合金及其涂层材料的肉眼观察、X线检查、组织学评价及成骨效应均未出现异常。结论新型TLM钛合金及涂层均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外固定支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开放性骨盆骨折合并会阴撕裂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8例开放性骨盆骨折合并会阴撕裂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32例接受外固定支架联合VSD技术治疗的患者作为VSD组,36例接受传统换药与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VSD组患者体温高于正常的时间、创面愈合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t =6.000、6.769,P <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276,P >0.05);VSD组患者治疗1周后WBC、N%、ALT、AST和Ccr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 =8.239、5.474、2.679、3.092、4.697,P <0.05);VSD组与对照组患者骨折愈合后Majee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0.524,P >0.05)。结论在开放性骨盆骨折合并会阴撕裂感染治疗中,使用外固定支架固定联合VSD技术能够使得患者的感染得到有效的控制,创面与骨折部较好地愈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改良跟骨接骨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塌陷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80例(97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未植骨组和植骨组.未植骨组40例47足,采用改良跟骨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植骨组40例50足,采用改良跟骨接骨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治疗.结果 未植骨组并发症发生率25.0%,植骨组并发症发生率19.1%,两组并发症差异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Х^2=0.21,P>0.05).两组术后Bhler's角和跟骨高度差异均有统计意义(t=14.50、16.99,均P<0.05).未植骨组Maryland功能优良率66.0%,植骨组为86.0%,植骨组优良率高于未植骨组(Х^2=5.38,P<0.05).两组完全负重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7,P<0.05).未植骨组术后1年的Bhler's角和远期Bhler's角丢失同植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76、9.81,均P<0.05).结论 改良接骨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塌陷骨折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可以避免远期复位丢失.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可提取核抗原 ( ENA)多肽抗体对进行性全身性硬皮病 ( PSS)的诊断价值 ,我们选择确诊PSS患者用免疫印迹法测定了 ENA多肽抗体。一、材料和方法1 .标本来源  PSS组 :临床确诊的 PSS患者1 0 7例 ;疾病对照组 :排除结缔组织病的患者 65例 ;健康对照组 45名。各组间年龄性别无明显差别。空腹取静脉血 3ml分离血清备用。2 .ENA多肽抗体测定 试剂盒购自深圳恒佳公司 ,严格按说明书操作。二、结果和讨论结果表明健康组和疾病对照组 ENA多肽抗体均阴性。 PSS组 ENA多肽抗体谱中 ,仅见 U1RNP抗体阳性率 2 5.2 % ( 2 7/1 0 7) ,…  相似文献   
6.
呋喃妥因对泌尿感染菌药敏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泌尿系感染(UTI)国内不少医院倾向于使用各种新型抗生素,但效果并不理想,而且细菌耐药性仍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如何正确合理应用抗生素来降低耐药率,已成为目前医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我们选择328例临床确诊的UTI患者,进行了对呋喃妥因的药敏试验,以期引起临床医师和临床微生物工作者对这种传统治疗UTI药物的重视。一、材料和方法1病例 随意选取本院1998年3~9月份门诊、住院疑似UTI患者510例,对其中最后确诊的328例UTI进行分析。其中男46,女282,6~71岁,平均354岁。2药敏试…  相似文献   
7.
应用ELIAS法测定80对不明原因的原发性币孕夫妇血清,宫颈粘液、精浆中AsAb.用抗补体法对精浆中SPIM含量进行了测定,并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发现不孕组女性血清及宫颈粘液中AsAb阳性率分别为26.25%、40%.不孕组男性精浆中AsAb阳性率为18.7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孕组男性血清中AsAb阳性率为11.25%,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不孕组男性精浆中SPIM含量显著少于对照组.认为:“不明原因”的原发性不孕夫妇的AsAb阳性率较高,AsAb主要分布于宫颈粘液和精浆中.且多存在于女性,高滴度的AsAb和SPIM含量减少是造成原发性不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综合康复治疗对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术后疗效的影响。 方法共选取肱骨髁上骨折患儿46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热疗组及热疗+关节活动组。3组患儿均采用克氏针进行手术内固定处理,其中治疗组术后给予远红外线热疗及关节活动度训练(包括上肢持续被动活动训练);热疗组术后给予远红外线热疗;热疗+关节活动组术后给予远红外线热疗及关节活动度练习(不包括上肢持续被动活动训练)。各组患儿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3组患儿经2周相应治疗后,其肘关节功能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治疗组肘关节活动度改善最显著,热疗+关节活动组次之,热疗组最差,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肘关节功能恢复总有效率及优良率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远红外线热疗、关节活动度训练(包括上肢持续被动活动训练)联合治疗肱骨髁上骨折具有协同效应,对提高患儿术后疗效具有重要意义,可明显促进患儿肘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椎间打压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1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腰椎滑脱症患者39例,其中退变性滑脱14例,峡部裂性滑脱25例.L4椎体滑脱22例,L5k椎体滑脱17例.按Meyerding滑脱程度分级标准:Ⅰ度滑脱11例,Ⅱ度滑脱27例,Ⅲ度滑脱1例.C型臂X线机透视定位下在滑脱椎体及其下位椎体间植入椎弓根螺钉,行滑脱椎体全椎板减压术,安放固定棒并撑开椎间隙,进行滑脱椎体复位及临时固定,处理椎间隙,行椎间打压植骨融合术,调整钉棒进行椎间适度加压,以植骨块稳定为度.结果 本组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个月至4年,平均15个月.滑脱椎体完全复位28例,不完全复位11例.采用Prolo腰椎术后功能评定标准,治愈35例,有效4例,无效0例.结论 椎间打压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一种安全、有效术式,融合率高,费用较低,易被患者接受和选择.  相似文献   
10.
王传文 《临床荟萃》2000,15(12):560-561
血清铁蛋白(Ferritin,Ft)已广泛应用于肝病、血液病和恶性肿瘤等的诊断,但脑脊液(CSF)中Ft测定在脑部肿瘤中的应用价值,国内文献报道较少。我们选择确诊的178例脑肿瘤患者,测定了Ft在其CSF中的水平,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标本来源 经临床、CT、MRI、术后病理和实验室检查等确诊的本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共178例,肝功能、血液学贫血指标均无明显改变。其中男98例,女80例,年龄1~57岁,平均31.4岁,分为三组,各组间年龄、性别无显著差异(P>0.05),疾病对照组:外伤、发热、血管神经性头痛、中风康复患者共50例;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