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多曲方丝弓技术治疗上颌骨陈旧性骨折后开(牙合)的效果。方法应用多曲方丝弓技术对25例上颌骨陈旧性骨折因错位愈合导致的开胎患者进行正畸矫治,观察患者咬合关系的恢复情况。结果25例患者咬合关系和咀嚼功能恢复良好;SN-MP减小,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8,P〈0.01);上下颌(牙合)平面获得重建,下颌骨发生了逆时针旋转,开(牙合)得以解除。结论多曲方丝弓技术是治疗上颌骨陈旧性骨折后开猞的一种快速、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硬膜外自控镇痛在子痫前期患者分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云娥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5):2165-2167
目的:探讨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在子痫前期患者分娩中的效果及对患者产程、血压的影响。方法:泉州市妇幼保健院于2005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子痫前期患者中57例经阴道试产,在全程胎心监护下,对其中19例产妇用硬膜外自控给药进行分娩镇痛(观察组),另外38例未干预的产妇(对照组)比较镇痛效果,产程进展、分娩方式、产后2 h出血量、产程中血压及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分娩镇痛效果非常显著(P<0.001),两组产程中血压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产程进展、分娩方式、产后2 h出血量及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自控镇痛有良好的分娩镇痛效果,且有助于降低血压,尤其适合在子痫前期患者分娩中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行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对镇痛效果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福建省泉州德诚医院收治临产后要求分娩镇痛产妇2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126例,对照组在宫口开大3~4 cm时实施镇痛,实验组在宫口开大1~2 cm时实施镇痛,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及分娩结局。结果实验组的第一产程时间低于对照组[(403.25±39.5)min vs(420.34±41.3)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1级产痛例数高于对照组(112 vs 86),2级、3级产痛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4 vs 19,0 vs 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产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自然分娩100例,剖宫产20例,产钳助产6例,自然分娩率79.4%,剖宫产率15.9%,产钳助产率4.8%;对照组自然分娩98例,剖宫产21例,产钳助产7例,自然分娩率77.8%、剖宫产率16.7%,产钳助产率5.6%;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产钳助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4、0.029、0.081,P>0.05)。实验组产后2 h出血量为(198.4±40.6)mL,对照组为(215.3±31.4)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4,P>0.05)。实验组新生儿5分钟Apgar评分为(9.5±0.4)分,对照组为(9.3±0.5)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3,P>0.05)。结论宫口开1~2 cm实施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相比宫口开3~4 cm镇痛减轻产妇产痛,不影响产程和母婴结局,适于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53例子宫内窥镜检查结果,发现内膜息肉15例,粘膜下肌瘤13例,癌3例,其他异常6例。内窥镜检与手术或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5%及79%。另外还直接观察7例幼女、处女的阴道及宫颈病变。内窥镜简便、无损而结果准确,有助于某些妇科疾患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子宫内膜骨化症4例。患者均有自然流产或人工流产,流产后痛经,经期紊乱,3例继发不孕。腹部平片、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B 型超声波检查和子宫腔镜检查均符合宫内膜骨化症的诊断;在刮出的宫内膜或排出物中,肉眼可见骨性碎片,并经显微镜检查证实。病人接受多次刮宫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种西药合用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至2019年3月所开具的西药处方单3000张,出现不良反应患者200例,并对以上处方单利用回顾性的研究统计学方法来进行统计多种西药合用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分析。结果通过对本院3000张西药处方单进行分析,有200张西药处方单中出现药物配伍不当而引发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主要原因包括用量不当、重复用药、药理拮抗以及用法不当,分别占据了25.0%、24.0%、26.0%、25.0%;因药物之间不配伍而导致患者出现多种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发热、恶心、头晕、呕吐以及睡眠不足,分别占据了31.0%、7.0%、29.0%、16.0%、17.0%。结论针对多种西药出现匹配不当的情况下,患者处出现不同程度上的药物不良反应,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继续发生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需要加强医生对于药理知识的掌握,并严格根据患者的病情来进行药物给予,避免患者出现因药物不合未发生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家庭医生式服务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血压联合达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2型糖尿病的社区管理模式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于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右安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访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400例,依据患者自愿签约原则,以240例签约并接受家庭医生式服务的患者为管理组,160例未签约家庭医生的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社区常规随访管理;管理组给予家庭医生式服务下的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模式,包括建立契约式服务、强化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依托信息化技术。于管理前和管理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联合达标率和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评分。并随机抽取24例管理组患者,进行小组访谈,访谈内容为其对家庭医生式服务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管理随访1年后,对照组失访5例,管理组失访4例,最终将对照组155例、管理组236例纳入本研究。管理前,对照组、管理组的血糖、血脂、血压联合达标率分别为7.7%(12/155)、8.1%(19/236),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1年后,对照组、管理组的血糖、血脂、血压联合达标率分别为12.3%(19/155)、19.9%(47/23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sitic回归分析显示,签约并接受家庭医生式服务是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血压联合达标的影响因素(P<0.05)。管理前,两组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治疗维度评分及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1年后,两组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治疗维度评分及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例患者均表示对家庭医生式服务满意或比较满意。结论 家庭医生式服务下的社区2型糖尿病管理模式提高了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联合达标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膀胱全切术原位新膀胱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方法。方法:对膀胱全切原位新膀胱术患者进行入院时、术前、术后和出院前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心理疏导、传授卫生保健知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指导患者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和各种管道护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做好出院指导。结果:减轻了患者心理压力,增强了护患关系,有利于配合医务人员做好术前准备,使患者安全顺利渡过围手术期。结论:通过对膀胱全切原位新膀胱术的患者进行有计划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增加了健康知识,提高了手术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自2005年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患者安全目标的医院管理年活动以来,防范或减少患者坠床、压疮事件等不良事件发生,已成为医院护理管理的重点。对于年老体弱、昏迷、手术后自主活动能力丧失、瘫痪等需要长期卧床的病人,需要及时更换体位。笔者在临床进行充分对比调研后,发明制作了卧床病人专用翻身靠垫,经过4年多的临床应用,实践证明该卧床病人翻身专用靠垫统一设计、配置,确保了长期卧床病人的舒适与安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