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2023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观察Solis融合器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前路减压椎间融合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4年7月至2007年7月收治的2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前路减压Solis融合器椎间融合治疗,并进行术后观察,对其术后临床症状、X线片进行数据记录分析.结果 28例患者手术成功率100%,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术前平均(10.1±0.4)分,术后平均(14.6±0.6)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8例患者随访5~36个月,优15例,良11例,可2例,优良率为92.86%.椎间隙在术后3~6个月全部骨性融合,无明显高度丢失,融合器无移位.结论 Solis融合器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手术的应用中具有操作简单、手术并发症少、固定稳定、融合率高、维持了椎间隙生理高度及颈椎生理曲度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牛存良 《中国基层医药》2004,11(10):1231-1232
由于腓总神经的特殊解剖特点,在医治过程中最易引起损伤,导致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现就我院1993~2003年收治19例医源性腓总神经损伤的诊治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病人,男,55岁。腰骶部及双下肢疼痛麻木半年,加重3 d。病人疼痛为持续性钝痛,弯腰活动后加重,平卧休息后可稍缓解。连续行走200 m即感到双下肢无力,需休息后方能继续行走。病程中,无低热、盗汗,体重无明显变化。病人自诉无结核病及结核接触史。查体:脊柱曲度变直、活动受限,腰骶部叩击痛(+),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加强实验(+),以右侧为著,双踝、双拇指背伸肌力约Ⅳ级,双足跖屈肌力约Ⅳ级。入院时携带外院腰椎MRI  相似文献   
4.
背景:双动半髋关节置换及全髋关节置换均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可靠方法,但具体哪种方式疗效更好临床上仍有争议。 目的:观察人工关节置换的不同方案用于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的实际疗效,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54例65岁以上的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采用分次骨水泥双动人工关节置换进行治疗;对照组27例,采用骨水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进行治疗,随访2年,记录两组患者Harris得分以评估疗效,随访复发率、不良事件及材料宿主反应。 结果与结论:应用分次骨水泥双动人工关节置换的观察组疗效与对照组相似(89%,81%,P > 0.05),但2年随访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30%,P < 0.05),且均未发生脱位、髋臼磨损、假体松动等严重并发症。结果提示,分次骨水泥双动人工关节置换用于高龄转子间骨折的中期效果与全髋关节置换相似,但显著降低了复发率。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5.
三踝骨折为踝关节骨折较严重损伤,如后踝骨折块超过关节面25%~30%时需切开复位固定,但多暴露困难,不易操作固定。我们采用C臂机透视下闭合复位,经胫前拉力螺钉固定后踝骨折22例,成功19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臭氧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治疗效果及改进注射方式后的疗效.方法 对收治的158例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以人院时间先后随机分为常规注射组(79例)和冲洗式注射组(79例)进行椎问盘髓核臭氧消融术治疗.结果 158例手术均获成功,常规注射组显效30例,有效33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79.7%,术后出现"反跳症"现象12例;冲洗式注射组显效47例,有效2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1.1%,术后出现"反跳症"现象1例.两组间总有效率及术后"反跳症"现象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疗效明确、创伤小、无明显不良反应等优点,而改用冲洗式注射治疗可减少术后症状的"反跳症"现象,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术者角度出发探讨股骨锁定钢板断裂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骨科收治的76例应用锁定加压钢板(LCP)作为内固定材料进行治疗的股骨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76例患者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其中有5例发生了内固定材料的断裂,占总数的6.58%。3例为股骨干骨折、1例为股骨髁上骨折、1例为转子下骨折。1例为钢板、螺钉固定不当所致;2例为骨质缺损导致的骨愈合延迟所致(其中1例伴有体质的肥胖);1例为体质肥胖过早负重所致;1例为骨质疏松再次摔倒所致。5例患者中,有3例进行了交锁髓内钉、2例继续选用LCP,均进行了自体髂骨的大量移植。结论股骨骨折选用的LCP应严格根据LCP的适应证、遵循手术规范操作、尽可能一期植骨,同时在康复过程中加强与患者交流,尽可能避免过早负重及再次外伤。  相似文献   
8.
对我院近年骨转移肿瘤误诊13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3例,女10例,年龄44~70岁,平均65.4岁.明确原发部位11例,其中肺部肿瘤4例,纵隔肿瘤1例,消化道肿瘤转移4例,前列腺癌转移1例,肝癌转移1例.死亡时原发灶不明确2例.转移至椎体9例,其中误诊为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5例,误诊为结核3例,误诊颈椎间盘突出、颈椎骨质增生症1例.转移至四肢3例,误诊为结核2例,误诊为原发肿瘤1例,转移至肋骨误诊结核1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生物型假体在高龄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自2008-2012年,我科应用半髋置换术治疗80岁以上移位性股骨颈骨折(GardenⅢ、Ⅳ型)患者76例,按住院号单双号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应用骨水泥型假体置换的患者42例,应用生物型假体置换的患者34例。术后评估手术时间、心肺功能意外事件的发生、下地活动时间及各时段Harris评分等相关指标。结果 7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6.0±4.5)个月;术后随访,两组均未发现假体松动和双下肢不等长(差距>1 cm)的患者。生物型置换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骨水泥组。两组下地活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组有2例患者在术中出现心肺意外而死亡。两组患者术后6、12、18个月时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患者移位性股骨颈骨折采用生物型假体半髋置换术治疗,近期疗效肯定,且心肺意外事件的发生少于应用骨水泥型假体置换治疗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分析在髓芯减压基础上行自体松质骨植入和同种异体骨植入两种方法治疗早期(塌陷前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24例(27髋),按病床单双号随机分为自体松质骨组14例(15髋),同种异体骨组10例(12髋);自体松质骨组在髓芯减压基础上行自体松质骨植入治疗,同种异体骨组在髓芯减压基础上行同种异体骨植入治疗.术后对症治疗、定期复查,观察疗效.结果 24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4个月.自体松质骨组15髋均稳定,同种异体骨组12髋中10髋稳定.自体松质骨组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分别为(44.7±6.5)、(50.2±7.4)、(92.2±6.3)、(96.8±3.5)分,同种异体骨组分别为(45.6±5.7)、(65.3±6.5)、(91.5±7.6)、(92.3±4.4)分,两组术后3、6、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髓芯减压基础上与同种异体骨植入相比,自体松质骨植入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稳定程度好、能够显著缓解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