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竹节香附素A对缺氧条件下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取体外低氧环境下HepG2细胞进行不同干预:特定浓度(10 μg/ml)竹节香附素A不同作用时间(0 h、6 h、12 h、24 h);不同浓度(0、5、10、20 μg/ml)竹节香附素A特定作用时间(24 h)处理,通过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epG2细胞HIF-1α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体外低氧环境下HepG2细胞可见HIF-1α mRNA和蛋白强表达,特定浓度(10 μg/ml)竹节香附素A可显著抑制HIF-1α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药物作用0 h、6 h、12 h、24 h时HIF-1α mRNA 条带灰度值(A/A0)分别为0.73±0.08、0.44±0.12、0.24±0.09、0.07±0.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IF-1α蛋白A/A0比值分别为2.31±0.33、1.70±0.17、1.30±0.96、0.09±0.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浓度竹节香附素A特定作用时间(24 h)处理可显著抑制HIF-1α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药物浓度0、5、10、20 μg/ml处理,HIF-1α mRNA A/A0比值分别为0.65±0.07、0.43±0.08、0.19±0.03、0.08±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IF-1α蛋白A/A0比值分别为0.84±0.08、0.39±0.06、0.28±0.04、0.08±0.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竹节香附素A对缺氧条件下肝癌HepG2细胞HIF-1α mRNA和蛋白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并存在时间-剂量依赖性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诊断价值。方法 根据腹水性质,将我院住院的15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分为SBP组90例,非SBP组60例,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PCT、IL-6和CRP,利用ROC曲线分析PCT、IL-6和CRP对SBP的诊断价值。结果 1)血清PCT在SBP组、非SBP组、对照组分别为(0.78±0.59)ng/mL、(0.18±0.16)ng/mL、(0.05±0.03)ng/mL,SBP组高于非SBP组和对照组(P值均<0.05),非SBP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IL-6及CRP在SBP组分别为(87.89±43.33)pg/mL及(40.53±31.98)mg/mL,非SBP组分别为(41.90±25.38)pg/mL及(13.29±11.33)mg/L,对照组分别为(5.23±12.13)pg/mL及(3.13±2.24)mg/L,SBP组血清IL-6及CRP均高于非SBP组和对照组(P值均<0.05),非SBP组血清IL-6及CRP亦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3)PCT在ROC曲线下面积为0.903,较IL-6及CRP在ROC曲线下面积大(分别为0.721及0.674)(P<0.05),而IL-6与CRP在ROC曲线下面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PCT、IL-6和CRP作为诊断指标来判断SBP,最佳临界值分别为0.63ng/mL、72.58pg/mL和38.87mg/L,所对应的灵敏度分别为90.1%、83.4%和88.2%,特异度分别为82.9%、76.3%和67.5%。结论 血清PCT、IL-6及CRP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SBP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而以PCT的诊断价值最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43例AIH患者(包括活动期31例和缓解期12例),并选择1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 CD4+、CD8+T细胞表达PD-1的细胞百分比。结果 AIH 组外周血 CD4+、CD8+T 细胞表达 PD-1的细胞百分比(分别为7.36±4.45%、6.71±3.84%)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78±2.32%、3.47±2.18%)(P均<0.05);AIH活动期组外周血 CD4+、CD8+T细胞表达PD-1的细胞百分比(分别为8.73±6.81%、7.44±2.75%)明显高于缓解期组(分别为5.42±2.14%、4.82±2.04%)和对照组(分别为3.78±2.32%、3.47±2.18%)(P均<0.05),且缓解期组高于对照组(P<0.05)。 AIH患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 PD-1表达与 TBIL、ALT、AST及 IgG水平均成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781、0.887、0.825、0.893,P均<0.05)。结论 AIH患者外周血 CD4+、CD8+T 细胞表面 PD-1表达上调,且与肝功能指标成正相关,提示PD-1可能在AIH的发生及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1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表面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配体1(PD-L1)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肝脏炎症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以2014年1月-2017年8月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收治的62例1型AIH患者(活动期43例和缓解期19例)为研究对象,并选择2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率。计量资料两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t或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 1型AIH组患者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率[(10.94±4.52)%、(9.93±3.32)%]均高于对照组[(5.42±2.64)%、(4.86±2.16)%](t值分别为7.12、6.41,P值均0.05);1型AIH活动期患者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率[(12.45±5.61)%、(11.13±4.63)%]均高于缓解期[(7.88±3.85)%、(7.36±3.12)%]和对照组[(5.42±2.64)%、(4.86±2.16)%](F值分别为15.76、13.54,P值均0.05),且缓解期组亦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1型AIH患者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率在G0组[(7.88±3.85)%、(5.36±3.12)%]、G1~2组[(10.13±4.74)%、(10.45±4.34)%]及G3~4组[(15.63±5.98)%、(14.73±5.12)%]逐渐升高(χ2值分别为12.14、10.32,P值均0.05)。1型活动期AIH患者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率与TBil、ALT、AST、GGT及Ig G水平均呈正相关(CD4+T淋巴细胞:r值分别为0.687、0.736、0.702、0.647、0.824;CD8+T淋巴细胞r值分别为0.673、0.719、0.680、0.631、0.817,P值均0.01),且1型AIH患者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率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亦均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768、0.721,P值均0.05)。结论 1型AIH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PD-L1高表达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密切相关,提示PD-L1可能参与了1型AIH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GCV)联合人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临床诊断为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85例患儿随机分成3组。GCV+IVIG组22例:常规保肝治疗基础上,加用GCV和IVIG;GCV组33例:常规保肝治疗基础上,加用GCV;对照组30例:常规保肝治疗;疗程均为28d,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及肝脏大小等变化。结果 (1)3组患儿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及肝脏大小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3组患儿治疗后比较:对照组TBIL、DBIL、ALT、AST及GGT均高于GCV+IVIG组,除AST外亦均高于GC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GCV+IVIG组、GCV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之间肝脏大小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GCV组患儿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33.3%)明显高于GCV+IVIG组、对照组(9.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均未发生血红蛋白(Hb)下降及肌酐(Cr)升高。结论 GCV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疗效显著、安全,而联合IVIG不增加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21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按有无SBP分为SBP组(128例)和非SBP组(90例).对2组年龄、性别、血清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Child-Pugh分级、腹水总蛋白和是否合并糖尿病、上消化道出血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示:SBP组血清TBIL高于非SBP组,血清ALB、PTA及腹水总蛋白低于非SBP组(均P<0.05);SBP组Child-Pugh C级、合并糖尿病及上消化道出血的比例分别为77.34%、12.50%及9.38%,非SBP组Child-Pugh C级、合并糖尿病及上消化道出血的比例分别为48.89%、3.33%及2.22%,SBP组均明显高于非SBP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血清TBIL、Child-Pugh分级及腹水总蛋白进入回归模型,这3项指标是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发生SB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SBP的危险因素众多,其中血清TBIL、Child-Push分级、腹水总蛋白是发生SBP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 对乙肝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应用抗生素的指导价值。方法将134 例乙肝肝硬化并发SBP 患者随机分为CD64 组(73 例)和对照组(61 例),CD64 组根据中性粒细胞CD64 作为开始和停用抗生素的依据;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应用抗生素。比较两组患者的抗生素疗程、抗生素费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临床有效率及病死率。结果CD64 组抗生素疗程8 d(6~14 d)、抗生素费用781 元(458~4 297 元)、住院时间15 d(6~29 d)、住院费用7 328 元(4 951~13 916 元)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1 d(7~20 d),1 084 元(728~5 822 元),20 d(10~35 d),10 239 元(5 325~19 824 元)。治疗结束后CD64 组与对照组患者Child-pugh 评分[(9.26±3.24)vs(9.72±3.12)]、MELD 评分[(16.16±8.04)vs(15.71±8.13)]、临床有效率(90.41% vs 91.80%)和病死率(4.11% vs 3.28%)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CD64 可作为乙肝肝硬化并发SBP 患者临床抗生素应用的参考指标,并能够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和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清可溶性凝聚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及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在诊断ACS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为冠心病(CHD)患者55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10例,ACS 45例,以经CAG排除CHD的非特异性胸痛...  相似文献   
9.
新型隐球菌是一种重要的致病性真菌,它主要引起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感染。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细胞毒性药物、免疫抑制剂及各种体内侵入性诊疗技术等在临床的广泛应用,真菌感染逐步升高。肝硬化腹水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情况也屡见报道,但新型隐球菌性腹膜炎的报道较少,笔者遇到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PD-1)及其配体1(PD-L1)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不同分期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AI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43例AIH患者(包括活动期31例和缓解期12例)肝组织,并选择9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定量分析系统检测肝组织内PD-1及PD-L1的表达情况,并比较不同病情分期PD-1及PD-L1表达的差异。结果 AIH患者肝组织PD-1为(10.12±5.31)%,高于对照组(1.74±0.37)%,(P0.05),AIH活动期肝组织PD-1为(15.68±6.31)%,高于缓解期(6.24±3.25)%,(P0.05)。AIH患者肝组织PD-L1为(7.45±4.29)%,高于对照组(1.48±0.32)%,(P0.05);AIH活动期肝组织PD-L1为(9.47±4.67)%,高于缓解期(4.78±2.43)%(均P0.05)。结论 PD-1及其配体PD-L1在AIH患者肝组织中高表达,提示其可能参与了AIH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