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实验在6只蟾蜍和19只小白鼠上进行。观察紫苏外用于血管是否有收缩血管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用药后的血管口径与用药前相比,均能明显缩小,有统计意义(p<0.05~p<0.01)。这种收缩血管的作用,不为α-受体阻断剂所阻断。此外去鞣酸紫苏和去阳离子紫苏,均能使血管收缩。设想紫苏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共同参与血管的收缩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难治性产后出血的止血方法及并探讨止血失败的原因。方法:对82例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产妇分别采用5种止血方法进行治疗,其中宫腔填塞纱条或球囊29例,盆腔动脉栓塞11例,盆腔血管结扎15例,子宫压迫缝合20例,子宫压迫缝合+宫腔填塞7例,观察分析各种方法的止血效果及失败原因。结果:82例(其中宫缩乏力52例,前置胎盘20例,胎盘植入10例)难治性产后出血产妇的出血量为1300~9300 ml。本组止血成功66例,止血失败16例,宫腔填塞纱条或球囊、盆腔动脉栓塞、盆腔血管结扎、子宫压迫缝合、子宫压迫缝合+宫腔填塞的止血成功率分别为83.0%、81.8%、86.6%、70.0%、85.7%;平均手术时间为(45±10) min。结论:以上5种止血方法对难治性产后出血后均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其中盆腔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癌中MTA1蛋白表达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MTA1)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8例正常宫内膜,48例宫内膜癌中MTA1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中MTA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64.58%)明显高于正常宫内膜(5.56%)(P<0.001),其中,雌激素受体阴性组的表达高于阳性组(P<0.001)。低分化的宫内膜癌,较之中、高分化者,有更高水平的MTA1蛋白表达(P=0.001),有肌层浸润组的蛋白表达率高于无肌层浸润组(P=0.017)。未发现MTA1蛋白的表达与宫内膜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MTA1蛋白的过表达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组织浸润过程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其阳性表达与雌激素受体阴性的宫内膜癌关系更密切。MTA1蛋白有望成为子宫内膜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癌中MTA1蛋白表达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MTA1)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8例正常宫内膜,48例宫内膜癌中MTA1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中MTA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64.58%)明显高于正常宫内膜(5.56%)(P〈0.001),其中,雌激素受体阴性组的表达高于阳性组(P〈0.001)。低分化的宫内膜癌,较之中、高分化者,有更高水平的MTA1蛋白表达(P=0.001),有肌层浸润组的蛋白表达率高于无肌层浸润组(P=0.017)。未发现MTA1蛋白的表达与宫内膜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MTA1蛋白的过表达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组织浸润过程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其阳性表达与雌激素受体阴性的宫内膜癌关系更密切。MTA1蛋白有望成为子宫内膜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盆腔局部复发或未控的患者行同步放化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2016年12月宫颈癌术后复发或未控进行补救性放化疗患者32例。从宫颈癌术后到复发的平均间隔时间是27个月。全盆腔体外放疗的剂量临床靶区剂量(CTV)50.0~50.4 Gy,肿瘤靶区(GTV)在CTV基础上局部推量10.0~15.0 Gy。在体外放疗结束后,针对残端复发患者进行阴道模后装放疗,总量15.0~30.0 Gy。32例患者均接受顺铂同步化疗,10例患者在同步放化疗后接受了顺铂联合紫杉醇的巩固化疗。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治疗反应的预测因素,采用时序检验方法分析最初的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分期、盆壁浸润、复发肿瘤大小和缓解状态与生存状态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完成了剂量≥50.0 Gy的放疗。26例(81.2%,26/32)患者得到完全缓解。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FIGO分期、复发肿瘤的大小及盆壁的浸润是达完全缓解的重要预测因素。5年无进展生存期、局部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是68.7%,78.1%,81.3%,75.0%。单变量时序检验表明,FIGO分期、盆壁浸润和完全缓解状态是影响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率的重要因素。同步放化疗轻中度急性和晚期毒性发生率为4例(12.5%)和1例(3.1%)。维持性化疗的急性毒性发生率为40%(4/10)。结论对于局限于盆腔的复发或未控宫颈癌,积极补救行同步放化疗是可行的,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和可接受的毒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单独使用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输卵管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 2009年5月-2011年12月入院的24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对照组只进行甲氨蝶呤的注射治疗。20 mg/次肌肉注射,1次/d,治疗5 d。实验组为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米非司酮采取空腹口服的方式,100 mg/次,2次/d。甲氨蝶呤的使用方法同对照组。结果实验组有效117例(97.5%),平均治疗天数为(14.8±5.07)d;对照组有效109例(90.8%),平均治疗天数为(21.17±5.8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输卵管异位妊娠疗效优于单用甲氨蝶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