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脾破裂出血病人病情危重、发展快,易出现失血性休克;抢救中快速有效地补充血容量、抗休克、及时手术止血是治疗的主要措施。近年来,在抢救此类患者的过程中,我院先后对30例患者采用了自体血回收输注的办法来解决输血的问题,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瘫痪的大鼠和白兔,经过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后,竟然能够恢复肌力,重新站立并缓缓爬行。今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医院(原河南医大一附院)等单位进行的“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截瘫动物的研究”取得成功,标志着我国此项系列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同时也给瘫痪病人重新站起带来了希望。为了回答人们对这项研究提出的有关问题,我们走访了这项研究的课题负责人之一——郑州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杨波副教授。  相似文献   
3.
1990年3月6日交叉配血时,发现由IgM抗—M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一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38岁。既往无输血史,因宫外孕手术需输血,血型鉴定为AB型,但与AB型血做交叉配血时,发现其血清凝集部分AB  相似文献   
4.
输血患者Rh血型鉴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h血型不合输血可产生危及生命的溶血性输血反应,Rh阴性未婚妇女如输入Rh阳性血而产生同种抗体,婚后怀孕可发生新生儿溶血病,为了确保患者输血安全,避免Rh阴性妇女产生同种抗体,我们对本院48 760例患者进行常规盐水抗-D鉴定患者Rh血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用乙醚放散法,以O型R1R1,R2R2和rr为试剂红细胞,鉴定19例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自身抗体的血型特异性。结果;4例自身抗体具有血型抗原特异性,其中抗-E1例,抗C1例,抗e2例。提示:进行自身抗体血型特异性的鉴定,是防止医源性溶血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6.
7.
自1978年~1990年期间,发现7例因MN血型抗体引起配血不合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用乙醚放散法,以O型R1R1,R2R2和rr为试剂红细胞,鉴定19例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自身抗体的血型特异性。结果:4例自身抗体具有血型抗原特异性,其中抗E1例,抗C1例,抗e2例。提示:进行自身抗体血型特异性的鉴定,是防止医源性溶血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9.
1 病历摘要患者女,35岁,已婚,汉族。1986年10月11日首次住院,临床诊断为肝硬化。1987年8月22日以反复呕血、腹泻再次入院,检查Hb 50 g/L,WBC 6×10~9/L,Plat 32×10~9/L。入院后,患者反复上消化道出血、休克,多次输AB型血(采用盐水介质配血法,主次侧均阴性)。前3次输血未发生输血反应,以后输  相似文献   
10.
温廷勇 《医药世界》2010,(9):1057-1057,1060
“非传染性的输血危险”目前已被国际输血医学界的人士认为是当前影响“输血安全性”的主要因素,严重威协患者的输血安全,增加了医患纠纷的潜在风险。我院针对“非传染性的输血危险”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技术,大力加强“非传染性的输血危险”的防范,有力提高了患者输血安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