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目的 研制应用于院前及入院后3 h内的创伤患者低体温风险评估量表并验证其信效度。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构建创伤患者低体温风险评估初始量表,并收集91例创伤患者的资料,进行条目筛选和信效度检验。结果 构建的量表包括2个维度,11个一级条目,25个二级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出2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8.171%;各条目在其所属公因子的负荷值为0.535~0.877;效标(耳温)相关系数为0.804,预测创伤患者低体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4,95%的置信区间为0.866~0.982(P<0.001),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75。结论 创伤患者低体温风险评估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作为临床辅助低体温识别和预测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急诊创伤患者低体温院内评估处置现状,为规范临床创伤患者的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制创伤低体温救治问卷对42所医院急诊科的230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42所医院中17所创建了创伤中心;调查对象中分别有29.13%、17.39%的医护人员会对患者进行创伤修正评分、损伤严重评分;39.57%的医护人员会测量创伤患者的耳温,5.22%的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测量频率,14.78%的医护人员会对血压90 mmHg的患者进行体温的监测;分别有13.48%、6.96%、25.22%的医护人员会使用升温毯、电热毯、加温输液给创伤低体温患者进行复温;是否成立创伤中心的医院在低体温评估、体温监测及复温措施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急诊创伤患者低体温的评估、监测、复温情况均不容乐观,管理者应积极引进有效的设备运用于临床,同时积极开展关于低体温相关知识的培训,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创伤低体温认知水平,完善创伤患者低体温的救治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方法研究院前大量输入冷液体诱导亚低温治疗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效果。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INAHL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建库至2018年10月发表的有关院前大量输入冷液体诱导亚低温治疗心脏骤停患者应用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并应用RevMan 5.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9篇文献,其中,英文文献8篇,中文1篇,共4 027例患者。经院前诱导亚低温治疗组和常规救治组患者入院时的体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91,95%CI:-1.10~-0.71,Z=9.25,P<0.01)。2组出院时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1,95%CI:0.92-1.12,P=0.81);2组神经功能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8,95%CI:0.86-1.11,P=0.70);2组心脏骤停再次发生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18,95%CI:0.99-1.41,P=0.06);以及2组患者肺水肿发生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12,95%CI:0.75-1.67,P=0.57)。结论 院前大量输入冷液体能明显降低患者入院时的体温,但其并不能改善患者的生存或神经功能情况。关于院前大量输入冷液体是否会增加肺水肿的发生率和患者心脏骤停再次发生率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归纳与总结创伤后患者低体温发生现状、评估工具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日后结合相关影响因素研制针对创伤患者的评估工具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外创伤后患者低体温的相关文献,根据文献结果 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描述了创伤后低体温发生现状,介绍了2种主客观量表的概念、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归纳并分析了包括人口学因素、创伤相关因素、急救现场因素、医源性因素、其他因素共5个方面影响创伤后患者低体温发生的因素.结论 目前低体温评估工具对创伤患者缺乏特异性,可在了解创伤患者低体温发生相关因素的基础上,结合普适性低体温评估工具和创伤患者低体温发生的影响因素,研制针对创伤患者低体温发生的风险评估量表,实现早期识别,预防或减少低体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