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7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12例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其中男性4例,女性8例;年龄24~65岁,平均53.6岁;致伤原因均为道路交通伤。患者采用屈曲位复位,植骨后使用内外侧钢板固定。观察患者术后平台后倾角、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评分)、关节屈曲度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X线片显示均获得解剖复位。术后均无膝关节反曲,患者均得到随访6~18个月,平均9.7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12周,平均10.0周。所有患者术后测量后倾角5°~9°(平均7.9°),术后半年5°~10°(平均7.7°)。HSS评分90~98分(平均93.6分)。术后半年关节屈曲度120°~145°(平均131°),伸直均为0°。术后无一例发生钢板及螺钉断裂现象。结论通过恢复正常后倾角及关节面平整,充分植骨及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2.
背景:髋关节表面置换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与传统的全髋关节置换相比哪种方式的效果更好仍有较大争议。 目的:通过综合分析已发表的文献,探讨比较髋关节表面置换与传统的全髋关节置换的优缺点。 方法:检索1900年1月至2012年7月关于髋关节表面置换和全髋关节置换的随机对照研究,严格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并提取资料。采用RevMan5.1.6进行统计学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0个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髋关节表面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在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失血量、置换后1年Harris评分、置换后1年美国加州大学髋关节功能评分、置换后2年血清钴、铬离子水平方面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髋关节表面置换组置换后平均髋臼倾斜角大于全髋关节置换组。结果说明髋关节表面置换和全髋关节置换的短期随访结果并无明显的差异,但二者远期效果如何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
正意外创伤(工伤、车祸等)作为一种突发的,可致肢体伤残甚至危及生命的负性事件,对伤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复合伤合并小肠破裂是普外科较常见的严重疾病[1]。外伤导致的闭合性髂股动脉损伤会导致下肢动脉供血障碍,伤情复杂、严重;而保留肢体可能造成大量坏死组织毒素吸收,危及生命[2]。但截肢又会对伤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等会产生巨大影响[3],两者之间矛盾。本文介绍了多学科护  相似文献   
4.
 肿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其发生机制包括高凝、血管内皮损伤、血流瘀滞等多种因素。DVT临床危害大,早期诊断及预防性抗凝治疗有重要意义,但目前针对肿瘤患者尚无确定的预防性抗凝治疗标准。  相似文献   
5.
背景:髋关节表面置换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与传统的全髋关节置换相比哪种方式的效果更好仍有较大争议。目的:通过综合分析已发表的文献,探讨比较髋关节表面置换与传统的全髋关节置换的优缺点。方法:检索1900年1月至2012年7月关于髋关节表面置换和全髋关节置换的随机对照研究,严格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并提取资料。采用RevMan5.1.6进行统计学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0个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髋关节表面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在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失血量、置换后1年Harris评分、置换后1年美国加州大学髋关节功能评分、置换后2年血清钻、铬离子水平方面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髋关节表面置换组置换后平均髋臼倾斜角大于全髋关节置换组。结果说明髋关节表面置换和全髋关节置换的短期随访结果并无明显的差异,但二者远期效果如何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综合分析已发表文献,探讨拉力螺钉治疗髋臼骨折的效果。[方法]通过系统检索从1950年1月~2012年10月使用拉力螺钉治疗髋臼骨折的相关文献,按照排除标准筛选后,提取需要的数据,通过循证医学方法加权汇总分析。[结果]共检出524篇相关文献,经逐步筛选后有9篇被纳入分析,共有240名患者241髋,平均加权年龄为48.7岁,平均加权随访时间为34.1个月,加权后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失血量、术后优良率、手术相关并发症等指标令人满意。[结论]螺钉固定治疗髋臼骨折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并评估对肱骨外上髁炎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类固醇激素介入治疗和体外冲击波治疗的临床疗效的差异。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门诊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61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超声引导下类固醇激素介入治疗组(A组)31例和体外冲击波治疗组(B组)30例。采用t检验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PRTEE功能评分和握力变化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组间复发率的差异。 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7.2±0.9)个月。治疗后1个月时,A组VAS评分低于B组[(1.8±0.4)分vs(3.2±0.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0959,P<0.001);治疗后3个月时,2组VAS评分和PRTEE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时,A组VAS评分和PRTEE功能评分均低于B组[(1.7±0.3)分vs(2.8±0.4)分;(13.2±2.9)分vs(22.3±5.1)分],A组握力变化和复发率也低于B组[(12.3±2.5)% vs(28.4±3.2)%;0/31 vs 4/3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2.1772、-8.6024、-21.9381,P<0.001、<0.001、<0.001、=0.035)。 结论在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时,超声引导下类固醇激素介入治疗较体外冲击波治疗具有注射精准,起效快,临床疗效持久,不易复发的优势。但体外冲击波治疗具有无创,安全的优势,也是一种适合临床应用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前外联合后内侧入路与单一后侧倒"L"形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伴冠状面半脱位的Wahlquist C型内侧胫骨平台骨折(medial tibial plateau fracture,mTP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1年4月手术治疗的44例Wahlquist C型mTPF患者资料,按手术入路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盘龙七片对大鼠胫骨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58只8周龄、SPF级SD雄性大鼠为实验大鼠,分为造模大鼠(n=48)与Sham组大鼠(n=10)。建立胫骨骨折模型大鼠,并将模型大鼠分为 Model组、盘龙七片组(Treat组)、β-catenin抑制剂组(XAV-939)及盘龙七片+β-catenin抑制剂组(Treat+XAV 939组)4组,每组10只。X光片观察大鼠胫骨骨折愈合状况;骨密度测定仪检测胫骨骨矿物质密度值(BMD);HE染色观察大鼠骨折部位结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ALP、bFGF、TNF α、IL 1β;免疫印迹法检测骨组织中p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Wnt3、β 链蛋白(β=Catenin)及淋巴增强因子1(LEF1)蛋白表达。结果 与Sham组相比,Model组骨组织影像学愈合评分、BMD、ALP、bFGF水平、Wnt3、β-Catenin、LEF1蛋白表达降低,TNF α、IL 1β水平升高;与Model组相比,Treat组骨组织影像学愈合评分、BMD、ALP、bFGF水平、Wnt3、β Catenin、LEF1蛋白表达升高,TNF α、IL 1β水平降低;Treat+XAV 939组骨组织影像学愈合评分、BMD、ALP、bFGF水平、Wnt3、β-Catenin、LEF1蛋白表达高于XAV 939组,TNF α、IL 1β水平低于XAV 939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盘龙七片可促进大鼠胫骨骨折愈合,其机制与抑制Wnt/β-catenin通路、缓解骨折大鼠机体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跨关节外固定支架对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周围软组织损伤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9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就诊的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57例,男性44例,女性13例;年龄21~56岁,平均40.4岁.患者I期均行跨关节外固定支架置入,按I期支架置入时间不同分为急诊早期(12h内)置入组(早期组,28例)和延期(24~72h)置入组(延期组,29例);待7~14d软组织损伤情况明显好转,行II期内固定手术处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一般情况、软组织损伤变化和最终膝关节功能[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结果 患者均获得12~18个月随访,平均12.6个月.早期组患者在I期和II期治疗手术时间、I期治疗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II期治疗术中出血、术后康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费用均优于延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两组术后其余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7).在软组织损伤评价方面(I期治疗术后张力性水疱、血性水疱、肿胀程度、出现皮肤皱褶时间,水疱痂皮愈合时间等),早期组显著优于延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2).结论 对于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急诊早期12h内置入跨关节外固定支架,可以最大限度地维持复位、长度和力线,保护膝关节软组织,避免软组织继发性损伤,便于II期内固定手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