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7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痔疮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影响。方法:将82例痔疮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生理变化及术后镇痛次数。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焦虑状态均高于正常,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且观察组术中心率、血压、呼吸及术后镇痛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围手术期心理干预能稳定患者情绪,消除焦虑、恐惧心理,提高疼痛阈值。  相似文献   
2.
随着向生物医学模式的过渡,5S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1]在护理工作中的运用,护理服务迎来了新的挑战,即冲破传统服务理念向“人性照顺护理理论“[2]转变.我们自开展整体化护理模式以来,实施贴心护理,建立贴心病房,提高病房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实现了护患关系零距离的目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泌尿系结石体外震波碎石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泌尿系结石体外震波碎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实验组按健康教育模型流程实施系统性教育,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健康教育.采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对2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碎石前1d、出院时进行疾病不确定感的测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实验组在碎石前1d、出院时的疾病不确定感均较入院时显著下降(P<0.01),其下降幅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健康教育模型对患者进行教育能明显降低泌尿系结石体外震波碎石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应用前列腺素E1(PGE1)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过程中配合系统化健康指导对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72例静脉注射PGE1的DP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指导组35例进行系统化健康指导,对照组37例进行一般常规护理。结果:指导组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达93.5%,对照组有效率为74.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PGE1配合系统化健康指导有利于DPN患者的康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的心理干预措施及效果评价.方法:将24例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观察组的SCL-90评分恐惧、焦虑、抑郁平均分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存在较多心理症状,实施心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有利于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泌尿系结石体外震波碎石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将60例泌尿系结石体外震波碎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实验组按健康教育模型流程实施系统性教育,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健康教育。采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对2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碎石前1d、出院时进行疾病不确定感的测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在碎石前1d、出院时的疾病不确定感均较入院时显著下降(P〈0.01),其下降幅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健康教育模型对患者进行教育能明显降低泌尿系结石体外震波碎石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信息化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从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288例,随机分为两组,145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为对照组,143例患者采用护理信息化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满意度(95.2%)明显高于对照组(8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护理信息化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可以帮助患者改善情绪,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治疗性触摸应用于体外震波碎石术中疼痛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治疗性触摸在泌尿系结石体外震波碎石术中疼痛控制的作用。方法 选择泌尿系结石行体外震渡碎石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在碎石术中采用治疗性触摸,术前不用镇痛剂;对照组术前应用镇痛剂。比较2组患者在碎石过程中的疼痛程度、血压、脉搏的变化、碎石效果。结果 2组患者碎石后血压、脉搏比较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比较,实验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一次碎石成功率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碎石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治疗性触摸有助于体外震波碎石术中疼痛的控制,避免了镇痛药带来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泌尿系结石体外震波碎石患者健康教育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泌尿系结石体外震波碎石患者健康教育模型,并验证其效果.方法 将490例碎石治疗的泌尿系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30例,实验组260例.实验组患者根据研究者制订的健康教育模型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方法.评估并比较2组患者术中疼痛情况,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术中疼痛发生率为6.9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99%,碎石有效率达99.23%;对照组相应指标分别为28.26%,16.09%,96.0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健康教育模型的建立和应用可提高体外震波碎石术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降低疾病的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治疗性触摸在泌尿系结石体外震波碎石术中疼痛控制的作用.方法 选择泌尿系结石行体外震波碎石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在碎石术中采用治疗性触摸,术前不用镇痛剂;对照组术前应用镇痛剂.比较2组患者在碎石过程中的疼痛程度、血压、脉搏的变化、碎石效果.结果 2组患者碎石后血压、脉搏比较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比较,实验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一次碎石成功率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碎石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治疗性触摸有助于体外震波碎石术中疼痛的控制,避免了镇痛药带来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