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原发性震颤(ET)患者步态和平衡功能特点,有助于更加全面地认识ET。方法:选取ET患者(研究组)和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各80例纳入研究,采用六项平衡信心活动量表(ABC-6)评估患者的平衡信心,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患者步态和平衡功能,收集患者过去一年中跌倒次数及几近跌倒的次数。结果:根据ABC-6量表检测结果,研究组平衡信心较对照组下降(P<0.01);研究组BBS评分总分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在过去一年中跌倒的次数超过对照组(P<0.01),几近跌倒的次数也较对照组增加(P<0.01)。结论:ET患者存在平衡和步态障碍,平衡信心下降,在关注患者震颤功能的同时,也需要关注ET患者的平衡功能,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干预,以防止平衡能力下降,减少跌倒。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与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572C/G基因多态性的关联关系。方法选择嘉兴市第二医院于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肺部感染,分为肺部感染组112例与无肺部感染组288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危险因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血清IL-6水平;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法检测IL-6基因-572C/G基因多态性。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合并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吞咽功能障碍和既往肺部疾病,肺部感染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和既往肺部疾病为影响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肺部感染组血清IL-6水平高于无肺部感染组(P<0.05);肺部感染组等位基因G频率高于无肺部感染组(P<0.05);肺部感染组基因型GG频率48.21%高于无肺部感染组30.21%(P<0.05)。结论年龄、合并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和既往肺部疾病均为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危险因素;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肺部感染IL-6基因-572G基因频率较高,且基因型GG频率较高,认为G基因可能是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血小板衍生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D-ECGF)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入选急性脑梗死患者73例(其中非伴随糖尿病患者32例设为A组,伴随糖尿病患者41例设为B组)、同期住院的合并2型糖尿病的非脑血管病患者30例(C组),以及不伴糖尿病的非脑血管病患者30例(D组)为研究对象。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A组和B组患者在发病后第1,3,7,10~14天时的血清PD-ECGF、VEGF浓度,C组和D组患者检测入院第1天的血清PD-ECGF、VEGF浓度。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量表对A组和B组进行NIHSS评分。结果发病后1,3,7,10~14 d,A组的PD-ECGF分别为(5.93±1.25),(5.93±1.25),(4.19±1.23)和(3.67±1.06)μg·m L-1,B组的PD-ECGF分别为(2.88±0.54),(2.84±0.53),(2.81±0.41)和(2.86±0.49)μg·m L-1;A组的VEGF分别为(172.32±31.91),(254.36±49.56),(321.80±52.20)和(195.91±40.25)pg·m L-1,B组的VEGF分别为(154.91±31.84),(158.69±29.27),(156.92±38.16)和(159.64±27.21)pg·m L-1,2组各个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入院第1天,C组和D组的PD-ECGF分别为(2.25±0.49)和(2.79±0.51)μg·m L-1,VEGF分别为(94.90±19.85)和(151.11±30.33)pg·m 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病后第1天,A组和B组的NIHSS评分分别为(12.52±3.25)和(12.89±2.5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后第10~14天,A组和B组的NIHSS评分分别为(4.24±1.87)和(6.48±2.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可通过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PD-ECGF和VEGF表达水平,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抵抗(AR)的危险因素,分析AR与脑梗死严重程度及梗死面积大小的关系。方法选择150例诊断明确的脑梗死患者,本次脑梗死发作前均服用阿司匹林100mg每晚1次,至少1周,入院后每晚继续口服100mg阿司匹林。入院12h内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筛选出AR患者及阿司匹林敏感(AS)患者,通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梗死量表(NIHSS)评分评估脑梗死临床严重程度,通过基于弥散加权成像的AlBerta脑梗死早期CT评分(DWI-ASPECTS)评估急性脑梗死面积大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R的危险因素。结果150例脑梗死患者中AR患者39例(26.0%),AS患者111例(74.0%)。AR组糖尿病患者比例及血LDL-C水平均高于AS组;糖尿病、高LDL-C血症为A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3.098、5.501,95%CI:1.053~9.114、2.739~11.049,均P<0.01)。AR组NIHSS评分为(11.54±4.48)分,高于AS组的(10.07±4.25)分(t=2.03,P<0.05),AR组患者较AS组患者更容易发生严重的脑梗死。AR组DWI-ASPECTS评分为(7.86±1.31)分,低于AS组的(8.45±1.55)分(t=2.34,P=0.02),AR组患者亦更容易发生大面积脑梗死。结论AR可使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梗死严重程度和脑梗死面积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钱淑霞  沈宇斐  张晓玲  官俏兵 《浙江医学》2016,38(15):1263-1265
目的研究血清血小板衍生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D-ECGF)在伴或不伴糖尿病脑梗死患者中的差异性。方法将7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是否伴有糖尿病分为伴有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组(CI+DM组)32例和不伴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组(CI组)41例,动态测定发病后第1、3、7、10~14天时血清PD-ECGF水平,评价入院时、发病第10~14天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同时测定30例伴有糖尿病非脑血管病患者(DM组)、30例不伴糖尿病非脑血管病患者(NC组)血清PD-ECGF水平作为对照。结果与NC组相比,CI组患者在脑梗死后第1、3、7、10~14天时的血清PD-ECGF水平均明显增高且出现动态变化(P<0.05)。与DM组相比,CI+DM组患者在脑梗死后第1、3、7、10~14的血清PD-ECGF水平不增高且无动态变化(P>0.05)。与NC组相比,DM组PD-ECGF水平明显增高(P<0.05)。CI+DM组发病第10~14天的NIHSS评分高于CI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的基线PD-ECGF水平较高,当急性脑梗死发生后,PD-ECGF反而未能像不伴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那样进一步升高并呈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