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胆总管下段嵌顿结石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总管下段属肝外胆管的隐蔽部分,该部位的结石尤其是嵌顿结石在诊断和治疗上有其特殊性.1995年1月-2004年11月,本院共收治胆总管下段嵌顿结石患者53例,现就该病的诊治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吻合血管的自体脾移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脾具有重要的抗感染免疫功能 ,脾切除后患者易发生严重感染 ,因此人们对脾脏的功能和切除脾脏后给机体带来的危害越来越重视。我院在 2 0 0 0年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了 2例吻合血管的自体脾移植术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例 ,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 2 0岁和 47岁。脾门裂伤 1例 ,脾内血肿破裂 1例。手术常规切口进腹 ,切脾时尽量远离脾门。切除的脾脏立即放入 4℃平衡盐液内 ,在放大 5倍显微镜下解剖出脾脏下极血管 ,一般外径约 1 mm。将4℃平衡盐肝素液注入动脉内 ,可见下极有明显颜色变淡区 ,当静脉内流出液澄清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胆囊十二指肠瘘的诊治经验。方法对16例胆囊十二指肠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患者术后随访1月至2年,发生切口感染2例,无胆漏及其他并发症,恢复良好。其中1例胆囊癌患者目前为术后3个月,恢复可。结论胆囊十二指肠瘘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术前诊断困难,术前B超、CT及十二指肠肠镜检查是主要辅助诊断手段;手术治疗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周全胜  沈亦珏 《嘉兴医学》2001,17(4):222-223
目的:尝试一种新的重建脾功能的方法。方法:2例外伤性脾破裂患切除后,选择下极叶血管插管冲洗,切下带脾叶血管的正常脾块,2将叶动静脉在显微镜下分别与胃网膜右动静脉吻合。结果;术后分别复查B超,多普勒,移植脾显影正常可见动静脉血流,术后4周复查外周血IgM,IgG,C3正常。结论:吻合血管的脾块移植术可完满地重建脾功能。  相似文献   
5.
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5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3年5月~2008年5月,对50例患者行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术中监测双手温度变化,术后随访,评价手汗症的消失情况.结果 50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术中监测交感神经链切断术前后手掌温度平均升高2.5℃.术后患者手掌多汗的症状均消失,25例足汗及腋汗消失,2例减轻,10例术后出现代偿性多汗.随访1、2年,平均15个月,无1例多汗复发.结论 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是治疗手汗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ms,IPMN) 是临床相对少见的胰管内来源的肿瘤.早期手术治疗,效果较好.但因创伤较大,并发症较多,在老年患者中常不能或者被拒绝实施.本次研究对收治的13例老年IPMN患者行胰管支架治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的非弥漫性腹膜炎腹痛患者起病时间的长短对应用腹腔镜探查结果的影响,帮助临床上腹痛待查诊治过程选择合适的腹腔镜探查时机。方法 2009年12月至2011年3月间收治腹痛待查患者共212例,均无弥漫性腹膜炎体征,入院前后初步检查后未能明确诊断。按起病时间分为三组:A组腹痛起病<24 h;B组腹痛起病24~72 h;C组腹痛起病>72 h。均在入院24~72 h行腹腔镜探查术,比较三组患者的诊断率、治愈率、住院时间以及患方满意率。结果 B组的确诊率明显高于A组和C组(χ2分别=4.66、4.01,P均<0.05);A组与B组治愈率、患者满意度较C组明显升高,住院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6.29、8.81,t分别=2.24、2.05;2.92、2.71,P均<0.05),A、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t=1.18、1.36,P均>0.05)。结论腹痛起病时间的长短在较大程度上影响腹腔镜探查的效果,腹痛起病<72 h入院的患者行腹腔镜探查常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十二指肠损伤诊治分析(附1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损伤的诊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十二指肠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术前确诊6例。13例手术治愈,1例死亡;1例出现十二指肠瘘,1例出现腹腔脓肿。结论十二指肠损伤治疗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及选择简单而合理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股骨转子间骨折多见于老年人。由于内固定手术不仅能降低死亡率、减少髋内翻的发生 ,而且可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减少因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因此 ,近2 0年来 ,早期手术治疗已被人们广泛接受。目前用于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器很多 ,大致分三大类 ,即多针类、钉板类和髓内针类。如何根据不同类型的骨折 ,选用最佳的内固定器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关键。现就各手术方式的方法、适应证和并发证等综述如下。1 多针类固定国内多家医院曾采用不同方法的多针固定 ,其中以胥少汀 [1]设计的经矩斯氏针固定为代表。采用 4枚直径3.5 mm…  相似文献   
10.
创伤急诊即时摄像资料保存的实践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以来,医疗纠纷已经成为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数量逐年上升,其中由于病情交代不详细而造成纠纷的占2 3 0 8% [1,2 ] ,我院从1999年5月起,对门急诊创伤患者的伤情进行即时摄像保存,对疾病的知情告知和减少医疗纠纷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就我们的实践与体会报告如下。一、开展即时摄像保存的背景(一)在日常工作当中,对创伤急诊病人的病情,如受伤部位、面积大小、皮肤、血管、神经损伤、骨折、缺损等,如何向病人或家属知情告知。特别是因患者意识不清或患者家属不在场的情况下,为争分夺秒抢救病人生命,不得不紧急采取手术,待手术完成后怎样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