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态浊度法测定中药注射剂细菌内毒素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系统介绍我国应用KTA检测中药注射剂细菌内毒素的研究情况 ,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依据国内公开发表的论文等文献资料 ,对KTA检测中药注射剂细菌内毒素的情况加以介绍。结果 :全国应用KTA检测中药细菌内毒素共有 9个品种 ,发表论文 9篇。结论 :必须加快中药注射剂KTA测定细菌内毒素的研究步伐和论证工作 ,使更多中药品种由热原检查法改为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相似文献   
2.
2000年中药、生化药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检测药品内毒素,具有灵敏度高,方法简便,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笔者对在2000年间全国应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检测中药、生化药品细菌内毒素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我国中药注射剂细菌内毒素检查的概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国内应用鲎试剂法检测蛋白质和多肽类药品细菌内毒素的研究情况,为同行提供参考。方法:以1998-2000年国内公开发表的论文为基础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国内对蛋白质和多肽类药品细菌内毒素检查发展迅速,有不少药物如沙赛普肽和脑组织注射液是首次公开发表的。结论:启示药检部门应加快蛋白质和多肽类药品细菌内毒素检查的研究步伐与论证工作,为更多品种改用有效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药典(二00五年版一部)收载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提出建议,认为药典收载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很有必要和可行,理由是:该法是监控热原反应较成熟和国际上公认较理想的检测方法,收载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能体现出药典的中国特色。收载该法更能促进生产厂家的重视,有利于该法的推广与使用。并认为中药注射剂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研究在我国已有一定基础和做了大量工作,有条件、有能力做好该项工作,并对如何做好该项工作提出几点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超临界流体萃取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SFE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物理萃取技术。它是指在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以上 ,且接近临界点状态下的流体作为萃取溶剂 ,利用其兼有液体和气体的双重性质 ,通过改变温度和压力 ,以达到选择性地提取各种类型化合物的目的。该技术在国外已开始应用于化学、食品、香料、石油、化工、医药工业等领域中 ,并不断地得到发展和普及。美国 EPA已逐步将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作为替代溶剂萃取的标准方法。在超临界流体技术中 ,与中药关系较密切的是超临界 CO2 流体萃取 (CO2 -SFE)技术。用 CO2 - SFE…  相似文献   
7.
应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检测药品内毒素 ,具灵敏度高 ,方法简便 ,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在 1991年也将该法收入卫生部部颁标准 ,中国药典 1995版正式收载该法 ,2 0 0 0版又作了修订 ,并制定了细菌内毒素检查指导原则。但中药注射剂的细菌内毒素检查仍未收载 ,而目前国内有不  相似文献   
8.
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本文简称为鲎法 )代替传统的热原检查法来检查药品中的内毒素越来越受到药典和药检部门工作者和重视。因其具有灵敏度高、简便快速的特点 ,自问世以来 ,应用鲎法检验的品种也越来越多。特别是《美国药典》(U SP )就收载有 4 90种 ;而《中国药典》(2 0 0 0版 )仅收载有 6 9种。中药注射剂是我国特有的剂型品种 ,由于中药注射剂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未知因子 ,更需在报产品的内毒素控制方面进行监控 ,但现今中药注射液在《中国药典》2 0 0 0年版仍未收载 ,多数收载在省药品标推或企业标准内 (据统计 ,中药注射剂…  相似文献   
9.
以《美国药典》抗生素效价测定一剂量所要求的公式 ,利用 MS-Excel软件研制出适用于《美国药典》要求的 YJF-Excel统计软件 ,解决了出口抗生素效价测定的统计难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近3年来抗生素效价检定研究的新进展。方法:综述近3年文献,按方法改进和方法替代从不同品种类型进行介绍。结果:微生物效价检定从检定方法和检定条件的改进以及寻求新的检定方法方面有较大进展。结论:必须继续深入研究并做好论证工作,以利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