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不同治疗方式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原发性肝癌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100例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止血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组25例、经皮肝穿刺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TVE)组25例及药物组50例,止血成功后均联合TACE治疗肝癌,比较三组间的临床效果、出血复发率、肝性脑病发生率及生存率。结果 TIPS组门静脉压力由治疗前的(42.35±8.63) mmHg降至治疗后(22.35±6.57)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VE组门静脉压力由治疗前的(41.74±7.37) mmHg降至治疗后(32.47±5.68) 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IPS组及PTVE组术后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出血复发率显著低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PS组术后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出血复发率显著低于PTV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放线菌性肝脓肿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放线菌性肝脓肿误诊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例以腹痛、发热就诊,外院行CT、磁共振成像(MRl)检查考虑胆管细胞癌.为进一步诊治入我院,查肿瘤标志物阴性、超声引导下肝脏占位穿刺液细菌培养阴性及增强CT、MRI检查考虑不排除肝癌液化坏死可能,手术切除后经病理确诊为放线菌性肝脓肿.予抗感染等综合治疗,痊愈出院.结论 放线菌性肝脓肿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无明显特异性,极易误诊为肝脏肿瘤,当临床医生遇到此类情况且诊治困难时,应想到该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建立大鼠缺血型胆道纤维化狭窄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选取48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胆总管夹闭60、120和180min组共4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只游离暴露胆总管,其他各组分别用两枚微血管夹夹闭游离的胆总管两端60、120和180min后取出微血管夹,恢复夹闭处胆管的血供.4个实验组分别于术后4wk随机选取8只大鼠行下腔静脉取血,分离血清进行肝功能测定.取胆总管及肝组织石蜡包埋,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变化并观察各组动物的存活率、体质量改变情况.剩余大鼠于术后8wk处死,行肝功能的测定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假手术组、60min组和120min大鼠的存活率为100,180min组大鼠的存活率为75(9/12).术后4wk,60、120和180min组大鼠体质量明显低于较假手术组(240.4g±11.5g,212.7g±13.6g,200.6g±11.8gvs260.6g±15.7g,均P<0.05).各组大鼠肝功能指标存在明显差异,60、120、180min组与假手术组相比显著增高(ALT:55.3IU/L±5.3IU/L,215.6IU/L±26.8IU/L,245.5IU/L±38.5...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半乳糖基化壳聚糖(Galactosylated chitosan,GC)与质粒DNA混合制备纳米颗粒的方法及其对肝癌细胞SMMC-7721转染效率的体外实验.[方法]水溶性GC溶液与质粒pEGFP通过磁力搅拌(1 000rpm,室温)并逐滴滴加混合制备为纳米微囊复合物;制备的GC/DNA纳米微囊体外转染肝癌细胞SMMC-7721,以脂质体转等量质粒及裸质粒DNA为对照,荧光显徽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测定转染效率.[结果]半乳糖基化壳聚糖与质粒DNA在一定物理作用条件下混合能够形成纳米微囊复合物;SMMC-7721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有绿色荧光蛋白表达,实验组(GC/DNA纳米微囊组)转染率为(6.60±0.56)%,对照组(脂质体组)转染率为(20.62±2.27)%.[结论]GC/DNA纳米微囊能将质粒DNA转入肝癌细胞细胞内并表达,可作为基因治疗的一个载体.  相似文献   
5.
汪景洲  黄纪伟  曾勇 《华西医学》2010,(11):1952-1955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方法和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5月-2008年5月收治的70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手术治疗及随访情况。结果 70例患者均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良性肿瘤20例(28.57%),恶性肿瘤50例(72.43%),良恶之比为1∶2.5;完整切除肿瘤者58例(82.86%),肿瘤部分切除者7例(10%),肿瘤广泛转移行组织活检者5例(7.14%),联合器官切除者18例(25.71%)。术后随访1~5年恶性肿瘤患者45例,其中肿瘤完全切除组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1.67%、66.67%、22.22%,肿瘤部分切除组分别为66.67%、33.3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P〈0.01)。研究发现肿瘤的大小、病理类型、是否完整切除是影响肿瘤局部复发、患者生存率的重要因素。结论早期诊断、充分的术前准备、肿瘤的全切除率能显著改善患者术后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造胸水和术中超声造影辅助下超声引导的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肝穹窿部肿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胆胰外科在术中超声造影和人造胸水辅助下行经皮射频消融治疗的9例肝穹窿部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围手术期和随访复发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9例患者共12个病灶均成功完成了人造胸水辅助下的射频消融治疗。注入胸水量为(2 444±464)ml(2 000~3 000 ml);每例患者消融时间为12~24 min(中位数12 min),每个肿瘤为(15±5)min。术中未发生血胸、气胸等,无手术相关死亡发生。术后1例患者出现腹腔中量积液约2 000 ml,考虑与低蛋白血症有关,补充人血白蛋白后于术后第4天腹水消失。胸腔引流液总量为(717±372)ml(250~1 420 ml),术后3~5 d拔除引流管。术后随访时间为7~23个月(中位数15个月)。有3例患者分别在术后5、6和7个月出现复发病灶,其中2例分别经介入和保守治疗后病情稳定,1例术后6个月复发患者因高血压心脏病和肝功能恶化于术后16个月死亡。其余患者在随访期内均存活,未见复发、转移。结论术中超声造影和人造胸水辅助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肝穹窿部肝癌安全、有效,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