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双侧性而且通常是对称性眼球运动障碍和眼睑下垂为特征的眼病。我院CT检查发现1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女 45岁,汉族,因右眼睑下垂术后眼睑闭合不全并角膜溃疡1年入院。患者18岁时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上睑下垂,逐渐加重并出现眼  相似文献   
2.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和经皮腰椎间盘除术同属有限的椎间盘手术,在国内已经逐步开展,有关各自适应证、疗效、并发症和术后反应已有论述。对比分析两疗效,结果表明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别,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匿术操作简便,损伤小,不易出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就1997年6月以来常熟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运行的实践和体会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4.
汪卫中  赵冬青  马继文  王雄 《当代医学》2009,15(20):158-159
葡萄膜神经源性肿瘤是眼球少见的良性肿瘤,包括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发生于葡萄膜后段脉络膜的神经鞘瘤更为少见,笔者遇见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是一种较常见的发生于皮肤真皮的低度恶性肿瘤,我院遇见1例额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并侵及颅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颞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HRCT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 探讨颞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HRCT表现,评价HRCT 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的16例颞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HRCT扫描图像。结果 颞骨单侧发病lO例,双侧发病6例。腿cT示受累颞骨弥漫性膨大,骨皮质变薄。根据病变的密度分为3种类型:硬化型9例(56.25%),表现为均匀一致的高密度;变形性骨炎型6例(37.5%),表现为高密度病灶中散在点或片状低密度区;囊型1例(6.25%),病变明显膨胀,表现为多个球形或卵圆形透亮区,有薄的骨壳包绕。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可导致颞骨的自然腔隙、孔道狭窄,如外耳道、鼓室腔、内听道、前庭导水管、耳蜗导水管及面神经乳突段骨管;一般不破坏听小骨和内耳骨迷路;常见并发症为炎症、胆脂瘤,3例(18.75%)继发胆脂瘤分别位于外耳道、乳突及上鼓室,乳突窦,其中上鼓室,乳突窦胆脂瘤破坏邻近听小骨、上半规管。此外,还可引起岩段颈内动脉管、颈静脉孔、茎乳孔和颞下颌关节形态的改变。结论HRCT可清楚显示颞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骨质改变、病变范围及并发症,在本病的诊断、治疗及随访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眼球表面结膜皮样瘤及皮脂肪瘤的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眼球表面结膜皮样瘤及皮脂肪瘤的临床、病理及CT特征,评价CT检查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眼球表面结膜皮样瘤及皮脂肪瘤12例,其中皮样瘤5例,皮脂肪瘤7例。女性多于男性(11∶1),均为单眼单个病灶,右眼多于左眼(9∶3)。术前均行常规眼眶CT横断面扫描,其中5例行增强扫描,分析其临床、病理及CT特征。结果 CT上病灶均表现为附着于眼环颞侧的新月形低密度影,最大25mm×15mm,最小8mm×5mm,外缘结膜下均有1~3mm厚的囊壁,增强后囊壁中度强化。皮样瘤较小,壁较厚,CT值-55~-75HU。皮脂肪瘤较大,壁较薄,CT值-80~-120HU。结论 CT检查可明确病灶的大小、范围、性质,以及与眼环、外直肌、泪腺等的关系,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鼻石的CT诊断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鼻石的CT表现 ,评价CT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鼻石 ,均经过CT检查 ,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脓涕和鼻塞。结果  9例均为右侧鼻腔发病 ,其中7例位于下鼻道 ,2例位于中鼻道 ;2例见 2个病灶 ,其余 7例均为单发病灶 ;最大病灶约 5 0cm×3 8cm。8个病灶中心见低密度的核心 ,外围为高密度影 ,手术证实为沉积的无机盐 ,CT值均在10 0 0HU以上 ;其余 3个病灶为均匀高密度影。主要的继发改变包括上颌窦炎、鼻腔扩大、鼻中隔偏曲、鼻中隔穿孔和邻近骨质受压、变薄、硬化。结论 CT可准确显示鼻石的位置、大小、数目、密度 ,也可清晰显示其并发症 ,有助于鼻石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也可帮助临床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1 脉络膜缺如MR及CT特点 三例采用Toshiba Aqulion16层螺旋CT机,采集层厚1 mm,重建层厚3 mm,间隔3 mm,1s/rot,螺距1.0,FOV350 mm,软组织函数重建(FC10),窗宽180 HU,窗位50 HU,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眼眶骨性径线CT测量结果,推导眶容积的回归方程并探讨其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04-01/03怀疑眼内病变而在解放军第四七四医院影像中心行眼部CT扫描患者26例,均为正常汉族成人,眶壁完整,无眼眶发育异常。按性别分成两组,男性15例(30只眼眶),女性11例(22只眼眶)。所有受试者进行CT轴位及冠状位扫描,分别在神经–眼平面及过眶外缘点的冠状面图像上测量眶前后径,眶左右径及上下径;在TPS工作站上重建后测得眼眶容积,利用SPLM 3.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逐步回归法推导出眼眶容积的回归方程。 结果:①眶容积男性平均(24.70±1.21)mL,女性平均(22.36±0.50)mL,平均相对误差为4.27%。②男性眼眶容积一般回归方程为:Y = +2.678 170 579 566 15X2(眼眶上下径) +2.885 631 028 878 08X3(眼眶前后径)+2.727 155 908 318 3X1(眼眶左右径)–8.053 242 884 229 06;女性眼眶容积一般回归方程为:Y = +3.799 079 355 193 91 X2 +2.660 909 087 793 59 X1 + 1.553 250 669 853 41X3–6.388 006 447 283 01。方程预测值与影像测量值平均误差为3.42%。 结论:利用眼眶径线推导的三元回归方程可以估算眶容积,对诊断眼眶畸形、指导眶内手术、眼眶重建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