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患者认知功能及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的影响。 方法选取VCIND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传统康复训练,训练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40min/次,每日1次,每周6次,共4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简易智能精神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Barthel指数(BI)、肌电诱发电位仪对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P300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MoCA、MMSE、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2组患者治疗后MoCA总分、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力、语言、延迟记忆、MMSE及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治疗后,训练组MoCA总分[(22.40±4.38)分]、视空间与执行功能[(3.27±0.58)分]、注意力[(4.30±1.60)分]、语言[(2.67±0.48)分]、延迟记忆[(3.67±0.80)分]、MMSE[(22.03±3.55)分]、BI评分[(82.17±11.28)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前,2组患者P300潜伏期、波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2组患者治疗后P300潜伏期较治疗前显著缩短(P<0.05),波幅显著增高(P<0.05)。治疗后,训练组P300潜伏期[(352.10±30.68)ms]较对照组P300潜伏期[(356.45±40.30)ms]短,波幅[(8.65±1.18)μV]较对照组波幅[(6.73±1.81)μV]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能有效改善VCIND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其ADL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康复训练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共选取VCIND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rTMS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如控制血压、血糖、调节脂代谢、营养脑神经及改善微循环等)及康复训练(如物理疗法、作业疗法及认知训练等),rTMS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经颅磁刺激治疗,采用CCY-I型经颅磁刺激仪,磁刺激部位为左侧前额叶背外侧,磁刺激频率为10Hz,刺激强度为患者100%运动阈值水平,每日给予3000个脉冲刺激,治疗5d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2d,共治疗4个疗程。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评定2组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改善情况,同时于上述时间点检测2组患者事件相关诱发电位P300潜伏期及波幅。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P300潜伏期、波幅及MMSE、MoCA、MBI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P300潜伏期均较治疗前缩短,波幅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并且rTMS组P300潜伏期[(344.48±20.10)ms]亦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波幅[(8.49±1.49)μV]则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MoCA总分、MMSE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但2组患者MoCA抽象概括、定向评分均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rTMS组MoCA总分[(23.47±1.53)分]、MMSE评分[(22.50±1.53)分]及MBI评分[(80.17±4.04)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与单纯康复训练比较,rTMS联合康复训练能进一步改善VCIND患者认知功能及ADL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4.
摘要 目的:观察多奈哌齐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疗效。 方法:筛选64例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患者随机分成药物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其中男37例,女27例,平均年龄(64.08±9.67)岁。两组均给予康复训练,药物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多奈哌齐治疗。采用简易智能精神量表(MMSE)、事件相关电位P300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 结果:治疗后,药物组MMSE总分及ADL水平明显改善(P<0.01),MMSE地点定向及执行功能明显改善(P<0.01),时间定向及记忆改善(P<0.05)。P300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波幅提高(P<0.05);对照组MMSE评分及ADL水平改善(P<0.05),MMSE时间定向明显改善(P<0.01),地点定向及执行功能改善(P<0.05)。P300潜伏期缩短(P<0.05),波幅变化不明显(P>0.05);两组比较,MMSE及ADL变化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MMSE子项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P300潜伏期变化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300波幅变化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结论:多奈哌齐联合康复训练较单纯康复训练,两者都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认知障碍及ADL能力,但前者效果更加明显。患者认知功能好转,可能更有利于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夹廉泉穴对脑卒中后口咽期吞咽障碍(PSOD)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PSOD患者45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针组、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组和对照组, 每组患者1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 电针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电针夹廉泉穴治疗, NMES组在常规吞咽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双侧颏下肌群NMES。电针和NMES均每日1次, 每次30 min, 每周治疗5 d, 连续治疗3周。于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治疗后)对3组患者进行吞咽造影检查(VFSS), 采用功能性经口进食量表(FOIS)、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渗漏-误吸量表(PAS)和改良式钡剂吞咽障碍量表(MBSImp)评估其吞咽功能, 另采用表面肌电图(sEMG)检测患者空吞咽和吞咽5 ml温水时颏下肌群的肌肉功能[包括波幅峰值、波幅均值和平均吞咽时程]。结果治疗后, 3组患者的SSA、FOIS、MBSImp、PAS评分以及空吞和吞咽5 ml温水时sEMG的波幅峰值、波幅均值、平均吞咽时程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 且电针组和NMES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皮质脊髓束完整性对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障碍的影响。 方法 选取在我院治疗的脑卒中恢复期伴偏侧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重建患者双侧皮质脊髓束(CST),分别选取CST完整性高(rFA>0.5)及CST完整性低(rFA≤0.5)患者各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进一步细分为高频组(10例)、低频组(10例)及对照组(1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传统康复干预,在此基础上高频组、低频组患者分别给予健侧M1区5 Hz或1 Hz rTMS治疗。于干预前、干预3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Wolf运动功能量表(WMFT)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各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 对CST完整性高各亚组患者比较后发现,治疗后高频组、低频组及对照组FMA-UE、WMFT、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低频组FMA-UE、WMFT及MBI评分[分别为(38.10±5.71)分、(43.20±5.32)分和(78.00±11.35)分]亦显著优于高频组及对照组水平(P<0.05)。对CST完整性低各亚组患者比较后发现,治疗后高频组FMA-UE、WMFT及MBI评分[分别为(12.00±1.40)分、(15.10±1.99)分和(49.00±5.68)分]均优于治疗前及低频组、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对于CST完整性高的患者,低频rTMS刺激健侧半球M1区对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可能更好;对于CST完整性低的患者,高频rTMS刺激健侧半球M1区对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可能更有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